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肺痿之甘草干姜湯證
【原文】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講義】
肺痿為虛熱之證,然亦有屬于寒者,不可不辨。吐涎沫而不咳,不渴,遺尿,小便數,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以上各癥,支氣管性氣喘往往見之。病在呼吸器,而證候見于排泄器,故古人謂肺為水之上源。又肺主行水,病變實相同也。本節之證,以其不咳,故不屬于肺脹,不吐膿血,故不屬肺癰,但以吐涎沫為肺痿。經云: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故以甘草干姜湯甘辛合用,為溫肺復氣之劑。服后病不去,而加渴者則屬消渴。蓋小便不利而渴者屬水,小便數而渴者為消,小便數而不渴者,非下虛即肺冷也(即本節)。
本方取理中之半,雖主治肺冷,其源亦由胃陽虛乏,與大病瘥后喜唾主以理中之義略同。
103.肺脹之射干麻黃湯證
【原文】
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
【講義】
咳而上氣,謂咳則氣上沖逆也。水雞聲者,謂水與氣相觸成聲,在喉中不斷也。凡咳之上氣者,皆為有邪。水雞聲,乃痰為火所結不能下故以麻黃、細辛驅邪為主,以射干開結熱氣,行水濕毒,清理肺氣,余藥皆降遞消痰宣散之品。唯五味為收斂性,斂正以祛邪,肺氣虛者,不堪劫散太過耳。
【方劑】
射干麻黃湯
射千十三枚(一法三兩),麻黃四兩,生姜四兩,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大棗七枚,半夏大者(洗,一法半升)八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
分溫三服
【藥物】
射干一名烏扇,味苦,性寒,有毒。緩瀉藥(消炎解凝有強力)。
藥能:泄實火,消腫,去結痰,消瘀血、結核、疝瘧,通經閉,利大腸。
藥征:痰結有聲而發哮喘,或積痰瘀血而有結核之證候者,女人經閉,瘧疾。
調劑:本藥為緩下藥,且其消炎解凝作用甚強,故用于一般熱結證。大便溏者慎用。
紫菀:味辛,性溫。祛痰藥。
藥能:消痰止渴,潤肺和血,下氣鎮咳,降逆氣。
藥征:喘嗽膿血,咳逆上氣。
調劑:本藥辛散而性滑,故不宜多用及獨用。又,其祛痰作用須以喘嗽膿血、氣上壅塞為準。
款冬花:味辛甘,性溫。
藥能:潤肺祛痰,止嗽,降逆氣。
藥征:咳逆上氣,肺痿,肺癰,寒熱邪氣。
治驗
凡久咳不止,或產后喘咳,頸生瘰疬,累如貫珠者,去細辛五味,倍射干,加皂角子有效。急性肺炎先以桔梗白散取吐下,后用本方,但熱盛者忌用。又本方洽哮喘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