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獻給初二的家長
女兒沒上初中時,我就聽說了“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這樣的順口溜。
女兒上初中后我確實沒感覺女兒有太多的緊張和勞累,成績還算穩定。但初一后的那個暑假,我和女兒卻是在激烈地斗爭中渡過的。我們之間的第一個戰爭是假期計劃,我想讓她提前學習初二的課程,她卻不很樂意,不過在我的種種道理前,女兒乖乖依了我。(這點兒家長們可以采用哦)第二個戰爭因為我讓女兒上新概念英語班,她堅決不同意。女兒想到省城上重點高中,據我了解,縣城學生到省重點高中,很多都是英語跟不上,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我們決定讓她學新概念英語。英語老師也是經過我們多方篩選出來的好老師。不管女兒怎么哭鬧,都沒有動搖我們的決心,女兒迫于我們家長的權威,還是乖乖去了英語老師那兒,去了一次之后,她馬上喜歡上了這個英語老師,結局還是很美好的。
不再干涉女兒的學習后,我和女兒的關系也越來越和諧,女兒每天都會嘰嘰喳喳地給我講她班里同學的情況。另外,我只要上網都會把女兒的QQ也掛上,從Q聊里看她的好朋友在平時作業時,是不是專注。每次考試前我都會預測女兒和她好朋友的成績,基本上我的預測都很準,女兒開玩笑說,媽媽你真是神算啊,其實我哪是什么神算,我是根據她們平時做作業的情況中知道了她們的學習態度。我發現:她們踏踏實實做家庭作業時,成績就比較穩定地進步;如果對作業牢騷滿腹,或邊做作業邊Q聊時,成績就會下降。于是,我時刻關注著女兒的學習態度,引導她靜下心來安于學習。每次開家長會,我還會關注女兒班里各科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成績差距。記得在初一時,她們班總共七十個人,數學期末考試竟然有四十個滿分,全部都是九十分以上。這就是所謂的“初一不分上下”。也是這“不分上下”,讓很多人以為自己成績非常好,初中這點知識并不難。很多同學都被這種假象所麻痹,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
沒想到初二的第一次月考就給了她們當頭一棒。由于初二數學的第一章比較難,最好的滿分一百二十分,最低的才四五十分,相差竟然百八十分,這就是所謂的兩極分化吧。其實他們不知道,在初一的“不分上下”的表面下隱含著兩種不利的因素:1,一些同學因為考試成績很好, 就忽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必要性。 對很多“小問題”或“小毛病”置之不理。這些問題在題目比較簡單的情況下,容易得到控制,一旦難度提高或時間縮短,就會大幅度影響考試成績。
對于那些孩子還沒上初二的家長來說,吸取我的經驗和教訓會讓你的孩子順利跨過初二。我覺得
初二這道坎兒啊,嚇壞了多少初中的學生和家長。其實我也是在忐忑不安中陪著女兒走過了初二,也見證了女兒班里的兩極分化。看著女兒跨過初二這道坎,并能在這兩極分化中,一直穩步走著上坡路,真的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