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協紀辨方書》

《協紀辨方書》卷一(1)
   
 
本原一
    朱子①日:“本圖書②,原卦域③。”陰陽家者流,其亦衷諸此也。作本原。
    【注釋】④朱子:即朱熹,南宋哲學家,教育家。精于易學,著有《周易本義》。②圖書:河圖洛書的簡稱。詳下注。⑧卦畫:即卦符,亦稱卦象。分為由三根爻構成的八卦卦符與由六根爻構成的六十四卦卦符兩類。
    【白話釋意】朱熹說:“易學本于河圖洛書,源于卦畫。”后世陰陽家及諸多術數,也都以此為根本。
    【提示】《辨方書》本原兩卷,闡述的都是擇吉術所依據的基本理論,地位十分重要。“本原”不通,擇吉術則無從理解。故研究擇吉術,必先明“本原”。
河圖
 
河圖①,一六為水居北,二七為火居南,三八為木居東,四九為金居西,五十為土居中。北方水生東方木,東方木生南方火,南方火生中央土,中央土生西方金,西方金生北方水。此五行相生之序也。
    【注釋】④河圖:中國易學關于八卦來源的傳說,最初指天賜的祥瑞。河圖之辭,最早見于《尚書?顧命》。
洛書
 
    洛書①,戴九履一2,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火。一六水克二七火,二七火克四九金,四九金克三八木,三八木克五中土,五中土克一六水。此五行相克之序也。
    【注釋】①洛書:也是中國易學關于八卦來源的傳說。其辭最早見《尚書?顧命》,及《論語?子罕>、《管子?小臣》等書。②戴九履一:即上為九下為一。
    【提示】上文所說“一六”、“二七”、“四九”等序數,均取自河圖之數。
先天八卦次序
 
    《系辭傳》曰:“易有太極①,是生兩儀②,兩儀生四象⑧,四象生八卦④。”邵子⑤曰:“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乾、兌、離、震為陽,巽、坎、艮、坤為陰。乾兌為太陽,離震為少陰,巽坎為少陽,艮坤為太陰”。
    【注釋】①易有太極:易指變易;太極指宇宙初原物質,是古代哲學用以說明世界本原的范疇。②是生兩儀:指天地、陰陽。③四象:指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在筮數上體現為七、九、八、六,在時令上象征春、夏、秋、冬。④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別代表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基本物質。⑥邵子:即邵雍,北宋著名易學家。字堯夫,自號安樂,謚康節。
    【白話釋意】《周易?系辭上》說:“易有太極,太極運動變易,分出天地陰陽兩儀,由兩儀產生春少陽、夏老陽、秋少陰、冬老陰四象。四象衍生則八卦形成。”邵康節說:“先天八卦次序,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中乾兌離震屬陽,巽坎艮坤屬陰。乾兌為太陽(老陽),離震為少陰,巽坎為少陽,艮坤為太陰(老陰)”。
    【提示】先天八卦次序又稱“伏羲八卦次序”,是北宋邵雍先天學的重要內容。它不僅用以解釋八卦的形成過程,而且用以說明世界形成的過程,又表示宇宙的結構模式,具有世界觀和宇宙論的重要意義。
先天八卦方位圖
 
    《說卦傳》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①,水火不相射②,八卦相錯③。”邵子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居東南,震居東北,巽居西南,艮居西北。所謂先天之學也。”
    【注釋】①相薄:薄,出也,入也,迫也。不相射(厭)即相通之義。③相錯:鉗,猶摩也。相互錯雜。
    【白話釋意】《周易?說卦傳》說:“天地設定上下配合的位置,山澤一高一低交流勾通氣息,雷風雖各自興動卻能交相潛入應和,水火雖異性卻不相厭異而相資助,八卦互相摩蕩錯雜而生六十四卦。”邵康節說:“先天八卦方位,南為乾北為中,東為離西為坎,東南為兌,東北為震,西南為巽,西北為艮。此即所'珂先天之學。”
    【提示】先天八卦方位亦稱“伏羲八卦方位”,邵雍先天象數易學的重要內容。朱熹認為,自震四至乾一為順,農陽氣上升過程.仿天道左行,故為順行,為已生之卦;自巽五坤八為逆,表陰氣上升過程,仿地道右行,即逆天而行,為未生之卦。后世多持此說。
后天八卦次序
 
 
    《說卦傳》曰:“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①而得男②。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③,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④,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⑤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⑧,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⑦,故謂之少女。”
    【注釋】①索:搜尋,求索,②震三得乾下爻,故謂一索而得男。⑧巽三得坤下爻,故謂一索而得女。④坎三得乾中爻,故謂再索,而得男。⑤離三得坤中爻,故謂再索而得女。⑥艮三得乾上爻,故謂三索而得男。⑦兌三得坤上爻,故謂三索而得女。
    【白話釋意】《說卦傳》說:“乾為天,故稱為父。坤為地,故稱為母。震卦得乾下爻,所以叫做長男。巽卦得坤下爻,所以叫做長女。坎卦得乾中又,所以叫做中男。離卦得坤中爻,所以叫做中女。艮卦得乾上爻,所以叫做少男。兌卦得坤上爻,所以叫做少女。
    【提示】后天八卦次序亦稱“文主八卦次序”。它體現了男女媾精、萬物化生的義理,說明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得父氣者為男,得母氣者為女;三男皆以坤母為本,乾父為用,三女皆以乾父為體,坤母為用。
后天八卦方位
    
《說卦傳》曰:“帝①出乎震,齊②曲乎巽,相見③乎離,致役④乎坤,說占⑤乎兌,戰⑥乎乾,勞⑦乎坎,成⑧占乎艮。”邵子曰:“乾統三男于東北,坤統三女于西南。乾坎艮震為陽,巽離坤兌為陰。”
    【注釋】①帝:古人心目中的大自然主宰。②齊:整齊。③相見:顯現,呈現。相見即紛相呈現。④致役:役,事也。致役猶言致力用事。⑤說言:說同悅。言為語助詞。⑧戰:戰斗,指陰陽交爭。⑦勞:勞倦。⑧成:成功,含有前功已成,后功復萌之義。
    【白話釋意】《周易?說卦傳》說:“大自然主宰使萬物出生于東方震,齊生并于東南方翼。事物生長旺盛,紛相呈現其體于南方離,繼續努力成長于西南方坤.到了西方兌,則有收獲之喜。到西北方乾,暑盡寒來,陰陽交爭,萬物亦處于盛衰轉折之際的陰陽相爭。列北方坎,萬物已歷四季,勤勉勞倦,應當歸藏休息,以待來春復萌生機.東北方艮,為萬物成熟之時,而亦必將終而復始。”
【提示】后天八卦方位亦稱“文王八卦方位”。后天八卦。出現了四時推移、八節變化、萬物生長的流行周期以及陰陽互生、五行母子相生的規律。
先天卦配河圖之象
  
    《啟蒙附論》①曰:“圖之左方,陽內陰外,即憲天之震離兌乾,陽長而陰消也。其右方,陰內陽外,即先天之巽坎艮坤,陰長而陽消也。蓋所以象二氣之交運也”。
    【注釋】①《啟蒙附論》:清李光地《周易折中》的一篇
    【白話釋意】《周易折中?啟蒙附論》說:“河圖的左方,陽內而陰外;以先天卦配之,為震離兌乾,象征陽長陰消。河圖的右方,陰內陽外;以先天卦配之,為巽坎艮坤,象征陰長陽清。整幅圖用以象征陰陽二氣的交運消長。”
    【提示】這是先天八卦與河圖相配的圖式。表明乾、坤、離、坎四正之位,左方為陽內陰外,陽長陰消,右方為陰內陽外,陰長陽消,象二氣之交運。以邵雍先天八卦方位說解釋五行生成圖。然其卦象與五行相配,存在矛盾之處。
后天卦配河圖之象
  
