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稠度增加可誘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合理的降低血液粘稠度可以有效的降低發生此類疾病的風險,特別是特別是已經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合理的調整生活方式是防止血粘稠或消除血粘稠的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具體的方法主要有:
1、多飲水:水是血液的速效稀釋劑。一夜酣睡后的失水、消化食物時消耗的水,都是血液變粘稠的因素。飲水可使血液立刻變稀。但飲水要講科學,首先要掌握好時機,如清晨起床、三餐前一小時、晚間就寢前喝水200毫升。其次是選擇稀釋效果好的水:鹽水可促進細胞脫水,不足取;冷水刺激胃腸血管收縮,有礙水吸收進入血液,不宜飲;純凈水太“純”,其低滲狀態會使水分很快進入細胞內,稀釋血液的效果也不理想。理想的稀釋水是20-25℃的白開水或者淡茶水,其張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與組織細胞,值得提倡。
2、多食大豆:大豆含有豐富的卵磷脂,這是一種乳化劑,能使血中膽固醇顆粒變小,并保持懸浮狀態,有利于脂類透過血管壁為組織所利用,降低血中膽固醇,使血粘稠得以改善。
3、多吃具有稀釋血液功能的食物:如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蔥、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蘿、檸檬等水果;具有類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番茄、紅葡萄、橘子、生姜;具有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蘿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帶、玉米、芝麻等。蔬菜與瓜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還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粗纖維。維生素C能降低血脂,粗纖維可以在腸道阻止膽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粘稠的程度。
4、戒煙:煙可導致動脈硬化,影響血液循環,減少血流量,降低血流速度,
5、堅持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爬山、游泳等,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體內的脂質代謝。
6、少吃動物內臟、動物脂肪及甜食:動物內臟如豬腦、豬肚、肥腸及動物脂肪含有大量膽固醇與飽和脂肪,可加重血粘稠程度,促使動脈硬化。甜食糖分多,能升高血中的甘油三脂,也可提升血液的粘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為主,粗細糧搭配。
7、保持情緒樂觀、避免過度憂慮。
8、藥物治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有改善血管壁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藥物,以增加血液流速,防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