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糖友們來說,控制血糖已經不再是難題,適當的生活方式,合理的用藥,都可以讓血糖“剎住車”。但和血糖齊頭并進的還有并發癥,尤其是大血管并發癥,單靠控制血糖不能止住它進展的步伐。所以,糖友們要雙管齊下,同步抑制,甚至把心血管并發癥扼殺在搖籃中。
由于常在40歲以后起病,又經常與肥胖癥、血脂異常、高血壓等疾病同時或者先后發生,60%以上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血壓異常至少合并一個。對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糖尿病所引發的并發癥不容小覷。
糖尿病的并發癥包含微血管并發癥和大血管并發癥。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主要包含糖尿病性腎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性神經系統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等。
糖尿病性大血管病變是指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基底動脈、腎動脈及周圍動脈等動脈粥樣硬化。與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群中動脈粥樣硬化癥的患病率較高,發病年齡較輕,病情進展也較快。
有研究顯示,72%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危險因素①,約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已成為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②。
既往的臨床研究顯示,嚴格控制血糖可以延緩微血管并發癥的進展,但是對于大血管病變并沒有顯著的降低作用。因此糖尿病治療除了常規的降糖需求之外,也需要關注可以減少或延緩大血管病變的降糖藥物,獨立于降糖之外的有心血管獲益的藥物顯得尤為重要。
與高發病率不相符的是,我國糖尿病的診斷率僅有30%~40%,在2013 年全國調查中,我國未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占總數的63%③。
也就是說,每10個糖尿病患者中有6-7個人不知道自己已經患上糖尿病。
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前主委母義明教授在5月21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正常血糖發展為糖尿病高血糖之間的過渡狀態,被稱為糖尿病前期。在我國,糖尿病前期患者高達2億。
糖尿病前期(糖調節受損)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和(或)糖耐量異常(IGT)。如果空腹血糖≥6.1mmol/L并<7mmol/L稱為空腹血糖受損(IFG),如果餐后兩小時血糖≥7.8mmol/L并<11.1mmol/L則稱為糖耐量異常(IGT)。比起單純空腹血糖高或單純餐后血糖高,二者兼有的患者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要更高。
糖代謝狀態分類(WHO 1999)
糖尿病前期是發展為糖尿病的必經之路,也是對患者干預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人群生活方式干預非常重要,科學干預后大部分可以逆轉恢復到正常血糖。如果不加以注意,每年約10%~20%患者可能發展為糖尿病,并且病情發展越到后期,恢復起來越困難。
除了有糖尿病前期史外,以下都屬于成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每年應至少1~2次檢測血糖:
· 年齡≥40歲;
· 超重或肥胖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
· 靜坐生活方式;
· 一級親屬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婦女;
· 高血壓或血脂異常;
·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等。
可喜的是,目前糖友擔心的問題已經有了新的解決方案。
6月1日,禮來中國宣布,其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周制劑度易達?(度拉糖肽)說明書更新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這是首個可以幫助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的降糖藥物。
根據最新的說明書,度易達?(度拉糖肽)在適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同時,無論患者是否已確診心血管疾病或合并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都減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這意味著,2型糖尿病患者無論是否確診心血管疾病,用藥后都可顯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防患于未然。
此次說明書更新,是基于REWIND研究(度拉糖肽的心血管結局研究)的結果。該研究結果于2019年美國糖尿病學會上公布,2019年9月更新入度易達?(度拉糖肽)歐盟說明書,并在2020年2月獲得FDA批準更新入美國說明書。
將該結果更新進度易達?(度拉糖肽)中國說明書,為其用于治療已確診腦血管疾病或合并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成人2型糖尿病,減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提供了充分的臨床證據。
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前主委母義明教授表示:“通過REWIND研究,我們也看到了不同糖尿病治療藥物CVOT研究(心血管結局研究)的區別。REWIND研究證實了,2型糖尿病患者無論是否確診心血管疾病都可以從度拉糖肽的治療中獲益,以顯著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發生,這在糖尿病實踐中尚屬首次。同時,度拉糖肽每周一次、操作簡便的治療方式有助于患者實現HbA1c達標,并延緩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