    《啟蒙附淪》曰:“圖之一六為水,即后天之坎位也。三八為木,即后天震巽之位也。二七為火,即后天之離位也。四九為金,即后天兌乾之位也。五十為土,即后天之坤艮,周流四季而偏旺于丑未之交也。蓋所以象五氣之順布也”。
    【白話釋意】《啟蒙附論》說:“河圖的一六為水,配后天坎卦;三八為木,配后天震巽二卦;二七為火,配后天離卦;四九為金,配后天兌乾二卦;五十為土,配后天坤艮,此二卦周流于春夏秋冬四季而偏旺于丑未之交。整幅圖用以象征金、木、水、火、土五氣的順布”。
先天卦配洛書之數
 
    《啟蒙附論》曰:“洛書九數,虛①中五以配八卦,陽上陰下,故九為乾,一為坤。因自九而逆數之,震八、坎七、艮六,乾生三陽也。又自一而順數之,巽二、離三、兌四,坤生三陰也。以八數與八卦相配,而先天之位合矣”。
    按②術家以乾配九,坤配一,離配三,坎配七,其數奇,故為陽。兌配四,震配八,巽配二,艮配六,其數偶,故為陰。
    【注釋】①虛:取消,不用之意。②按:本書作者的闡述、評價,均以“按”的方式表述。
    【白話釋意】《啟蒙附論》說:“洛書九個數,不用中五以配先天八卦,陽上陰下,所以九為乾,一為坤。白九逆數,震為八,坎為七,艮為六,為乾所生之三陽。又自一順數,巽為二,離為三,兌為四,為坤所生之三陰。以此八數與八卦相配,與先天八卦之位正相吻合”。
【提示】洛書中,一與九相對,二與八相對,三與七相對.四與六相對,其合數皆為十。與先天八卦相配后,乾與坤,兌與艮,離與坎,震與巽,其和數也都是十,同洛書之數正好對應。
后天卦配洛書之數
 
