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源性
占60%~75%,常見病因為慢性心房顫動,栓子主要來源是風濕性心瓣膜病、心內膜炎贅生物及附壁血栓脫落等,以及心肌梗死、心房黏液瘤、心臟手術、心臟導管、二尖瓣脫垂和鈣化,先天性房室間隔缺損(靜脈反常栓子)等。
2.非心源性
如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肺靜脈血栓或凝塊、骨折或手術時脂肪栓和氣栓、血管內治療時血凝塊或血栓脫落等;頸動脈纖維肌肉發育不良(女性多見);肺感染、敗血癥、腎病綜合征的高凝狀態等可引起腔隙性腦梗死。
3.來源不明
約30%。
臨床上患者多無明顯癥狀,約有3/4的患者無病灶性神經損害癥狀,或僅有輕微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輕度頭痛頭昏、眩暈、反應遲鈍等癥狀。部分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可影響腦功能,導致智力進行性衰退,最后導致腦血管性癡呆。
CT常見3~10毫米的低密度區,小于2毫米的病灶CT很難顯影。
頭部磁共振能更好的明確梗塞的部位、大小及新舊程度。
有或無臨床癥狀,根據患者年齡、高血壓、頸動脈斑塊、高血脂、肥胖、鍛煉少、吸煙、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等高危因素,可通過CT和磁共振確診。
可與腦鈣化灶、腦出血等相鑒別。
腔隙性腦梗死的可靠治療藥物同腦梗死其他癥型的治療一樣,都是應該包括合理具有針對性的中西藥物。無臨床癥狀的患者,可以不考慮藥物干預,可以積極飲食、功能鍛煉等處理,對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應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拜阿司匹林,必要時服用改善微循環藥物,如尼莫地平等,也可以服用活血化瘀藥物,如銀杏葉等。
定期體檢,健康飲食、積極鍛煉,良好心態,有高血壓、頸動脈斑塊、高血脂、肥胖、鍛煉少、吸煙、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等高危因素的患者,積極處理原發病,必要時頭部影像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