暴力傷害兒童的典型樣態與法律對策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應當受到國家、社會、家庭、學校的多重保護,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母嬰保健法》、《民法通則》等法律,對兒童保護有不少規定,但兒童受到家長、老師、親友、鄰居和社會其他人嚴重暴力傷害事件,還是屢屢見諸于報端。其實,未被媒體披露乃至未被社會發現的隱形傷童案件,更應是海量的。
兒童遭受暴力傷害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典型的樣態主要有生命傷害、身體傷害和性侵害幾大類。下面,我通過一些典型案例,來粗略描述一下兒童遭受暴力侵害的樣態以及法律應對之策。
一、兒童生命權遭受暴力侵害的樣態及其法律應對之策
【案例1:溺斃嬰兒】在北京一所旅游學校就讀的17歲貴州少女小梅未婚先孕,在廁所產下一名男嬰,其用馬桶放水和捂住口鼻的方法將男嬰殺害。去年12月,小梅被北京一中院依法認定構成故意殺人罪,但考慮其犯罪時系未成年人,認罪態度好,且上學期間一直表現良好,因此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小梅現已重返學校繼續上學。
溺斃嬰兒無疑是典型的致命暴力傷害,多為成年夫婦想生男孩,結果生了女孩,女嬰被活活溺斃,案例1是一起未成年母親殺害自己嬰兒的刑案,本身并不典型。我國刑法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232條)。”可見,故意殺人罪是首選死刑的重罪,但“情節較輕的”也存在最低判處3年徒刑的可能。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沒錯,但生下來后即成為獨立的法律主體,父母無權自由處置。殺害毫無反抗能力的嬰幼兒童,在許多國家都是十分殘忍的一級謀殺,按理不應認定“情節較輕”的故意殺人。遺憾的是,我國刑法理論和實踐,恰恰將“溺嬰”行為同義憤殺人、幫助他人自殺、長期受迫害殺人、防衛過當殺人、大義滅親殺人等相提并論,列舉為“情節較輕的”故意殺人,在3-10年之間適用刑罰。
案例1中的小梅被判三緩三,即是這種觀念的結果。小梅未婚先孕,愚昧無知,無撫養能力,值得同情,但這都不是認定其“情節較輕”的輕判理由。我認為,正是這種司法上不正當的寬囿,才導致了“溺斃嬰兒”行為時有發生的局面,只需改進司法觀念即可糾正。
【案例2:不作為】南京市民樂燕22歲,文盲,有多年吸毒史。樂燕未婚先孕育下兩名女孩,第一個孩子的生父是誰連樂燕都不清楚;第二個孩子的父親也因容留他人吸毒罪而服刑。樂燕僅預留少量食物、飲水后,將兩女兒置留家中鎖門而去,直至兩個月后案發也未回家,兩女童饑渴而死(大女兒死亡時2歲多、小女兒1歲多)。南京市中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已有3個月身孕的樂燕無期徒刑。
案例2中樂燕以不作為的方式故意殺害了自己的兩名女童,按其罪行應判處極刑。但刑法規定,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包括不能適用死緩),故最高只能判處無期徒刑。本案提示人們,孩子離開了父母的撫養照顧根本無法生存,即生之必養之,否則可能成立犯罪。監護人對兒童不盡撫養義務導致兒童死亡的,根據具體情節可能成立虐待罪(虐待致死的最高刑也只為7年)或遺棄罪(最高刑僅為5年),也可能成立故意殺人罪,最高刑為死刑且首選刑種為死刑。
【案例3:報復靶子】福建南平市某職工醫院的醫師鄭民生性格軟弱,因屢次戀愛受挫,又與同事、家人不和,遂悲觀厭世,進而產生行兇殺人的惡念,最后選擇沒有反抗能力的小學生為作案對象。案發當天一大早,鄭民生攜一把長約30厘米的尖刀,離家后到南平實驗小學附近侍機作案。約7點半,鄭民生見該校門口聚集了數十名等候入校的學生,便進入其中,先抓住一名小學三年級女學生,持刀朝其頸部猛割一刀,該女生當場死亡。隨即,又持刀朝12名小學生的胸、腹等部位捅刺,后被人阻止并控制,公安人員隨后將其抓捕。經法醫鑒定,8名死者均因人體重要血管和臟器被銳器切斷、刺破,大出血后死亡,另有5人受到重傷。后鄭民生被判處死刑。
