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
又一個朋友興沖沖的對我說:老金,我發現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如果做好一定可以賺大錢,有興趣一起做嗎?經過了解,朋友的出發點是好的,主要考慮了“效率”和“成本”,如果照這種模式運作,確實可以為客戶提高綜合效率值,但是,我的回答讓他失望,我告訴他:你的發現不是商業模式,而是一種工具和服務的組合方式,這種排列組合貌似很有效果,但是在整體運營中缺失了核心資源能力,沒有現金流結構,不僅做不大,況且還會拖死自己。朋友也許不能夠原諒我的溝通方式。謹以此文獻給有創業創新夢想的朋友們。
商業模式是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的部門之間、乃至與顧客之間、與渠道之間都存在各種各樣的交易關系和連結方式的總稱。簡言之,商業模式是所有利益關聯者的交易結構。
判斷商業模式好壞的三個關鍵指標:交易價值、交易成本、交易風險。交易價值的增值超過交易成本的消耗,新的贏利模式在現實市場中才有可能成立。在商業模式的運營中,價值創造減去價值耗散,所得的剩余價值就是商業模式中所有利益關聯者模式利潤。那么如何設計商業模式呢?先要了解商業模式的基本組成要素。
商業模式的六個基本要素:業務系統、IP標簽、贏利模式、關鍵資源能力、現金流結構、企業價值。
商業模式六要素
一、 業務系統是企業利潤的核心來源
企業把自己的產品向市場推廣并取得最大化收益的一個企業分
系統。業務系統按模塊又劃分為營銷規劃、銷售平臺、銷售進程管理、客戶服務管理、客戶關系管理、風險防范。
企業的產品生產好之后,要想實現產品價值,并獲得利潤,需要很多人參與進來。產品要銷售外部的分銷商,分銷商再把產品分散到各個銷售網點,最終產品供應到消費者手中,企業從中獲得回報。這整個過程中涉及到很多人,我們把這些人稱為利益相關者。利益相關者的連接方式,交易的結構和流程,流程的管理和把控,這一切組成了業務系統。
二、 IP標簽是客戶選擇的第一認知
在一定時間段內,涌向消費者的信息越龐大,消費者能夠接受的
信息越接近于零。消費者信息獲取的方式由原來的主動尋找變成涌入式的得到。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客戶消費選擇的時間越來越短,企業在消費者中的認知定位或者說心智占位就顯得越發重要。《定位》理論就是強調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位置,品牌最好能夠在一種品類中占據第一,如果不能在一個品類中做到第一,那就再創造一個品類。
三、 贏利模式是企業的生死關
創新模式
贏利模式是企業或者個人賴以盈利的商務結構及其對應的業務
結構,是企業的主要獲利方法。贏利模式決定任何行業企業的生死,決定企業財富價值的等級,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價值高低。任何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都是耍流氓。
贏利模式首先要考慮利潤源,也就是你的客戶群體在哪兒,群體規模大小;然后評估利潤點,就是為消費者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是否為客戶真實解決問題,客戶的真實需求和產品是否匹配;其次利潤杠桿,也就是把產品轉化為商品的一系列營銷活動,這是企業投入的成本部分;接著是利潤屏障,也就品牌/產品壁壘,主要為了防止競爭對手;最后是利潤家,也就是在運營過程中對贏利最敏感的人,往往是企業主本人。
四、 關鍵資源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關鍵資源是企業擁有的一些對其具體業務保持持續性的競爭優
勢至關重要的資源;企業擁有的關鍵資源越多,所能夠保持的持續競爭力就越強,譬如說研發、技術、規模、資金、團隊、網絡、供應網、稀缺原料等,都是屬于關鍵資源。企業對關鍵資源的掌控和使用效率,就是關鍵資源能力。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關鍵資源的競爭。
五、 現金流結構是活在當下的根本
商業模式再好,人不能活在未來。馬云說過:今天很殘酷,明
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創新這條路不好走,一旦選擇創新創業,就是選擇了與已知的未知的,包括自己對抗。特別是創新這條路,一部分人潑冷水,一部分人踩你,更多的等著看笑話。所以在走的過程中,先確保讓自己活下去,才能低下頭去做事。原諒我在這里帶了點情緒。
六、 企業價值是商業模式最大的成功
評估一個商業模式如何,最大的評估標準是,企業在商業模式實
現的過程中為社會,為消費者提供了什么樣的價值。創新的最高境界只有兩種,一是為消費者節省了成本,金錢成本或時間成本都算;二是為客戶提高了效率。為客戶解決了問題,就是最大貢獻。當然共享價值又比局部占有來的更加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