《啟蒙附論》曰:“火上水下,故九為離,一為坎。火生燥土,故八次九而為艮。燥土生金,故七六次八而為兌乾。水生濕土,故二次一而為坤。故三四次二而為震巽。以八數與八卦相配而后天之位合矣”。
    按邵子以文王八卦為入用之位、后天之學,朱予以洛書為數之用。術家飛宮吊替,俱用后天配洛書。其法以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為序。劉歆①曰:“八卦九章②相為表里。”張衡③曰:“圣人重之以卜筮,雜之以九宮。”則所從來遠矣。
    【注釋】①劉歆:西漢末人,古文經學派的開創者、目錄學家、天文學家。②九章:即九宮。⑧張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
    【白話釋意】《啟蒙附論》說:“火上水下,所以九數為離,一數為坎。火生燥土,故八次干九而為艮。燥土生金,故七六次于八而為兌、為乾。水生濕土,故二次于一而為坤。濕土生木,故三四次于二而為震、為巽。以此八數與八卦相配,即符合后天之位”。
    按后世術士飛宮布局,均用后天八卦配洛書。西漢末年的劉歆和東漢的張衡,都提到八卦九宮。可見此術由來極其久遠。
    【提示】五行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復生土。這里說“水生濕土”、“濕土生木”,是李光地為將后天人卦與洛書相配而作的變通,并非五行相生之正體。
十干十二支十二律二十八舍
    蔡邕《獨斷》云:“干,斡也,其名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一十有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禮記?月令》:“春月,其日甲乙。夏月,其日丙丁。中央土,其日戊己。秋月,其日庚辛。冬月,其日壬癸①。”
    《史記?律書》曰:“七正②二十八舍③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④,天所以成熟萬物也。舍者,日月所舍。舍者,舒氣也。
    不周風居西北,主殺生。東壁居不周風東,主辟生氣而東之。至于營室⑤。營室者,主營胎⑥陽氣而產之。東至于危。危,境也。言陽氣之危境,故曰危。十月也,律中應鐘⑦。應鐘者,陽氣之應,不用事也。其于十二子為亥。亥者,該也。言陽氣藏干下,故該也。
    廣莫風居北方。廣莫者,言陽氣在下,陰莫陽廣大也,故曰廣莫。東至于虛。虛者,能實能虛,言陽氣冬則宛藏于虛。日冬至則一陰下藏,一陽上舒,故曰虛。東至于須女8,言萬物變動其所,陰陽氣未相離,尚相如胥也,故曰須女。十一月也,律中黃鐘9。黃鐘者,陽氣踵黃泉而出也。其于十二子為子。子者,滋也。滋者,言萬物滋于下也。其于十母為壬癸。壬之為言,任也,言陽氣任養萬物于下也。癸之為言,揆也,言萬物可揆度,故曰癸。東至牽牛。牽牛者,言陽氣牽引萬物出之也。牛者,冒也,言地雖凍能冒而生也。牛者,耕植種萬物也。東至于建星。建星者,建諸生也。十二月也10,律中大呂。大呂者,其于十二子為丑。丑者,紐也,言陽氣在上未降,萬物厄紐未敢出。  .
    條風居東北,主出萬物。條之言,條治萬物而出之,故曰條風。南至于箕。箕者,言萬物根棋,故曰箕。正月也,律中泰簇⑩,泰簇者,言萬物簇生也,故曰泰簇。其于十二子為寅。寅言萬物始生填然也,故曰寅。南至于尾,言萬物始生如尾也。南至于心,言萬物始生有華心也。南至于房。房者,言萬物門戶也。至于門則出矣。
    明庶風居東方。明庶者,明萬物盡出也。二月也,律中夾鐘12。夾鐘者,言陰陽相夾廁也。其于十二子為卯,卯之為言,茂也,言萬物茂也。其于十母為甲乙。甲者,言萬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南至于氐。氐者,言萬物皆至也。南至于亢。亢者,言萬物亢見也。南至于角。角者,言萬物皆有使格如角也。三月也,律中姑洗13。姑洗者,言萬物洗生。其于十二子為辰。辰者,言萬物之娠也。
    清明風居東南維。主風吹萬物而西之。至于軫14.軫者,言萬物益大而軫軫然。西至于翼。翼者,言萬物皆有羽翼也。生月也,律中仲呂15。仲呂者,言萬物盡旅而西行也,去于十二為巳,巳者,言陽氣之已盡也。西至于七星。七星者,因數成于七,故曰七星。西至于張。張者,言萬物皆張也,西至于注,注者,言萬物之始衰,陽氣下注,故曰注。五月也,律中蕤賓。蕤賓者,言陰氣幼少,故曰蕤,痿陽不用事,故曰賓。
    景風居南方。景者,言陽氣道競,故曰景風。其于十二子為午。午者,陰陽交,故曰午。其于十母為丙丁。丙者,言陽道著明,故曰丙丁者,言萬物之丁壯也,故曰丁。西至于弧。弧者,言萬物之吳落且就死也。西至于狼。狼者,言萬物可度量斷萬物,故曰狼。
    涼風居西南維,主地。地者,沈奪萬物氣也。六月也,律中林鐘18。林鐘者,言萬物就死氣林林然。其于十二子為未。未者,言萬物皆成有滋味也。北至于罰。罰者,言萬物氣奪可伐也。北至于參。參,言萬物可參也,故日參。七月也,律中夷則19。夷則者,言陰氣之賊萬物,其于十二子為申。申者,言陰用事申賊萬物,故曰申。北至于濁20。濁者,觸也,言萬物皆觸死也,故曰濁。北至于留21。留者,言陽氣之稽留也,故曰留。八月也,律中南呂22。南呂者,言陽氣之旅入藏也。其于十二子為酉。酉者,萬物之老也,故曰酉。
    閶闔風居西方,閶者,倡也。闔者,藏也。言陽氣道萬物闔黃泉也。其于十母為庚辛。庚者,言陰氣庚萬物,故曰庚。辛者,言萬物之辛行,故曰辛。北至于胃。胃者,言陽氣就藏皆胃胃也。北至于婁。婁者,呼萬物且內之也。北至子奎。奎者,主毒螫殺萬物也,奎而藏之。九月也,律中無射23。無射者,陰氣盛用事,陽氣無余也,故曰無射。其于十二子為戌。戌者,言萬物盡滅,故曰戌。”
    【注釋】①十干中,甲乙屬木旺于春,丙丁屬火旺于夏,戊己屬土旺于四季,庚辛屬金旺于秋,壬癸屬水旺于冬。《月令》取十干之五行屬性,以之代表四肘五方。②七正:日、月及五得,合稱七正。⑧二十八舍:二十八宿,七正之所舍也。舍,止也,④八正之氣:即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⑤營室:定星也。其星有室象,可以作室,故曰營室。⑥胎:一作含。⑦應鐘:言萬物應陽而動下藏也。⑧須女:婺女名也。⑨黃鐘:黃,中和之氣,言陽氣于黃泉之下動養萬物也。⑩原脫“也”。據補。11泰簇:泰,大也。簇,湊也。言萬物始大湊地而出之也。11夾鐘:夾,孚甲也。言萬物孚甲,種類分也。13姑洗:姑,故也,洗.鮮也。言萬物玄故就新,莫不鮮明也。14至于軫:原脫“至于”。據補。.15仲呂:言陽氣將極中充大也。⑩注:味也。《史記?天官書》云:“柳為鳥味”,由此,注即柳星。⑥蕤賓:蕤,下也,賓,敬也。言陽氣上極,陰氣始賓敬之也。⑩林鐘:林,眾也,言萬物成熟,種類多也。⑩夷則:夷,傷也。則,法也。言萬物始傷,被刑法也。⑧濁:《爾雅》“濁謂之畢”。⑨留:即昴宿。⑧南呂:南,任也。言陽氣尚任色,大生薺麥也。⑩無射:射,終也。言萬物隨陽而終,當復隨陰而起,無有終已。
    【白話釋意】蔡邕《獨斷》說:“干,樹干的意思,由甲至癸,共有十位。支,樹枝之意,自子至亥,共有十二名。”
    《札記?月令》說:“春月,以甲乙二日為代表。夏月,以丙丁二日為代表。中央土,以戊己二日為代表。秋月,以庚辛二日為代表。冬月,以壬癸二日為代表。”
    《史記?律書》說:“七正二十八宿律歷,乃天所以通五行八節之氣,滋養、成熟萬物之根本。
    不周風居西北,主殺生。但向東行進,則主辟生氣。它東至于室宿,再到于危宿。于時令,為十月。于十二律,為應鐘。于十二子,為亥。這時,陽氣雖已辟生,卻十分細弱,不堪用事,故仍伏藏于下。
    廣莫風居北方。東至于虛,再至于婪女。于時令為十一月,十二律為黃鐘,十二支為子,十母為壬癸。這時,陽氣滋長,萬物任養于下.猶如十月懷胎,降生已可揆度。廣莫風又東至于牽牛,再至于建星。于時令為十二月,十二律為大呂,十二支為丑。這時,萬物已滋養成形,但仍未破土而出。
    條風居東北,主出萬物。南至于箕。于時令為正月,十二律為泰簇,十二支為寅。萬物爭相萌生。又南至于尾,于房。萬物之早生者,已經華然可觀了。
    明庶風居東方。于時令為二月,十二律為夾鐘,十二支為卯,十母為甲乙。這時,萬物盡出,十分繁茂。明庶風南至于氐,再至于亢、于角。于時令為三月,十二律為姑洗,十二支為辰。這時,萬物去故就新,鮮明挺拔。
    清明風居東南維,推動萬物向西發展。首先,至于西方之耖,再至于翼。于時令為四月,十二律為侶呂,十二支為巳。這時,萬物旺盛壯大,陽氣發展達極點。清明風又西至于七星、柳星。于時令為五月,十二律為蕤賓。這時,萬物由盛轉衰,陽氣下注。
    景風居南方。于十二支為午,十母為丙丁。陰陽相交,陽氣下降,陰氣上升,萬物即將成熟。
    涼風居西南維,主地。于時令為六月,十二律為林鐘,十二支為未。這時,萬物成熟.富有滋味。北至于罰,再至于參。于時令為七月,十二律為夷則,十二支為申。這時,陰氣漸盛,開始申賊萬物。又壯至于濁,繼至于留。于時令為八月,十二律力南呂,十二支為酉。這時,萬物皆觸死地,陽氣更衰,開始伏藏。
    閣闔風居西方。于十母為庚辛。北至于胃,再至于婁,達于奎。于時令為九月,十二律為無射,十二支為戌。這時,萬物盡滅,收藏入庫,陰氣旺盛,陽氣無余。.但萬物隨陽而終,又將隨陰而起,無終無止。
    【提示】天干地支據說為黃帝時的大撓所創。此說雖不可遽信,但其由來十分久遠,則是可以肯定的。古人創設天干地支的原始意義是什么?后世至今爭執不休。不過,以蔡邕、司馬遷等為代表的文化巨匠,以天干為“斡”,以地支為“枝”,以四時五行、陰陽二氣及萬物的消長變化進行闡釋,其觀點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擇吉術對吉兇的推斷,亦本于此。
四序
    寅卯辰木,巳午未火,申酉戌金,亥子丑水。
    右謂之令星①,即春夏秋冬五氣②也。
    【注釋】①令星:即當令之星。星指五行。②春寅卯辰木,夏巳午未火,秋申酉戌金,冬亥子丑水,實得“四氣”,其言五氣者,乃土寄旺于四季,無所不在。參見“土王用事”條。
    【白話釋意】春寅卯辰,木當令。夏巳午未,火當令。秋.申酉戌,金當今。冬亥子丑,水當令。
六辰
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
     右陽從陽,陰從陰:六陽辰四陽卦納①之,六陰辰四陰卦納之。
    【注釋】①納:即納音納甲。詳后。
    【提示】天干也分為陰陽。即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
十二月辟卦
 