案例3是2010年震驚全國的“3.23”惡性殺人案,是通過殺害兒童,來達到發泄私憤、報復社會之目的典型案例。該案提示人們,目前社會各種矛盾突出,治安形勢嚴峻,中小學和幼兒園的學生,有可能成為犯罪分子報復社會的重點對象,應當重點防范。南平慘案發生后,教育部下發了一系列校園安全規定,小學和幼兒園大多設立了保安,有的城市還在小學和幼兒園的孩子們上下學時段有警察值守,以保護孩子們的安全。
二、兒童健康權遭受暴力侵害的樣態及其法律對策
【案例4:棍棒教子】在杭州打工的河南人鄭海現夫婦見3歲的兒子鄭博讀數字“1、2、3、4、5”一遍后不再開口。先是鄭妻打了兒子兩巴掌不管用,鄭海現頓時火起,操起木棍朝兒子的腦袋打了兩棍,孩子大哭也沒停手,木棍相繼落在了鄭博的臉上、手上、屁股上,整個過程持續了將近一個小時。后發現鄭博突然大聲喘氣,臉色難看,才慌忙將其送往醫院,但為時已晚,兒子死亡。經鑒定,鄭博是因頭部遭打擊,顱腦受損后引起嘔吐,嘔吐物堵塞呼吸道窒息致死。杭州市蕭山區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鄭海現有期徒刑10年。
兒童的身體健康權受法律保護,即使孩子的家長,也無權打罵體罰孩子。但不少家長在“不打不成材”、“棍棒之下出孝子”等觀念的支配下,常以暴力手段對孩子實施教育,因違背教育規律,真正收到成效的并不多,釀成的悲劇卻不少。孩子的生命力較弱,很容易打出意外,案例4即是典型的例子。如果經常打罵體罰自己的孩子,孩子只遭受皮肉之苦的,可能涉嫌成立虐待罪,還可剝奪監護權;但將孩子關禁閉,孩子翻窗卡死之類的虐待致死,最高可處刑7年,但案例4直接將孩子暴打致死的行為,已經成立了更嚴重的故意傷害罪,該罪的最高刑可判處死刑。
【案例5:老師體罰】溫嶺藍孔雀幼兒園女教師顏某揪起男童雙耳離地20厘米,圖像中男童哇哇大哭,顏某卻笑容滿面。有網友還曬出更多照片,證明顏某還有對學生膠帶封嘴、蒙臉、置于垃圾桶等虐待行為。當地警方在媒體曝光后,先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對顏某予以刑事拘留,后又撤銷案件,改為治安拘留15日。
老師被喻為園丁和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很大程度上是指幼師和小學階段的啟蒙老師,因為教育兒童需要極大的愛心和耐心,而部分幼兒園和小學的老師,耐心嚴重不足,動輒體罰兒童,尤以縣級以下城鎮和農村的學校普遍,案例5即是。由于現行刑法規定的虐待罪只適用于家庭成員之間,老師體罰虐待學生再嚴重,如果沒有達到輕傷的程度,還很難入罪(輕傷則可按故意傷害罪處理),浙江溫嶺迫于媒體曝光后的壓力,對實施體罰的老師以尋釁滋事罪立案(基于流氓動機無故打人等情形方可定該罪),不倫不類,違反罪刑法定原則,后來撤銷案件是必然的。
但是,嚴重體罰學生的行為確有必要入罪,正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討論中刑法修正案(九)在虐待罪之后增加一條,擬規定對未成年人等負有監護或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或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成立虐童犯罪,最高可處有期徒刑三年,還高于虐待罪,草案通過后類似案例5的情形即可定罪判刑了。
【案例6:魔鬼訓練】浙江浦江的一家未在教育部門登記備案的教育培訓機構69名學生不堪受虐集體逃跑,一名逃跑成功的女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報警,隨后該機構負責人滕小虎被警方刑事拘留。經調查,這些學生,大多存在逃學、早戀、網癮、離家出走等玩疾,乃“問題孩子”,家長從網上看到“軍事化封閉式訓練”的廣告,即花不菲的學費(每年3至5萬元)將孩子送到該機構。但該機構除了打罵體罰,還讓孩子吃屎、禁止睡覺、關禁閉,根本沒有什么教育。
