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皮水為病(1),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2),防己茯苓湯主之(3)。
防己茯苓湯方
防己三兩 黃芪三兩 桂枝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講解〕本條論皮水表虛的證治。
(1)皮水為病:水濕之邪氣溢于皮膚之間而發病者,叫做皮水病。前第一條說“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這里所謂皮水為病,即是概括其證而說。
(2)四肢腫,……動者:太陽寒水之氣不能作汗以外泄,只停于皮間而化水,且漸漸侵漬于肌肉,阻于四肢,所以四肢浮腫。肢體腫則陽氣被郁,郁則氣水相逐,所以四肢聶聶而動。所謂四肢聶聶動者,是說四肢筋脈跳動,肌肉瞬顫。
(3)防己茯苓湯主之:防己茯苓湯溫陽行水,茯苓、防己、桂枝利水除濕通陽,黃芪、甘草益氣調中和脾。防己、桂枝且使皮水從外而解。
〔臨證意義〕本方與防己黃芪湯的比較:本方是防己黃芪湯去白術加桂枝、茯苓而成,可見本方專主肌表有水氣,而防己黃芪湯則主表里均有水氣。二者同是治療水腫病證的常用方劑,防己黃芪湯用於風水表虛證,見有汗出惡風、脈浮身重者;防己茯苓湯用於皮水之病證,見有四肢皮膚腫盛、而不惡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