 
正月建寅,泰卦。
    《月令》“孟春”。鄭注曰:“孟春者,日月會于娵訾①,而斗建寅2之辰也。正月,三陽之月;泰,三陽之卦,故以配之。”
    二月建卯,大壯卦。
《月令》“仲春”。鄭注曰:“仲春者,日月會于降委而斗建卯之辰也。二月,四陽之月;大壯,四陽之卦,故以配之。”
三月建辰,央卦。
 《月令》“季春”。鄭注曰:“季春者,日月會于大梁而斗建辰之辰也。三月,五陽之月;央,五陽之卦,故以配之。”
     四月建巳,乾卦。
    《月令》“孟夏”。鄭注曰:“孟夏者,日月會于實沈而斗建巳之辰也。四月,純陽之月;乾,純陽之卦,故以配之。”
    五月建午,垢卦。
    《月令》“仲夏”。鄭注曰:“仲夏者,日月會于鶉首而斗建午之辰也。夏至,一陰始生;垢,一陰之卦,故以配之。”
    六月建未,遁卦。
    《月令》“季夏”。鄭注曰:“季夏者,日月會于鶉火而斗建未之辰也。六月,二陰之月;遁,二陰之卦,故以配之。”
    七月建申,否卦。
    《月令》“孟秋”。鄭注曰:“孟秋者.日月會于鶉尾而斗建申之辰也。七月,三陰之月;否,三陰之卦,故以配之。”
    八月建酉,觀卦。
    《月令》“仲秋”。鄭注曰:“仲秋者,日月會于壽星而斗建酉之辰也。八月,四陰之月;觀,四陰之卦,故以配之。”
    九月建戌,剝卦。
    《月令》“季秋”。鄭注曰:“季秋者,日月會于大火而斗建戌之辰也。九月,五陰之月;剝,五陰之卦,故以配之。”
    十月建亥,坤卦。
    《月令》“孟冬”。鄭注曰:“孟冬者,日月會于析木而斗建亥之辰也。十月,純陰之月;坤,純陰之卦,故以配之。”
    十一月建子,復卦。
    《月令》“仲冬”。鄭注曰:“仲冬者,日月會于星紀而斗建子之辰也.冬至,一陽始生;復,一陽之卦,故以配之。”
    十二月建丑,臨卦。
     《月令》“季冬”。鄭注曰:“季冬者,日月會于玄枵而斗建丑之辰也.十二月,二陽之月;臨,二陽之卦,故以配之。”
《考原》⑧曰:“按《史記?天官書》曰:‘用昏建者杓④,夜半建者衡5,平旦建者⑥。文<春秋運斗極》云:‘第一天樞,第二璇,第三璣,笫四權,笫五衡,笫六開陽,笫七搖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杓,合而為斗。’如正月,初昏則用斗杓指寅,夜半則用斗衡指寅,平旦小魁則用指寅也。其日月所會之宮渭之月將⑦。娵訾,亥也。降婁,戌也。人梁,酉也。實沈,申也。鶉首,未也。鶉火,午也。鶉尾,巳也。壽星,辰也。大火,卯也。析木,寅也。星紀,丑也。玄枵,子也。子曰神后,丑曰大吉,寅曰功曹,卯曰太沖,辰曰天罡,巳曰太乙,午曰勝光,未曰小吉,申曰傳送,酉曰從魁,戌曰河魁,亥曰登明。月建運天道而左旋,為天關。月將稟地道而右轉,為地軸。”
    【注釋】①娵訾:十二次之一,下同。古代為了量度日月五星的位置和運動,把黃道帶分成十二個等分,叫做“十二次”。②斗建寅:古人將地而分成十二方位,分別以十二地支表示,這樣夏歷正月黃昏時北斗星之斗柄指東北方寅,叫做建寅。每月移一位。這就是古代歷法的“十二月建”。⑧《考原》:即《星歷考原》,康熙時李光地等編纂。④杓:北斗七星,第五至第七星合稱杓。⑤衡:北斗第五星。⑥魁:北斗星一至四星合稱魁。⑦月將:六壬測算術語,指每一月當中日宿太陽在十二宮中所處的位置。常稱“日躔某將”。
    【白話釋意】正月建寅。正月為三陽之月,泰為三陽之卦,故以泰卦配正月。
    二月建卯。二月為四陽之月,大壯為四陽之卦,故以在壯卦配二月。
三月建辰。三月為五陽之月,夬為五陽之卦,故以夬卦配三月.
    四月建巳。四月為純陽之月,乾為純陽之卦,故以乾卦配四月.
    五月建午。五月夏至一陰始生,姤為一陰之卦,故以姤卦配五月.
    六月建未。六月為二陰之月,遁為二陰之卦,故以遁卦配六月,
    七月建申。七月為三陰之月,否為三陰之卦.故以否卦配七月.
    八月建酉。八月為四陰之月,觀為四陰之卦,故以觀卦配八月,
    九月建戌。九月為五陰之月,剝為五陰之卦,故以剝卦配九月.
十月建亥。十月為純陰之月,坤為純陰之卦,故以坤卦配十月。
十一月建子。十一月冬至一陽始生,復為一陽之卦,故以復卦配十一月。
    十二月建丑。十二月為二陽之月,臨為二陽之卦,故以臨卦配十二月。
    《星歷考原》說:按《史記?天官書》,凡月建,以昏建者用,杓,以夜半建者用衡以平旦建者用魁。譬如正月,初昏取建則用斗杓指寅,夜半取建則用斗衡指寅,平旦取建則用斗魁指寅。日月所會之宮叫做“月將”,從亥至子,逆次為娠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星紀、玄枵。與十二宮相配,則有十二神將,由子至亥,順次為神后、大吉、功曹、太沖、天罡、太乙、勝光、小吉、傳送、從魁、河魁、登明。月建運天道,向左順行,為天關。月將稟地道向右逆行,為地軸。
    【提示】十二月辟卦即十二消息卦,又稱十二辟卦、十二君卦、十二月主卦。是由乾坤兩卦相互推移而形成的十二卦。為眾卦的基礎,全易的根本。依陰陽消息的次序排列為復、臨、泰、大壯、夫、乾、垢、遁、否、觀、剝、坤。從復至乾,陽爻逐漸增加,從下往上增長,陰爻逐漸減少,表示陽氣逐漸增強,陰氣逐漸減弱,為陽息陰消的過程。從垢卦到坤卦,陰爻逐漸增加,從下往上增長,陽爻逐漸減少,表示陰氣逐漸增強,陽氣逐漸減弱,為陰息陽消過程。十二卦共七十二爻,又象征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的變化,而更多的,則是用以表示人的生命生、長、老、死的過程。
十二辰二十八宿星象
 
 
 