案例6反映的情況是,一些家長對“問題孩子”缺乏教育信心,病急亂投醫,將孩子送進“魔鬼訓練營”,默許他人對自己的孩子極盡摧殘之能事。這些非法教育機構的人員涉嫌成立非法拘禁罪、侮辱罪、故意傷害罪等多種犯罪,應當數罪并罰;但允許“教官”像包粽子一樣把孩子捆綁到了學校的家長們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三、兒童性權利遭受暴力侵害的樣態及其法律對策
【案例7:壞老師】安徽蕪湖市的小學老師班某2年間,以給學生檢查衛生、補充身體營養為名,多次奸淫幼女5人,猥褻幼女5人。受害女生被強奸猥褻的地點包括學校食堂、教師辦公室、學校附近的小樹林、學校附近的廢棄幼兒園教室等地,甚至還包括受害女生的家中以及班某自己的家中。蕪湖中院去年底對班某以強奸罪判處死刑,以猥褻兒童罪判處4年,決定執行死刑。
著名的貴州習水嫖幼案有教師的身影,海南校長帶小學生開房案更讓人跌破眼鏡,近幾年每都有近20起性侵兒童的案件曝光,老師成了兒童遭受性侵應重點防范的對象。
幼兒園和小學的兒童遭受老師性侵的概率高,其實并不奇怪。老師同孩子接觸時間長,對老師有絕對權威感,對老師言聽計從的教育模式,孩子性教育的完全缺如,孩子自身的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弱,家長對老師的盲目信任,都使得兒童極易成為不良老師的性侵對象,過去媒體報道少,不意味著以前兒童遭老師性侵發生得少,現在大量報道出來,應是個好事,有利于兒童遭受性侵的防范。
防范兒童遭受老師性侵害,一是要對老師進行相關法制教育,二是對老師同異性學生接觸提出規范性要求,三是盡早對兒童傳播健康性知識,強化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能讓人隨意接觸的意識,四是依法嚴懲不良老師,五是加大宣傳力度。
【案例8:壞鄰居】發現女兒內褲屢有污漬,廣州的劉女士帶著9歲的女兒小琪到醫院檢查,竟被診斷為處女膜陳舊性破裂,并患有盆腔炎、陰道炎等婦科炎癥,醫生明確告訴劉女士,孩子陰道口這樣,之前肯定發生過性關系。在劉女士的追問之下,小琪說出了真相,原來“惡魔”竟是離家一步之遙的相熟鄰居秦某,而且小琪遭秦某性侵害已經3年之久,劉女士與丈夫竟然一無所知。更令劉女士驚訝的是,女兒小琪迫于對方的淫威,3年來的每個周末都會裝著興高采烈的樣子,蹦蹦跳跳地走進秦某家,任由秦某擺布。目前秦某已被警方以涉嫌猥褻兒童罪刑事拘留。
案例8表明,平時相處很熟的鄰居,也有可能成為性侵自家孩子的壞人,需有提防意識。
【案例9:壞家長】徐州市銅川區30出頭的邵某與河南焦作女子小王結婚后生下女兒小燕,很快又離婚帶著小燕回到徐州銅川,小燕現年11歲。從小燕8歲時起,邵某便多次對小燕實施強奸和褻瀆,直到被鄰村好心阿姨張某了解后報警。后銅山區法院以邵某犯強奸罪和猥褻兒童罪,數罪并罰判處其11年。
案例9說明,親生父母也可能成為性侵子女的罪犯,但更多的情形是遭受沒有血緣關系的繼父、養父性侵。當然,這樣的父親(包括養父、繼父)當然不適合再擔任孩子的監護人。案例9中,小燕的父親多次性侵和虐待小燕,小燕的母親王某8年間從未到銅川看望過他,一直未盡撫養義務。經銅川區民政局申請,法院于今年春節前夕作出判決,撤銷了小燕父母邵某、王某對小燕的監護權,指定徐州市銅山區民政局為小燕的監護人。接著,銅川區民政局在庭下和張某簽署了助養協議,妥善解決了小燕的監護。
上述典型案例只是粗略地勾畫了兒童遭受暴力侵害的一些典型樣態。僅從這些類型來看,監護人利用監護地位暴力侵害兒童權益的現象也居于突出位置。正是基于這種情形,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民政部去年底聯合頒布了《關于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今年1月1日起實施。案例9中銅川區民政局申請撤銷邵某、王某監護資格案,成為《意見》實施后全國撤銷父母監護權第一案,而引起了廣泛關注。《意見》通過44個條文對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的有關工作,作出了比較全面的規范,必然在遏制兒童暴力侵害事件包括監護暴力侵害事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值得我們認真學習與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