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礦石的工藝礦物學特性
(一)礦石的物質組成
原礦的化學和礦物組成分別見表1和表2。從表中可見,主要有價金屬為金、銀和銅。99%以上的銅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其中18%的銅存在于硅孔雀石等碳酸鹽礦物中,極少量的銅存在于硫化礦中。由于礦石中含有大量氧化銅,因此不宜直接采用氰化物回收金銀。
(二)金銀的嵌布特性
98%的金分布在石英中,其含量從0.1g/t至165g/t不等,平均達15g/t。在金屬礦物中,金的含量變化為0g/t至4.9g/t 。金的粒度為0.008mm至1.0mm,其分布見表3。從表中可見84%的金的粒度大于0.07mm,其中25%粗粒金。
金、銀的賦存狀態見表4。從表中可見,92.7%的金以較粗的單體或金銀合金的形式存在,金與銅礦物的共生關系不密切,僅有5.6%的金與銅、鐵和鉛共生。60%的銀與銅、鐵和鉛密切共生,因此通過回收銅的同時可附帶回收銀。
二、選礦試驗研究
根據礦物工藝學分析,由于礦石存在大量的氧化銅,在采用氰化法回收金時將與氰化物反應生產銅氰絡離子,從而造成氰化物的大量損失,降低金的溶出速率,另外本礦石中的金主要以粗粒單體或金銀合金的形式存在,因此采用重選法回收金,然后采用浮選法回收有價銅及剩余的金,提高了有價金屬的回收率。
(一)重選試驗
本次試驗分別開展了采用螺旋溜槽和水套式選金機粗選、搖床精選流程的試驗。設備中stl型水套式選金機結構簡圖見圖1,該設備是一種類似于knelson選礦機的離心選礦設備。它適用于砂金、脈金礦和多金屬礦的單體金回收,可取代汞板作業,也可從含金浮選金銅精礦和浮選金精礦中分選單體金。最高離心力可達60n。
試驗流程分別見圖2和圖3。
試驗結果列于表5。試驗結果表明:螺旋溜槽對金的回收能力相對較差,水套式選金機能有效回收粗粒金,可應用于磨礦分級回路。
(二)重—浮聯合流程閉路試驗
針對重選尾礦進行了浮選條件試驗,包括硫化鈉用量、調整劑、捕收劑種類及用量條件試驗,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小型閉路流程試驗,試驗流程見圖4,試驗結果見表6,重選精礦含金達2705g/t,回收率達58.43%。銅精礦中銅的品位達34.34%,回收率達70.16%,含金達151.37g/t,金的總回收率達94.8%。試驗獲得了良好的指標。
三、結語
(一)礦石中金的嵌布粒度較粗,可采用重選法回收。采用螺旋溜槽與搖床回收流程,可獲得金精礦品位170g/t,回收率為40.08%的指標;
(二)采用搖床與離心水套機組合回收金流程,可大大放粗入選粒度,節省磨礦費用,金精礦的品位較高,達到2705.00g/t,回收率為58.43%的指標;
閱讀過本文還看了
籌備選礦廠流程前的考察工作
選礦試驗報告的內容及審批
選礦試驗連續穩定運轉時間
礦床可選性試驗研究
選礦單項試驗研究的簡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