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賞析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賞析

二十四詩品 [唐] 司空圖 著   

  1.雄渾

  大用外腓,真體內(nèi)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長風(fēng)。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2.沖淡

  素處以默,妙機其微。飲之太和,獨鶴與飛。猶之惠風(fēng),荏苒在衣。閱音修篁,美曰載歸。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脫有形似,握手已違。

  3.纖穠

  采采流水,蓬蓬遠(yuǎn)春。窈窕深谷,時見美人。碧桃滿樹,風(fēng)日水濱。柳陰路曲,流鶯比鄰。乘之愈往,識之愈真。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4.沉著

  綠杉野屋,落日氣清。脫巾獨步,時聞鳥聲。鴻雁不來,之子遠(yuǎn)行。所思不遠(yuǎn),若為平生。海風(fēng)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語,大河前橫。

    5.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蹤。月出東斗,好風(fēng)相從。太華夜碧,人聞清鐘。虛佇神素,脫然畦封。黃唐在獨,落落玄宗。
譯文:

  那有道的人乘風(fēng)而行,手托著一束芙蓉。經(jīng)歷了塵世劫難之后,只留下縹緲空虛的蹤影。月亮從東方升起,和風(fēng)也有意伴從。華山的夜空碧藍(lán)而寧靜,人們傾聽著清新的鐘聲。作家保持這樣質(zhì)樸的感情,超脫世俗陳舊的習(xí)性。向往遠(yuǎn)世寄托雅致的意趣,孤傲自賞高古的詩風(fēng)。
    6.典雅

  玉壺買春,賞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鳥相逐。眠琴綠陰,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7.洗煉

  如礦出金,如鉛出銀。超心煉冶,絕愛緇磷。空潭瀉春,古鏡照神。體素儲潔,乘月返真。載瞻星辰,載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8.勁健

  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巫峽千尋,走云連風(fēng)。飲真茹強,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謂存雄。天地與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實,御之以終。

  9.綺麗

  神存富貴,始輕黃金。濃盡必枯,淡者屢深。霧余水畔,紅杏在林。月明華屋,畫橋碧陰。金尊酒滿,伴客彈琴。取之自足,良?xì)椕澜蟆?

  10.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真與不奪,強得易貧。幽人空山,過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鈞。

  11.含蓄

  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語不涉己,若不堪憂。是有真宰,與之沉浮。如滿綠酒,花時反秋。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12.豪放

  觀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氣,虛得以狂。天風(fēng)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滿,萬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鳳凰。曉策六鰲,濯足扶桑。

  13.精神

  欲返不盡,相期與來。明漪絕底,奇花初胎。青春鸚鵡,楊柳樓臺。碧山人來,清酒深杯。生氣遠(yuǎn)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誰與裁。

  14.縝密

  是有真跡,如不可知。清露未晞。要路愈遠(yuǎn),幽行為遲。語不欲犯,思不欲癡。猶春于綠,明月雪時。

  15.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不羈。控物自富,與率為期。筑室松下,脫帽看詩。但知旦暮,不辨何時。倘然適意,豈必有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16.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滿竹,隔溪漁舟。可人如玉,步BD尋幽。載瞻載止,空碧悠悠,神出古異,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氣之秋。

  17.委曲

  登彼太行,翠繞羊腸。杳靄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時,聲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鵬風(fēng)翱翔。道不自器,與之圓方。

  18.實境

  取語甚直,計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見道心。清澗之曲,碧松之陰。一客荷樵,一客聽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尋。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19.悲慨

  大風(fēng)卷水,林木為摧。適苦欲死,招憩不來。百歲如流,富貴冷灰。大道日喪,若為雄才。壯士拂劍,浩然彌哀。蕭蕭落葉,漏雨蒼苔。

  20.形容

  絕佇靈素,少回清真。如覓水影,如寫陽春。風(fēng)云變態(tài),花草精神。海之波瀾,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塵。離形得似,庶幾斯人。

  21.超詣

  匪神之靈,匪幾之微。如將白云,清風(fēng)與歸。遠(yuǎn)引若至,臨之已非。少有道契,終與俗違。亂山喬木,碧苔芳暉。誦之思之,其聲愈希。

  22.飄逸

  落落欲往,矯矯不群。緱山之鶴,華頂之云。高人畫中,令色氤氳。御風(fēng)蓬葉,泛彼無垠。如不可執(zhí),如將有聞。識者已領(lǐng),期之愈分。

  23.曠達(dá)

  生者百歲,相去幾何。歡樂苦短,憂愁實多。何如尊酒,日往煙蘿。花覆茅檐,疏雨相過。倒酒既盡,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24.流動

  若納水輨,如轉(zhuǎn)丸珠。夫豈可道,假體如愚。荒荒坤軸,悠悠天樞。載要其端,載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無。來往千載,是之謂乎。
 

