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用音符寫詩的人
故鄉(xiāng)海拉爾的風
給他送來創(chuàng)作上的靈感
他,是一個用音樂作畫的人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草原在哪里》
《天邊》《呼倫貝爾大草原》
一首首廣為傳唱的草原歌曲
向人們展現(xiàn)了一幅幅
由藍天、白云、草原、牧場
構成的美麗畫卷
他,是一位用靈魂與音樂對話的人
在他的旋律中
你能感受到大草原的
粗獷、質樸、豪放
也能聽見對生命的淺吟低唱
他,是一位永遠奔跑在
音樂的河床邊撿拾靈感的孩子
在他的音樂里
我們看到了友情、母愛、飛翔
以及與世界的共鳴
他,就是蒙古族音樂家——烏蘭托嘎
▲烏蘭托嘎
▲烏蘭托嘎做客《中國文藝·向經典致敬》
一個正經的小科普:烏蘭托嘎,蒙古族語意為“紅色的旗幟”,這個名字已經成為草原文化的一面旗幟。在內蒙古,烏蘭托嘎的大名家喻戶曉,他的作品廣為傳唱,深受大家喜愛。
▲烏蘭托嘎在《向經典致敬》致敬簿上“蓋章”
海峽兩岸藝術家譜寫的絕唱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創(chuàng)作手稿
由烏蘭托嘎作曲,席慕蓉作詞,德德瑪在2000年內蒙古春節(jié)晚會上演唱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幾乎是一夜之間從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走向神州大地,至今被無數的歌手演繹著、傳唱著。而烏蘭托嘎這個名字也成為了草原歌曲的“金字招牌”。這字字句句牽腸掛肚、感慨萬千的呼喚,已成為了多少思念親人和故土的離鄉(xiāng)游子們,反復哼唱的歌謠。詩人與生俱來的夢和遠方、草原音樂家們的根與鄉(xiāng)愁穿透音樂,成了草原兒女永不消逝的文化印記。
▲烏蘭托嘎
一般歌曲的歌詞,一行有5、6個字,但《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不同,因為席慕蓉是詩人,她寫的句子跟別人不一樣,詞都特別長,一行有13、14個字左右。烏蘭托嘎就采用了“朗誦式”的譜曲方式為其書寫旋律。
烏蘭托嘎使用的音樂節(jié)奏、音高、節(jié)拍,都跟朗誦基本上是一致的,用詩朗誦的節(jié)奏和語氣把整首歌分成了幾個部分,最后形成了一個完整、舒展的旋律。演唱的時候,和朗誦出來感覺差不多——這就是“朗誦式”譜曲。
在節(jié)目現(xiàn)場,德德瑪和齊峰、云飛、傲日其愣、烏達木再現(xiàn)經典,合唱《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插播一則小故事,《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是這樣誕生在兩岸蒙古族藝術家的“火花”下:1998年10月的一天晚上,德德瑪在內蒙古電視臺《草原往事》的節(jié)目里,意外看到來自中國臺灣的蒙古族著名詩人席慕蓉“尋根”的故事,德德瑪深受感動,于是找到烏蘭托嘎牽線搭橋,結識了席慕蓉。兩人一見如故,促成了《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的誕生。
▲德德瑪、席慕蓉合影
“天才型選手”
烏蘭托嘎的音樂人生
1958年,烏蘭托嘎出生在內蒙古東部小鎮(zhèn)海拉爾的一個音樂世家。從小他便展現(xiàn)出過人的音樂天賦,8歲時就譜出了人生第一首曲子。1978年,20歲的托嘎考入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系學習作曲和指揮,后又進入中央音樂學院繼續(xù)深造;26歲時創(chuàng)作了自己的第一部交響曲《騎士》;30歲時憑借為蒙古族語歌曲集《蒙蒙細雨》作曲一舉成名。多年來,他成長的腳步一路追隨音樂前行,不斷攀登著藝術的高峰。
▲烏蘭托嘎與家人合影
烏蘭托嘎說:“我最先學會的是哼曲,我母親跟我講,我不會說話以前就已經會唱歌了。我懵懵懂懂地記得,可能在兩三歲的時候,在火車上我唱了很多歌。我的音樂教育不是嚴格地受到某個學校的訓練,而是自然生長的,可能從那個時候起蒙古族音樂的DNA,嵌進了我的靈魂和血脈中。家庭藝術的熏陶,使我對音樂產生了深切的愛,激發(fā)出了藝術靈感。”
▲烏蘭托嘎青年時期
有味道、有色彩的“神仙歌曲”
——《往日時光》
▲《往日時光》創(chuàng)作手稿
▲烏蘭托嘎青年時期
烏蘭托嘎的故鄉(xiāng)海拉爾是一個充滿音樂的城市,是小的音樂的海洋。這個地方民族很多,部落很多,熱愛音樂的人也比較多。在這里,處處都能聽到音樂,也能看見不同民族的人坐在一起唱不同的歌。海拉爾與俄羅斯相鄰,烏蘭托嘎從小就聽過很多俄羅斯的音樂,在創(chuàng)作《往日時光》時,也很自然地將俄羅斯音樂融入了其中。