《蠡海集》曰:“十二肖屬,子為陰極,幽潛隱晦,以鼠配之。鼠藏跡。午為陽極,顯易剛健,以馬配之。馬快行。丑為陰俯而慈愛,以牛配之。牛舐犢。未為陽仰而秉禮,以羊配之。羊跪乳。寅為三陽,陽勝則暴,以虎配之。虎性暴。申為三陰,陰勝則黠,以猴配之。猴性黠。卯酉為日月之門,二肖皆一竅①。兔舐雄毛則孕,感而不交也。雞合踏而無形,.交而不感也。辰巳,陽起而變化,龍為盛,蛇次之,故龍蛇配辰巳。龍蛇者,變化之物也。戌亥,陰斂而持守,狗為盛,豬次之,故狗豬配戌亥。狗豬者,鎮靜之物也。或云:皆取不全之物配肖屬者,非也。庶物萬類,物十二哉!況無義理,不足信也明矣。”
    《考原》曰:“十二辰禽象,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其說相沿已久,莫知其所自來。雖于經典無見,然以傳記子史考之,則不獨宗以后也。如韓愈《毛穎傳》謂:‘食于卯地。’《祭張員外文》謂:‘虎取而去,來寅其征。’則唐時有之矣。《管輅傳》②推東方朔龍蛇之占,以為變化相推,會于辰巳。又譙周謂‘司馬為典午’。則漢晉時有之矣。溯而上之。陳敬仲筮者言:‘當昌于姜姓之國而釋。’《春秋》謂:‘觀之六四,納得辛未。辛為巽,飫女;未為羊,羊加女為姜。,則是周時又已有之也。至于二十八宿為禽象,則近代方有之。意者,因十二辰所取而附會其說耳。何則?十二辰以子午卯酉為四中宮,故一宮各(筅)③三象。子宮女虛危。虛星居中,故為鼠之本象。女為蝠,危為燕,則取其似鼠者以配之也。卯宮氐房心,房星居中,故為兔之本象。氐為貉,心為狐,則取其似兔者以配之也。午宮柳星張,星居中,故為馬之本象。柳為獐,張為鹿,則取其似馬者以配之也,酉宮胃昴畢,昴星居中,故為雞之本象。胃為雉,畢為烏,則取其似雞者以配之也。其余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八宮,則各筅兩象而以近中宮者為主。辰宮亢近中宮,故為龍之本象,角居其旁,則取蛟為龍之類以配之。寅寓尾近中富,故為虎之本象,箕居其旁,則取豹為虎之類以配之。丑宮牛近中宮,故為牛之本象,斗居其旁,則取獬為牛之類以配之。亥宮室近中宮,故為豬之本象,壁居其旁,則取貐為豬類以配之。戌宮婁近中宮,故為狗之本象,奎居其旁,則取狼為狗之類以配之。申宮觜近中宮,故為猴之本象,參居其旁,則取猿為猴之類以配之。未富鬼近中宮,故為羊之本象,井居共旁,則取犴為羊之類以配之。巳富翼近中宮,故為蛇之本象,軫居其旁,則取蚓為蛇之糞以配之也。”
    【注釋】①一竅:蓋指雞兔的性器官與排泄器官合而為一。②即《晉書?管輅傳》。③笎:同管。
    【白話釋意】《蠡海集》說:“十二生肖,子為陰極,幽暗隱晦,而鼠喜幽暗以藏跡,故以鼠配子。午為陽極,顯易則健,而戰馬奔行,有剛健之氣,故以馬配午。丑陰俯而慈愛,而牛有舐犢之慈,故以牛配丑。未陽仰而秉禮,而羊有跪乳之恩,故以羊配未。寅為三陽,陽勝則暴,而虎性暴虐,故以虎配寅。申為三陰,陰勝則黠,而猴性狡黠,故以猴配申。卯酉為日月之門,兔雞二肖皆一竅,故以配之。辰巳,陽起而變化,而善變者首推龍蛇,故以龍蛇配辰巳。戌亥,陰氣收斂而持守,狗豬皆鎮靜善守之物,故以狗豬配戌亥。但大千世界,物類萬千,何止十二!況且卯酉何以為兔雞,戌亥何以為狗豬,全無義理,故此說之不可信,是再明白不過的。”’
    《星歷考原》說:“十二生肖之說,相沿甚久,不知其從何而來。從傳記子史等文獻考察,春秋戰國時已有其說。至于二十八宿配禽象,則是元明以后才有的事。觀其取象,不過是因十二生肖而加以附會擴充罷了。何以見得?其法,以子午卯酉為四中宮,一宮管三宿,得一十二宿。如子宮為女虛危三窠,虛星居中,故為鼠之本象,兩側女、危,各取與鼠相似的螞、燕配之。其余卯宮氐房心,配貉兔狐;午宮柳星張,配綽馬鹿;酉宮胃昴畢,配雉雞烏,均同其例。還有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八宮.jlIl各管兩宿,而以近中宮者為本象,居旁者則取其類似者配之。如展宮亢氐兩宿,亢近中宮,故為龍之本象,角則取蛟為龍之類以相配。其余寅宮尾配虎,箕配豹;丑宮牛宿配牛,斗配獬;亥宮室配豬,壁配貐;戌宮婁配狗,奎配狼等等,均同其例。”
【提示】據清代大學者顧炎武考證,十二生肖之說源出古代周邊少數民族,原用以紀時。但其傳入中原并與十二地支配伍之后,就具有了五行生克刑妨的屬性,種種禁忌亦由此而來。什么“白馬畏青牛”、“豬猴不到頭”、“龍虎兩相斗”、“紅蛇白猴滿堂紅,福壽雙全多康寧”、“青兔黃狗古來有,萬貫家財足北斗”之類的玩藝,不知愚弄了多少代中國人,古人已知其“全無義理,不足信”,今天更應將其遠遠拋棄了,至于由十二生肖發展而來的“二十八宿生肖”,就更加滑稽可笑了。
二十八宿配日
    《考原》云:“日有六十①,宿有二十八,四百二十日而一周。四百二十日者,以六十與二十八俱可以度②盡也,故有七元之說。一元甲子日起虛,以予象鼠而虛為日鼠也。二元甲子起奎,三元甲子起畢,四元甲子起鬼,五元甲子起翼,六元甲子起氐,七元甲子起箕。至七元盡而甲子又起虛。周而復始。但一元起子何年月日,則不得而考矣。今按日月五星運行二十八舍,遲速不齊,躔次③備別,交錯參差,遲留伏逆。縱使推之歷始,必有甲子年、月、日、時。日在虛,月在危,五星以次居室、壁、奎、婁、胃者,然少選④,月即過其度矣。且安得又從昴至鬼,復順次而列之哉、以不齊之天,行按一定之星舍,乃萬無之理也。七政安得與二十八宿相配耶!遍閱群書,莫可考究。及見西域《吉兇時日善惡宿曜經》,乃得其說。蓋彼國不知十干十二支之名,而用二十八宿以紀日,其七政加二十八儲,猶干之加于支,非謂七政之呆躔于此宿也。又其術以人之生日所逢何曜何宿為本命,謂之命宿,而以加于行事所逢嘴宿,參伍考之,以命吉兇。又以宿曜性情,合所為之事之則柔健順,以定從違。亦有似于中國之建除星命家言者。其宿曜之名,虛昴星房屬日,危畢張心屬月,室觜翼尾屬火,壁參軫箕屬水,奎井角斗屬木,婁鬼亢牛屬金,胃柳氐女屬土,則各從其國語。假如日曜太陽,回鶻則曰密,在波斯則曰曜森勿,在天竺則曰阿你底耶。重譯之,即中國之日也。其他皆仿此。七元周而復始,恰與此相符。其書又謂:中國西天諸國,此法并所通行。今按歷家每鋪注于六十甲子,載在時憲書⑤而無所用,神煞中惟伏斷、暗金二者從此起例,其他并不關涉。然外域既以此紀年,則歷家存此可使絕域殊方同曉某日是何甲子,甚為有益,良不可廢也。”
    【注釋】①指六十甲子。②廢:除也。③躔次:躔,歷行也,日行為躔;躔次即日月星辰運行的度次。④少選:不多久,須臾。⑤時憲書:即歷書,俗稱黃歷、通書。原稱某某歷,清代因避高宗弘歷諱而改此稱。
    【白話釋意】《星歷考原》說:“以二十八宿配日,有七元之不同。即一元甲子日起虛,二元甲子日起奎,三元甲子起畢,四元甲子起鬼,五元甲子起翼,六元甲子起氐,七元甲子起箕。七元盡而甲子又起虛,周而復始。但一元起于何時,則不得而知。又按日月五星運行二十八舍,速度快慢,參差不齊,躔次稽留,各不相同,稍一遷延,即過其度,七政與二十八宿,怎么能夠永不變異地固定配伍呢!直到看見西域《吉兇時日善惡宿曜經》一書,才知其故。原來西域諸園無干支之說,以七政配二十八宿以紀日,并不是說日月五星果真躔于某宿。其術又以人之生日所值星宿為本命,叫做命宿,以之加于行事所逢宿曜,考其向背,以定吉兇。又以宿曜性質,與所為事情的剛柔健順相參合,以定從違。與我國的建除家、星命術相類似。以二十八宿配日月五星,配伍是固定的,稱呼則因地而不同。比如日曜太陽,回鶻叫做密,波斯叫做曜森勿,天竺則叫做阿你底耶,翻譯過來,都是中國的日。其余亦然。今歷家修注時憲書,每年都將二十八宿附注于六十甲子之下,雖說絕大多數神煞都與之無關,但西域諸國均以二十八宿紀年,修歷存此,便于這些國家了解某日是某甲子,極有好處,因此,不可廢棄。”
    【提示】以二十八宿征兆斷吉兇,我國古已有之,因受西域影響而愈益流行,以致官歷書都有反映。對其謬誤,本書<辯偽篇》批之甚詳.歷書有二十八宿內容,可便于西方諸國了解中國歷法及文化,因此,本書作者并不因其“不合國情”而廢棄。這種態度是十分可取的。


