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聽到朋友說:
'我懂 AI 就夠了'
'ChatGPT 用得很溜'
'我每天都在用 Claude,一個人頂三個'
“自己精通 AI,自己是個超級個體”
但我想問:
AI 幫你生成的內容,真正解決了用戶痛點嗎?
生成的產品方案,真正理解了用戶需求嗎?
你引以為豪的輸出,有人愿意為它付費嗎?
創業半年以來,我是踩過坑的,
這種自嗨的坑。
掌握 AI 很重要 但比掌握 AI 更重要的,
是我們作為個體本身,
是否具有超級個體的深度和厚度。
場景 1:早上 9:00,小王在工作室辦公:
'讓 AI 幫我寫個方案...'
'讓 AI 幫我做個 PPT...'
'讓 AI 幫我寫個文案...'
下午 3:00,方案被客戶打回:
'缺乏洞見'
'沒有亮點'
'太過平面'
場景 2:數據分析
AI 生成了詳實的行業數據
AI 提供了清晰的競品分析
但小王無法:
看出數據背后的趨勢拐點
判斷哪些信號值得重視
預判對手下一步動向
場景 3:客戶線上交流
AI 準備了完美的演示文稿
AI 列出了專業的解決方案
但小王卡殼在:
即興應對客戶疑慮
把控談判的節奏
理解客戶潛在需求
場景 4:合作項目管理中
AI 協助處理日常事務
AI 提供決策建議
但小王困惑于:
如何激發實習生熱情
怎樣化解合作方矛盾
何時該強硬何時該柔和
認知維度
AI 有的:海量信息、快速檢索、邏輯分析
AI 缺失:洞察力、判斷力、遠見
情商維度
AI 有的:標準回復、程序反應、既定流程
AI 缺失:共情能力、情緒感知、氛圍把控
創造維度
AI 有的:內容生成、方案組合、數據分析
AI 缺失:原創思維、跨界聯想、價值創新
現狀:
'會用 AI'≠'懂得創造'
'會問 AI'≠'懂得思考'
'會寫提示詞'≠'懂得決策'
就像:
會開車不等于會設計汽車,
會用手機不等于懂得創新,
會玩游戲不等于懂得設計。
AI 很強大,但它終究是工具 工具的價值,取決于我們作為使用者的深度。
我覺得『超級個體』內核公式=
專業能力(你的核心壁壘)+思維升級(認知的新維度)
+AI 助推(效率的倍增器)+商業洞察(價值的放大器)
+ 共情力(理解真實需求) +鏈接力(整合資源能力)
+設計感(藝術的加分項) +表達力(影響的催化劑)
7:00 內容構思
[AI 助力項目管理]
AI 監測后臺數據
AI 生成選題建議
AI 分析爆款規律
(專業能力) 美妝知識專家評判
(思維升級) 從單品推薦到生活方式種草
(商業洞察) 捕捉用戶真實需求
(共情力) 理解目標用戶痛點
(鏈接力) 串聯品牌與用戶故事
(設計感) 規劃內容美學風格
(表達力) 設計敘事結構
9:00 拍攝準備
[AI 輔助拍攝]
AI 生成拍攝參考圖
AI 優化打光方案
AI 調試相機參數
(專業能力) 專業攝影技巧運用
(思維升級) 從單純拍攝到場景營造
(商業洞察) 把握品牌調性
(共情力) 設想用戶觀看體驗
(鏈接力) 道具場景資源整合
(設計感) 美學場景布置
(表達力) 視覺化故事節奏
11:00 后期制作
[AI 剪輯助手]
AI 智能剪輯
AI 配音生成
AI 特效制作
(專業能力) 后期軟件精準操作
(思維升級) 從技術處理到藝術創作
(商業洞察) 考慮傳播效果
(共情力) 預判觀看體驗
(鏈接力) 整合音視頻素材
(設計感) 美化視覺效果
(表達力) 優化節奏韻律
14:00 品牌談判
[AI 商務助手]
AI 生成商務方案
AI 預測數據
AI 整理合同要點
(專業能力) 行業價格把控
(思維升級) 從單次合作到長期共贏
(商業洞察) 判斷品牌價值
(共情力) 理解品牌訴求
(鏈接力) 整合多方資源
(設計感) 方案視覺呈現
(表達力) 談判技巧運用
16:00 社群運營
[AI 社群助手]
AI 自動回復
AI 內容策劃
AI 話題生成
(專業能力) 專業答疑解惑
(思維升級) 從回答問題到建立關系
(商業洞察) 社群價值變現
(共情力) 成員需求滿足
(鏈接力) 粉絲資源整合
(設計感) 社群氛圍營造
(表達力) 互動引導技巧
18:00 內容規劃
[AI 創意助手]
AI 生成創意點子
AI 分析市場趨勢
AI 預測熱點話題
(專業能力) 內容規劃專業度
(思維升級) 從跟隨到引領
(商業洞察) 市場機會把握
(共情力) 用戶需求預判
(鏈接力) 資源計劃整合
(設計感) 內容美學規劃
(表達力) 創意表達升級
20:00 數據分析
[AI 數據助手]
AI 數據可視化
AI 趨勢預測
AI 策略建議
(專業能力) 數據分析專業度
(思維升級) 從數字到洞察
(商業洞察) 商業價值評估
(共情力) 用戶行為理解
(鏈接力) 數據資源整合
(設計感) 數據圖表美化
(表達力) 數據故事呈現
22:00 知識更新
[AI 學習助手]
AI 知識推送
AI 要點提煉
AI 復習計劃
(專業能力) 專業知識積累
(思維升級) 從信息到智慧
(商業洞察) 把握行業趨勢
(共情力) 理解市場變化
(鏈接力) 知識體系構建
(設計感) 筆記整理美化
(表達力) 知識轉化輸出
AI 不是替代,而是放大器:
放大專業深度,放大思維廣度,
放大商業敏銳,放大共情溫度,
放大鏈接力度,放大美學高度
放大表達精度。
關鍵是什么?是
懂得用 AI,但不依賴 AI。
讓 AI 助力,但不被 AI 定義。
是始終保持:
創作者的初心,美學家的品味。
商業人的敏銳,鏈接者的溫度。
真正的進化不只是掌握工具
而是成為一個:
懂技術的藝術家
懂人性的鏈接者
懂設計的思考者
懂表達的行動派
懂需求的價值創造者
我們的進化,不止于掌握一個工具 而是成為一個能共情、會設計、善表達、懂鏈接的 AI 超級個體。
作者介紹周知:
AI 覺醒派主理人,AI 工作流專家
AI 覺醒派 COZE 代表作品:
小覺醒思維助手,Suno 音樂歌詞專家、智能筆尖,
希望未來想成為超級個體的你,鏈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