烏蘭托嘎說:“草原民族音樂,尤其是科爾沁音樂,從小就滲入到我的血脈之中。我的音樂,吸收的是民間音樂的養(yǎng)分,用的是西洋創(chuàng)作技法。”
▲成方圓在節(jié)目現(xiàn)場傾情演繹《往日時光》
最簡單的技法表現(xiàn)最純真的愛情
——《天邊》
▲烏蘭托嘎
《天邊》最初是烏蘭托嘎在2000年,為歌舞劇《鄂爾多斯婚禮》中的一支雙人舞創(chuàng)作的歌曲。這首歌最早是男女聲對唱,由布仁巴雅爾跟烏日娜兩個人合作完成。這個版本有三段歌詞,最美的就是這一段:“天邊飄來的歌聲,訴說著無盡的愛慕,天邊升起的云燈,照亮一生旅途……”后來人們開始單獨唱這首歌,慢慢地也就流傳成兩段了。
▲布仁巴雅爾生前與妻子烏日娜
《天邊》這首歌是吉爾格楞寫的詞,他是個畫家,又是個詩人,有著豐富的情感。吉爾格楞先寫了歌詞,隨后烏蘭托嘎來譜曲。寫完之后烏蘭托嘎特別激動,給吉爾格楞打電話。在電話里,烏蘭托嘎給吉爾格楞唱了這首曲子,一首表達純真愛情的歌曲就此誕生。
▲烏蘭托嘎、吉爾格楞
▲歌手云飛在節(jié)目現(xiàn)場,深情演唱了《天邊》
用音符作詩
——《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大草原》創(chuàng)作手稿
關于《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創(chuàng)作手法,烏蘭托嘎這樣解釋:“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音階是12356,沒有4和7,有的歌手在唱別的作品的時候,都要刻意去學4和7才能唱好。但是在《呼倫貝爾大草原》里,我采用了離調式的創(chuàng)作方式,這個歌里面的4就跟民族調式是一樣的,進來得特別自然,不會讓聽眾覺得突兀、不和諧。除此之外,我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每一句和每一句都具有密切的關聯(lián)性。”
▲沉浸式草原體驗!
烏日娜、傲日其愣、烏達木演唱《呼倫貝爾大草原》
談起創(chuàng)作這首歌的初衷,烏蘭托嘎深情地說:“我就是想為家鄉(xiāng)寫出一首歌。呼倫貝爾大草原是我們蒙古族人心中熱愛的圣地,被蒙古族人民視為成長的搖籃。草原給了我音樂,音樂給了我靈魂,我要把音樂奉獻給草原,把音樂奉獻給草原上的人們。”
▲烏蘭托嘎
在節(jié)目錄制現(xiàn)場,烏蘭托嘎說:“我這么多年不變的就是對草原的情感。我們蒙古族,說天上有多少顆星星,下面就有多少首民歌,所以我們是在民歌的海洋中,吸收營養(yǎng)、學習、感受。同時我們也想留一個露珠在草原上,這里因為我們而多了一個晶瑩的、剔透的、很渺小但是很美麗的小露珠,就是我想做的。”
▲齊峰傾情演唱《草原在哪里》
▲歌手齊峰為烏蘭托嘎獻上哈達
▲烏蘭托嘎與致敬嘉賓合照
《中國文藝·向經典致敬》
本期致敬嘉賓
▲詩人、詞作家 克明
代表作:《呼倫貝爾大草原》《往日時光》《草原在哪里》等
▲鄂溫克族女高音歌唱家、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聲樂系教授
烏日娜
代表作:《吉祥三寶》《不為唱歌而唱歌》等
▲歌唱家 德德瑪
代表作:《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等
▲歌唱家 成方圓
代表作:《童年》《我多想》《往日時光》等
▲畫家 吉爾格楞
《天邊》詞作者
▲歌手 齊峰
代表作:《我和草原有個約定》《草原在哪里》等
▲歌手 云飛
代表作:《云在飛》《草原的月亮》等
▲歌手 傲日其愣
代表作:《那年時光》《莫和茹》等
▲歌手 烏達木
代表作:《夢中的額吉》《冬》等
致敬詞
青草上的露珠
凝結成晶瑩的樂章
匯聚成《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飄香的乳汁化作音符流淌
召喚著遠在《天邊》的牧羊姑娘
《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風
已追不上那段《往日時光》
你捧出《這片草原》的芬芳
我卻聽到《騎士》的堅強
當我問起《草原在哪里》
你指給我牧歌響起的方向
《中國文藝·向經典致敬》本期人物
蒙古族音樂家——烏蘭托嘎
致敬詞撰文:楊啟舫
12月12日 本周六18:00
鎖定CCTV4
《中國文藝 · 向經典致敬》
——烏蘭托嘎
想要搶先一覽本周的節(jié)目嗎?
周六 (12月12日) 中午12點
登陸央視頻客戶端
搜索并關注【中國文藝】
觀看全網首發(fā)
緊急集合!
他們有個“秘密”告訴你?
點擊視頻get!
【劇照:和衛(wèi)】
【本期編輯:李崢】
來源:CCTV4《中國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