《協紀辨方書》卷一(2)
 
 
五行
    六經①論五行者,始見于《尚書?洪范》曰:“一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大禹謨》②曰:“水、火、金、土、木,谷惟修其源,河圖洛書數。”蓋河圖之一六,水也;二七,火也,三八,小也;四九,金也;五十,土也。在圖則左旋③而相生,在書則右轉4而相克也。然土于圖書為五十中宮之數,無定位,無專體者也。惟《呂氏春秋》則以土直季夏之月,以順相生之序。《白虎通》又以土直辰戌丑未之四季,而分旺于四時。文王后天圖象坤艮二土,獨居夏秋冬春之交,則以火必得土而后能成金,水必得土而后能生木也。今按行也者,言其行于地者也。質行于地而氣通于天,數之有五焉,故曰五行也。地者,土也,以其對天言之則曰地,以其質言之固土也。土之為四行君也,固也。君則不專其司,不居其部,是故以火之克金而秋乃承夏令也。則謂既有四方,必有中央,而中央固土也,可以嗣火之老而生金也。以春秋冬夏之遞嬗,四行轉多而土轉少也,則謂季月必辰戌丑未,而辰戌丑未固土也。減十二日以與本令,余十八日為土王用事⑤,則各七十二日也。坤艮二土居四季之交,為土之真體,則后天圖象明之。乾巽二方,據魁罡之戶6,示土之神用,則《素問遠氣》詳之。土之君乎四行也,審矣。然此猶皆為有象可示者也。若其無象可示者,則寅申巳亥子午卯酉實無一之離乎土焉。何也?非土則水、火、金、木不能以行,其能以行者,皆土也。
    【注釋】①六經:六部儒家經典,即詩、書、禮、易、春秋加樂經。②<大禹謨》:亦為《尚書》篇目,后佚,今所存為后人偽托。③左旋:古人地圖方位,以下為北,由北向左,即順行。④右轉:即逆行。⑤土王用事:土王,即土氣旺盛;土王四季。具體詳后。⑥魁罡之戶:魁,地魁;罡,天罡;乃天門地戶之象征。
    【白話釋意】六經論五行,始見于《尚書?洪范》。《大禹謨》認為五行源于河圖洛書之數。但土于河圖洛書中均為五十中宮之數,無定位,無專體。《呂氏春秋》以土直季夏之月,以成五行相生之畜。《白虎通》則以土直辰戌丑未之四季,分旺于四時。今按所謂行,是行于地的意思。其質行于地而氣通于天,其數有五,故稱五行。地即土,對天而言為地,以其質言即土。土為其余四行之君,所以不專其司,不居其部。水、火、金、木非土即不能行,所以各減十八日為土蔓用事,使五行各旺七十二日。
    【提示】五行是古人認識世界的樸素觀點,也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關于世界物質學說的基本框架。五行體系極其宏傅,它對于揭示物質世界的變化關系有一定的認識作用和理論價值。但它把世界萬物統統入五行之中,則嫌粗陋。而且臆說不斷,唯心的因素也很多。
    五行是擇吉術最重要的理論基礎。五行與干支陰陽配合,便是擇吉選日的主要理論建構了。
五行用事
   
    《神樞經》曰:“五行旺備有時,惟土居無所定,乃于四立之前,各旺一十八日。”
《歷例》曰:“立春木,立夏火,立秋金,立冬水,各旺七十二上于四立之前,各旺一十八日,合之亦為七十二日。總三百有六十而歲成矣。”
【白話釋意】五行生旺,各有其時。立春后木旺,立夏后火旺,立秋后金旺,立冬后水旺,各旺七十二日。土則于四立之前各旺十八日,合起來也是七十二日。共計三百六十日,正好相當于一年的時間。
五行生旺
  
   
《考原》曰:“木長生于亥,火長生于寅,金長生于巳,水長生于中,土亦長生于申,寄生于寅。各由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順歷十二辰。蓋天通循環,生生不已。故木方旺而火已生,火方旺而金已生,金方旺而水已生,水方旺而木已生。由長生而順推,稚則必壯,盛則必衰,終而復始,迭運不窮。
此四時之所以錆行,五氣之所以順布也。至于土生于申,而寄生于寅,則后天①坤艮之位。故《易》于坤曰:‘萬物皆致養焉’。于艮曰‘萬物之氣成。’終而所成,始也。”
    按五行長生之義,《考原》之說甚明。而土之生于寅申,則引而未發。由今考之,水土之同生于申也,申為坤,坤為地,水土所以凝也。土之寄生于寅也,寅為孟春,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所以和同,草木所以蒙動也。是故洪范家獨以土生于申為五行之
體,陰陽選擇渚家皆以土生于寅為五行之用。蓋長生在寅,則臨官在巳,乃為土旺金生,與木火水同為一例。然則以土為生于寅者,所以順五行相生之序,固與《月令》土旺于夏秋之交以順四時相生之序者,同出于理之自然而非為臆說也。外此又有陽死陰生,陽順陰逆之說。甲木死于午則乙木生焉,丙戊死于酉則丁己生焉,庚金死于子則辛金生焉,壬水死于卯則癸水生焉。由長生而沐浴,十一位皆逆轉,陽死則陰生,陰死則陽生,此二氣之分也。陽臨官則陰帝旺,陰臨官則陽帝旺,此四時之會也。順逆分合,俱極妙理。論十干則分陰陽,論五行則陽統陰,尤天地自然之義。故凡言數者皆祖之。此吉兇神煞所由起也。
    【注釋】①后天:即后天八卦。    ‘
    【白話釋意】《星歷考原》說:“木長生于亥,火長生于寅,金長生于巳,水長生于申,土也長生于申,寄生于寅。各由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順歷十二辰。天道循環,生生不巳。所以木方旺而火已生,火方旺而金已生,金方旺而水已生,水方旺而木已生。由長生順推,幼小者必然壯大,旺盛才必轉衰弱,終而復始,運動不窮。這便是春夏秋冬四時所以交錯運行,五行之氣所以順布的道理。”
    對五行長生之義,《考原》的闡述十分詳明,但對土生于寅申,則引而未論。由今考察,水土所以網生于申,是因為申為坤,坤為地,地即土,水必得土而后能凝聚。土寄生于寅呢,是因為寅為孟春,孟春之月之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和同,草木萌動,萬物滋生,均有賴于土。所以洪范家以土生于申為五行之體,陰陽選擇家則以土生于寅為五行之用。此說與《月令》土旺于夏秋之交以順四時相生之序的說法,同出一理。此外還有陽死陰生,陽陰逆之說,也是極其精妙的理論,論十干則分陰陽,論五行則陽統陰,尤如天地自然之義。所以,凡稱數青均以此為本,這就是吉兇神煞所以產生的根源。
    【提示】此篇所論,為五行寄生十二宮的原理,即每一個具體五行十二月中從生長到死亡的過程。五行只取十干。十干有陰陽之別,陽順陰逆.屬于陽干的五行順行十二宮,屬于陽干的五行逆行十二宮,二者正好相反。所以說“陽死陰生,陽順陰逆”。
五行寄生十二宮的原理在傳統數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命理學家主要根據它同時參考一些其他因素以推論一個人的命運,而擇吉術的吉兇神煞及其宜忌,也主要據此發生。
干支五行
 
 
 
