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如果出現這6個癥狀,抑郁癥就可能找上你了!
近幾年,抑郁癥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但同時也有大部分人對這個疾病不了解。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全世界的抑郁癥患者約有4億,其中,中國將近有1億的患者。抑郁癥在我國的終身患病率達到 6.9%,并且在一年內就有 3.6% 的人罹患抑郁癥,其中青少年抑郁問題較突出。
對于青少年抑郁,很多父母不理解,怎么孩子年紀輕輕的,不愁吃穿,也沒受過什么苦,怎么就患上抑郁癥了呢?
徐奇(化名)今年正在上初一,就讀于全市最好的初中,對他來說,等待考試結果,就像在等待一場判決。
他追求完美主義,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也是班里最聽話的孩子,同學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他們學校奉行應試教育,學生每天、每周、每月都要考試。但徐奇面對考試,他心中只有焦慮和緊張,他十分害怕考試。
徐奇嘗試和父母傾述自己內心的痛苦,卻換來他們的一句:你一直是第一名,你可以的。
終于有一天,他忍不住了,他說:我不想上學了。
父親看著他,用著溫和的語氣卻說著不容反駁的話:你是學生,學習就是你的任務,加油。
面對著父母,徐奇由衷地感覺到窒息和痛苦,他感覺肩膀上有看不見的東西在壓著他,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這時候的徐奇,在頻繁考試和父母的壓力下,已經開始出現抑郁傾向。
那么年紀輕輕的孩子為何會抑郁呢?
1、遭遇負面生活事件
感情、社會因素在抑郁癥的發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如遭遇感情受挫、失業、學業受挫、患病等負面生活事件,都有可能導致抑郁癥的發生。
2、學校、家庭壓力過大
對于青少年抑郁,更多是受到家庭、學校、生活環境影響,如孩子面臨考試焦慮、學業壓力過大,或者與老師、同學相處不好,親子關系出現問題等情況,易產生抑郁情緒。
3、性格消極
性格也是患上抑郁癥的重要因素,消極、自卑、完美主義的人群容易出現抑郁,他們凡事追求完美、對事情高度敏感、自我要求嚴格,這一類人的性格就是專業術語上所說的抑郁癥易感人群。
4、生理異常
抑郁癥的發病與神經遞質功能失調相關,同時抑郁癥有遺傳傾向。
在徐奇媽媽的回憶中,兒子在房間里大哭過好幾次,說心里煩得很,不想學了,但每次發泄過后,他都會拿起課本繼續寫,且成績從未下滑過,這讓媽媽很心疼。
可是在徐奇看來,他最大的壓力就是來自于媽媽。
他說,之前小升初考試,她以為我沒考上,在商場當著很多人的面踢我,說我“假努力”。
實際上,徐奇考得很好,兩千人中他在前幾名。知道消息后的媽媽立馬喜笑顏開,張羅著一桌好菜,說要犒勞犒勞孟秀。
在說出“不想上學”后的第二天早上,走出房門的徐奇看著父母,突然崩潰大哭,大喊著“我這就去上學”,然后沖出家門爬上樓道窗臺,想要跳下去。
媽媽上前死死地抱住徐奇,而爸爸則在一旁冷眼嘲諷:跳啊!有本事你就跳下去,你到底在矯情什么?
在爸爸看來,兒子的這種行為就是在矯情,明明不愁吃穿,卻因為學習上遇到一點點困難就要死要活的。
圖源網絡
對于抑郁癥,很多不了解的人給他們貼上了各種標簽:矯情、自私、懦弱、愛哭、讓身邊的人操心、有抑郁癥的都是神經病……
“小孩不用工作不用干活,能有什么煩惱呢?”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疾病,它的發病原因復雜,除了上文提到的社會、心理、性格因素外,它還受到了生理因素影響。
在生理方面,大腦中有三種主要的神經遞質在抑郁癥的發病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分別是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和多巴胺,抑郁癥的發病與這三種神經遞質功能失調有一定關系。
另外,遺傳學研究顯示,40%-70%的抑郁癥患者有遺傳傾向。
即孩子患上抑郁癥,并非就是“矯情”,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形成的,我們需要多給他們一些寬容、理解,不可戴著“偏見”的眼鏡去看待他們。
在“跳樓”事件發生后,徐奇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看著這樣的徐奇,媽媽病急亂投醫,找了“大師”想給徐奇做一場法事。
這一次,徐奇徹底崩潰了。從這天開始,他不再信任父母,把自己徹底“關”了起來。
而徐奇爸爸也一直不愿意承認兒子患上了抑郁癥。
對待抑郁癥病人,他們需要的并非說教、指責,而是關懷、愛護以及諒解:
一方面,應鼓勵患者在得病之后向周圍的人敞開心扉,以此獲得一些舒緩。周圍的人要像對待正常人一樣對待他,同時要更多地理解他們,理解患者現在的困難。
另一方面,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是對抗抑郁癥最有效的方式。家長、朋友要鼓勵、支持他們接受治療;在生活上可以給予適度指導和幫助,同時讓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強他們的信心和成就感;邀請他們外出或進行適當運動,適當的社交有助于患者恢復。
北京市政協委員朱敏認為,預防青少年抑郁癥比后期干預更重要。
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檢出率為7.4%,這意味著防范青少年抑郁問題刻不容緩。
同時,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理科主任龔梅恩教授提醒,要留意自己或身邊的人有沒有出現一些“異常”情況:
1、情緒低落
原來感興趣的事情不再感興趣,對以往的愛好,甚至是嗜好,以及日常活動都失去興趣,整天無精打采。
2、長期失眠
夜晚難以入睡,以早醒為特征,持續數周甚至數月。
3、總是自卑、自責
對過去總是悔恨,對未來失去信心,喜歡說“我真沒用”、“活著真沒意思”、“我要是死了就好了”等話語。
4、生活懶散
不愿主動與人交往,嚴重時閉門不出,不修邊幅。
5、身體不適
身體出現頭疼、心跳加速、食欲不佳等情況。
6、認知出現問題
注意力難以集中,執行力、記憶力下降。
如果以上癥狀持續兩周以上,一定要提高警惕,這可能是抑郁癥發生的前兆。這時應及時到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的專科門診進行正規診療。
參考資料:
1、趕緊自查:抑郁癥十大征兆丨世界精神衛生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9年10月10日
2、職場人群成抑郁高危人群,三類癥狀可早期識別.健康時報.2019年10月23日
3、家長和抑郁癥孩子說話,最忌命令、要求口氣.2020年8月24日
4、面對身邊的抑郁癥患者,怎樣才是高情商做法.廣東衛生在線.2021年2月20日
5、少年抑郁癥:躲在房間的孩子,敲不開門的父母.深圳衛健委.2021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