 
天干,則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地支,則寅卯辰屬木,配東方也;巳午未屬火,配南方也;申酉戌屬金,配西方也;亥子丑屬水,配北方也,而土寄旺于辰、戌、丑、未之間,配四季也。五星家又以寅亥屬木,卯戌屬火,辰酉屬金,子丑屬土。而午則為日,未則為月者,則以子丑在下,故為土;午未在上,故為日為月。寅卯辰巳申酉戌亥分布左右,則如四時之流行于天地之間,故以左右之合宮而別為木、火、金、水之序也。
    右皆《考原》所載,今具錄之。其言五星五行,則引而未發。蓋天者,日也,月也。星者,日月之余也。午未者,離;子丑者,坎。離為日,坎為月,午之為日是巳。子之不為月者何?月者水之精,懸于上而受日之光者,非北方子之位也,子丑之氣沖乎上而與日并其方,固必在未也。地者,水也,土也。子水丑土,丑又比水之土,其為地之體無可疑也。地,土也,故子丑為土也。天位平上,地位乎下,行乎兩間者,必木火金水矣。子丑為水土,水土之際木必生焉,所以亥寅為木。一長生一祿位也。木成而火已生矣。寅,火長生也;卯,木旺也。旺則必嬗①,嬗則必歸其根,故卯戌為火也。卯戌為火,則戌為黅天②之氣,戊之所居。黅天之氣始于辰。辰亦戊也。土旺必生金,故辰酉為金。酉者,金之帝也。酉居金旺之極,于其未至于極而水已生于申,對宮為巳,巳,金之母也。水必以申巳者,申巳逼于午未最高之地,無水也。舉母則子歸,水不得舍土而自立,其麗③于上者,即子丑之位。土之所攝,命為土而不命為水。若其離土而言水.必納于母氣,故申巳為水也。水為生物水源,是以麗乎日月。其次則金,其次則火,其次則木,其次則土。五緯④之序,水最近日,金次之,火義次之,木又次之,土又次之。此麗乎天者之自然之序也。水上所生者木,上生而為火,土又上生而為金,又上生而為水,如畫卦之由下而上也。此行乎地者之自然之序也。然則五星五行具有實理人所能強為也。
【注釋】()嬗:更替,變遷,②黅天:黅,黃色;黅天即黃天,中央之天,故下文言“戊之所居”。③麗:附著也。④五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總名。
    【白話釋意】天干配為五行,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地支配為五行,寅卯辰屬木,居東方;巳午未屬火,居南方;申酉戌屬金,居西方;亥子丑屬水,居北方。土則寄旺于辰戌丑未之間,配四季。
五星家又以寅亥屬木,卯戌屬火,辰酉屬金,子丑屬土,午為日,未為月。其緣由,是以子丑在下,故為土,午未在上,故為日為月,寅卯辰巳申酉戌亥分布左右,有如春夏秋冬四時流行于天地之間,所以又以其左右合宮而得:寅亥木、卯戌火、辰酉金、巳申水。自下而上依次為木、火、金、水。
    以上為《星歷考原》所載。其于五星五行則闡釋未詳。今考其理,蓋天即日月,星為日月之余,午未居離宮,子丑居坎方。離為日,故午即為日。坎為月,為什么子又不為月呢?因為月為水之精,懸于上而享受太陽光輝,并不在北方子位。子丑之氣沖于上而與日相并,故月必在未。地為水土,而子為水丑為土,丑又為水之土,故子丑為土。天位于上,地位于下,行于二者之間者,必然就是木火金水。子丑為水土,水生木,故寅亥為木。木成而火出,故卯戌為火。火為金母,故辰酉為金。金旺生水,故巳申為術。其次序由下而上,有如卦畫的由下而上。這是根于大地的自然之序。以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次序考察,水星最接近太陽,金星次之,火星又次之,木星又次之,土星居末。這是以太陽為核心的自然之序。因此,五星五行的安排均有實際依據而非人為的任意想象。
【提示】五行雖五,但由其構成的理論體系卻極其宏大。這是僅得其三。此外還有三合五行、五合化氣五行、納音五行、正五行、洪范五行、中針雙山五行、縫針三合五行,等等。我國傳統數術的吉兇宜忌、趨避從違,大體由此生發。因此,五行的歸納及其推衍是否合乎科學,實在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大課題。
三合
 
   
    申子辰合水局,亥卯未合木局,寅午戌合火局,巳酉丑合金局。
    《考原》曰:“三合者,取生、旺、墓三者以合局也。水生于申,旺于子,墓于辰,故申子辰合水局。木生于亥,旺于卯,墓于未,故亥卯未合木局也。火生于寅,旺于午,墓于戌,故寅午戌合火局也,金生于巳,旺于酉,墓于丑,故巳酉丑合金局也。”
    今按《淮南子》云:“木生于亥,壯于卯,死于未,三辰皆木也。火生手寅,壯于午,死于戌,三辰皆火也。土生于午,壯手戌,死于寅,三辰皆土也。金生于巳,旺于酉,死于丑,三辰皆金也。水生于申,壯于子,死子辰,三辰皆水也。故五勝生一、壯五、終九。五九四十五,故神四十五日而一徙。以三應五,故八徙而歲終。”由今考之,陰陽家方三合者,唯水火木金而已,不及于土也。然言陰陽之書,《淮南子》亦可為古矣,所為三合之說未必不始于是書,而土之三合則不傳月世者何歟?且世所言土之長生等十二位與火無異,而《淮南子》則謂生午、壯戌、死寅,亦他書所無有也。今附載于此,以備一義。
【白話釋意】《星歷考原》說:“所謂三合,即取五行寄生十二宮的生、旺、墓三者以合局。水生于申,旺于子,墓于辰,故申子辰含水局。木生于亥,旺于卯,墓于未,故亥卯未合木局。火生于寅,旺于午,墓于戌,故寅午戍合火局。金生于巳,旺于酉,基于丑,故巳酉丑合金局。”
今按《淮南子》,除上述四者外,還有土的三合局。即土生于午,壯于戌,死于寅,故午戌寅合土局。但此說卻不傳于世。而且后世所言土寄生十二宮與火相同,《淮南子》則說生午、壯戌、死寅,亦為他書所無。
【提示】三合即地支合局。又稱地支三合局、三合成局、三合化局、三合局。三合化局,有吉有兇。一般地說,化生者為吉,化克者為兇。
 
六合
 
  
 子與丑合,寅與亥合,卯與戌合,辰與酉合,巳與申合,午與未合。
《蠡海集》曰:“陰陽家地支六合者,日月會于子則斗建丑,只月會于丑則斗建子,故子與丑合。日月會于寅則斗建亥,日月會于亥則斗建寅,故寅與亥合。日月會于卯則斗建戌,日月會于戍則斗建卯,則卯與戌合。日月會于辰則斗建酉,日月會于四則斗建辰,故辰與酉合。日月會于巳則斗建申,日月會于申則斗建巳,故巳與申合。日月會于午則斗建未,日月會于未則斗建午,故午與未合。
《考原》曰:“六合者,以月建與月將為相合也,如正月建寅,月將在亥,故寅與亥合。二月建卯,月將在戌,故卯與戌合也。月建左旋,月將右轉,順逆相值,故為六合。”
  按月將即是日。月無光,受日之光。月行與日合而成歲紀,則是日者,月之將也,故日月將。非別有神從日而右轉者也。其躔次亥曰娵訾,戌曰降婁,酉曰大梁,申曰實沈,未日鶉首,午曰鶉火,巳日鶉尾,辰臼壽星,卯日大火,寅日析木,丑日星紀,子日玄枵。《春秋》、《左氏傳》已有其說,至今用之。
 【白話釋意】六合共有六組,即子與丑合,寅與亥合,卯與戌合,辰與酉合,巳與申合,午與未合。
 《星歷考原》說:“所謂六合,即以月建與月將相值為合。如正月建寅,月將在亥,所以寅與亥合。二月建卯,月將在戌,故卯與戌合。月建左旋順行,月將右轉逆行,二者順逆相值,其數有六,故稱六合。”
  按月將就是太陽。月本無光,因太陽而生光華。月亮運行與太陽相結合而成歲紀,由此太陽就是月之將,故稱月將。并非另有神煞跟隨太陽而右轉。太陽的躔次分為十二,各有其名。《春秋》、《左傳》已載有其說。
  【提示】六合即地支相合。十二地支兩兩相合,共得六組,故稱六合。在數術運用中,地支相合一般為吉。
五鼠遁
 
甲己日起甲子時,乙庚日起丙子時,丙辛日起戊子時,丁壬日起庚子時,戊癸日起壬子時。
《考原》曰:“甲子日起甲子時,從甲子順數至次日子時,得丙子,故乙日起丙子。從甲至己越五日,共六十時,花甲周而復始,故己日子時亦為甲子也。”
【白話釋意】五鼠遁即甲己日起甲子時,乙庚日起丙子時,丙辛日起戊子時,丁壬日起庚子時,戊癸日起丙子時,丙辛日起戊子時,丁壬日起庚子時,戊癸日起壬子時。因為甲日起甲子時,從甲子順數至次日子時,得丙子,所以乙日起丙子。從甲至戊共五日,合六十時,花甲六十一周,所以己日子時也是甲子時。
【提示】舊時以干支紀日,每日的時支是固定的,時干則因日而異。五鼠遁就是由日干推尋時干的方法,在傳統數術數中經常用到。民間術七將其簡化為一首歌訣:“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五虎遁
 
    甲己年正月起丙寅,乙庚年正月起戊寅,丙辛年正月起寅,丁壬年正月起壬寅,戊癸年月起甲寅。
《考原》曰:上占歷元,年月日時皆起下甲子,是甲子年必甲子月為年前冬至十一月也。而正月建寅,故得丙寅,二月丁卯,以次順數,至次年正月得戊寅,故乙年正月起戊寅;從甲至己越五年,共六十月,花甲周而復始,故己年正月亦為丙寅也。”
【提示】舊時用于支紀年,每月的地支是固定不變的。即正月為寅,二月為卯,三月辰,四月巳,直到十二月丑。而月干則因年而異。五虎遁就是由年干推尋月干的方法。民間術士將其歸納成一首歌訣:“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必定尋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覺?甲寅之上好追求。”
五合化氣
 
 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考原》曰:“五合者,即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也。河圖一與六,二與七.三與八,四與九,五與十,皆各有合。以十干之次言之,一為甲,六為已,故甲與己合。二為乙,七為庚,故乙與庚合。三為丙,八為辛,故丙與辛合。四為丁,九為壬,故丁與壬合。五為戊,十為癸,故戊與癸合。又年起月,日起時,越五則花甲周而復始,而月時同干,亦即五合之義。”
 按化之理,沈括據黃帝《素問》論之最明。《素問》有“五運”、“六氣”.謂五運者,甲己為土運,乙庚為金運,丙辛為水運,丁壬為木運,戊癸為火運也。黃帝問岐伯五運之所始。岐伯引《太始天兒冊文》曰:始于戊己之分。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也。奎壁角軫,天地之門戶也。”王冰注引《遁甲》:六戊為天門,六己為地戶。天門在戌亥之間,奎壁之分;地戶在辰巳之間,角軫之分。陰陽皆始于辰。五運起于角軫者,亦始于辰也。甲已之歲,戊己黅之氣經于角軫。角屬辰。軫屬巳,其歲得戊辰已巳,干皆土,故為土運。乙庚之歲,庚辛素天之氣經于角軫,其歲得庚辰辛巳,干皆金,故為金運。丙辛之歲,壬癸元天之氣經于角軫,其歲得壬辰癸巳,干皆水,故為水運。丁壬之歲,甲乙蒼天之氣經于角軫,其歲得甲辰乙巳,干皆木,故為木運。戊癸之歲,丙丁丹天之氣經于角軫,其歲得丙辰丁巳,干皆火,故為火運。運臨角軫,則氣在奎壁。氣與運常司天地之門戶。戊己在角軫,則甲乙在奎壁,甲己歲必甲戌乙亥也。故《素問》曰:“上位之下,風氣承之。”庚辛在角軫,則丙丁在奎壁,乙庚歲必丙戌丁亥也。故曰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壬癸在角軫,則戊己在奎壁,丙辛歲戊戌己亥也。故早“水位之下,土氣承之。”甲乙在角軫,則庚辛在奎壁,丁壬歲必庚戌辛亥也。故早“風位之下,金氣承之。”丙丁在角軫,則壬癸在奎壁,戊癸之歲必壬戌癸亥也。故曰“相火之下,水氣承之。”五行家以戊寄于己,巳寄于午。六壬家以戊寄于巳,巳寄于未。惟《素問》以戊寄于戌,己寄于辰。遁甲以六戊為天門,六己為地戶,與《素問》同。水土相隨。水,金子也;陽土,故居金行之末,以為亥始。水,木母也;巳,金祖也;陰土,故居水行之墓,以為巳始。故曰,天地之門戶而萬物所從出。星家有“逢龍則化”之說,亦本于此。此十干化氣之源也。
 【白話釋意】五合化氣共有五組,即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大。
 《星歷考原》說:所謂五合,即十天干兩兩相合而生化五行。它源出河圖。天干與之一一對應,正好得到上述五組合化關系。此外,由年起月,由日起時,都是每隔五年或五天即花甲復始,月干時干又復相同。這也是五合之義。
  按化氣之理,沈括根據黃帝《素問》所作的闡述最詳明。《素問》有“五運”、“六氣”之說。所謂五運,即甲己為土運,乙庚為金運,丙辛為水運,丁壬為木運,戊癸為火運。所謂六氣,即甲己之歲黅天之氣,乙庚之歲素天之氣,丙辛之歲元天之氣,丁壬之歲蒼天之氣,戊癸之歲丹天之氣(實得五氣)。五運與六氣依次相應。即得黅天之氣者為土運,得素天之氣者為金運,等等。五運始于戊己之分。而所謂戊己之分,就走奎壁角軫。而奎壁角軫,就是天地的門戶。遁甲以六戊為天門,六巳為地戶。天門在戌亥之間,即奎壁之分;地戶在辰巳之問,即角軫之分。陰陽司始于辰,五運起于角軫,實際上也是始于辰。氣與運常司天地之門戶。而天地之門戶,就是候之所始,道之所生,萬物所從生的必由之路。這就是十干化氣的理論根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巜協紀辨方書》卷一
五行大義(第二卷)
五行大義卷第二
[轉載]丹道火候
御定星歷考原·卷一
論戊土:四季(各月)之戊土詳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安市| 轮台县| 神池县| 丹东市| 益阳市| 凌源市| 昭通市| 隆安县| 专栏| 福清市| 禄丰县| 交城县| 湘阴县| 兴仁县| 新营市| 浦东新区| 兴文县| 治县。| 阳西县| 伊金霍洛旗| 和林格尔县| 全南县| 济宁市| 自治县| 尉氏县| 汨罗市| 东乌珠穆沁旗| 饶阳县| 涿鹿县| 法库县| 阿合奇县| 城市| 棋牌| 长寿区| 仙桃市| 清远市| 嘉兴市| 霍州市| 桃园市| 屏山县| 同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