   首先,對于二十四詩品名目中的“品格”用語,在司空圖的論詩雜著中也可以找到類似的說法。如“渟蓄”、“抑揚”、“溫雅”、“澄澹”、“遒舉”、“遒逸”、“淵密”、“沉郁”、“清厲”等,雖然遠(yuǎn)不及詩品面面俱到,但卻是陰柔、陽剛并舉,而且通觀司空圖的這幾篇文章,雖然字?jǐn)?shù)不多,篇幅不長,但涵蓋面卻相當(dāng)之廣。司空圖簡略地評論了從初唐到他所處的時代約三十位風(fēng)格各異的詩人,可見,司空圖對前代詩歌有著整體上的把握,對初、盛、中、晚各家各派的特點也是了然于心的。而且,司空圖非常注重和強調(diào)詩歌的“全美”。“全美”這一概念是在《與李生論詩書》一文中提出的:“今足下之詩,時輩固有難色;倘復(fù)以全美為工,即知味外之旨。”此前,他曾列舉了自己的二十幾聯(lián)詩,然后自評曰:“皆不拘于一概也。”在《題柳柳州集后》也有這樣一段話:“噫!后之學(xué)者褊淺,片詞只句,不能自辦,已側(cè)目相詆訾矣。痛哉!因題《柳集》之末,庶俾后之詮評者,無或偏說,以蓋其全工。”綜上,可以看出司空圖不但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追求全美,而且也把這種觀念運用到了對詩歌的品評上,他主張以寬廣的視角對詩人詩作進(jìn)行全面的衡量。他在評價詩作的美學(xué)風(fēng)格時候,往往兼顧到了“全美”,如在說王維、韋應(yīng)物詩“澄澹精致,格在其中”的同時,又從另一方面進(jìn)行補充說明:“豈妨于遒舉哉?”也就是說在司空圖看來,“澄澹”與“遒舉”兩種風(fēng)格并不是對立的,而是可以統(tǒng)一于同一詩作中,或是同一詩人身上,不過,只有以“全美為工”的詩人才能達(dá)到此種境界。再者,對于那些詩風(fēng)單一、詩境狹窄的詩人,司空圖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對于那些自己本身詩才淺薄而又不能以通達(dá)的眼光看待別人作品的評家,司空圖也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

  再來看《二十四詩品》,它薈萃了各種美學(xué)品格與創(chuàng)作感受,正如王壽昌在《小清華園詩談》中勝贊其“理熟言彌粹”,同時他也指出這樣的作品應(yīng)該是在“深諳古作家”的前提下產(chǎn)生的。這個條件司空圖顯然是具備了,從他的論詩雜著中我們可以看出他不但能從容地前輩詩歌的風(fēng)格特色,而且對有唐一代詩歌發(fā)展脈絡(luò)的把握是相當(dāng)準(zhǔn)確的。

  《二十四詩品》作為一部詩歌理論著作,另一個突出的特點就在于它的豐厚性和包容性。從“雄渾”到“流動”,凡二十四品,從理論的角度看,到底有沒有一個體系,這也是一個在學(xué)術(shù)界爭論了很多年的問題,有人認(rèn)為《二十四詩品》在排列順序上體現(xiàn)了“脈絡(luò)”、“倫次”,而所作的解釋又不盡相同;也有人認(rèn)為它并沒有什么的理論體系,只是就詩的意境、風(fēng)格問題陳述了二十四則罷了。但不管怎樣,一個事實是不容否認(rèn)的:詩品的確包羅萬象,對各種風(fēng)格意境及創(chuàng)作經(jīng)驗都有所闡釋,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所評論的那樣:“故是書亦深解詩理,凡二十四品:曰雄渾、曰沖淡……各以韻語十二句體貌之。所列諸體皆備,不主一格。……”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稱贊的“諸體皆備,不主一格”也正是司空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一貫的主張:他曾自評己詩“皆不拘于一概也”,批評賈島詩作:“大體附于蹇澀,方可致才,亦為體之不備也……”。

  如果我們進(jìn)一步將《詩品》與司空圖的詩歌理論兩相對照,就會發(fā)現(xiàn)雖然在形式上一個是四言韻文,一個是散文,但是在內(nèi)容上卻有高度的一致性,以下將一一對照加以分析:

  1.“思與境偕”

  在《與王駕評詩書》一文中司空圖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理論——“思與境偕”這一理論主要是針對寫景之作提出的,要求作品的思想感情與生活景象應(yīng)該相融合,詩人要鐘情于自然,并于自然山水中見其性情;在此中,詩人本身被藝術(shù)化,成為一首自然與人和諧渾成的詩。詩本身的工巧就有賴于與這種詩化生活情調(diào)達(dá)到同一,景中含情,景中有“我”。而通觀《二十四詩品》各則,每一則都是一首四言山水詩,都是自然之趣與人之情緒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無一不體現(xiàn)了這一創(chuàng)作觀念。

  2.關(guān)于“氣”

  《二十四詩品》中最能體現(xiàn)壯美氣質(zhì)的莫過于“雄渾”、“勁健”二則了。而它們的一個共同點就在于都談到了對“氣”的崇尚,“野馬也,塵埃也,萬物之以氣相吹也”,首篇“雄渾”其實就是暗指一股浩大的自然之氣,也只有它才能“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而這股“氣”在作品里就會呈現(xiàn)出“勁健”的風(fēng)格,這一則里首段極言“行氣如虹”,突出一個“氣”字,“飲真茹強,蓄素守中”也是從“氣”的勁健來闡明風(fēng)格的勁健,也就是指作家或作品的正直健康真實豐富的思想感情。而此種風(fēng)格的詩就會達(dá)到“天地與立,神化攸同”的境界。司空圖一方面欣賞“澄澹”的詩風(fēng),另一方面也對“勁健”的詩風(fēng)大加贊賞:“愚嘗觀韓吏部歌詩累百首,其驅(qū)駕氣勢,若掀雷挾電,撐抉于天地之間,物狀奇變,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題柳柳州集后》)這話雖說夸張,仍不失為知音。“驅(qū)駕氣勢,若掀雷挾電”這九個字,乃韓愈詩勁健風(fēng)格的絕妙注解。而在評論元、白詩的時候,則稱其“力勍而氣孱,乃都市豪估耳”,不論這段話說得是否妥當(dāng),但足見司空圖對“氣”的注重。

  3.關(guān)于“淡”

  《二十四詩品》第二則便以“沖談”名篇。后面又有多處談及“淡”,可見這又是一個貫穿于其理論中的一重要概念,而與之相關(guān)的概念還有“素”、“清”、“淺”“空”。要求詩人心胸淡泊,恬靜自安,發(fā)而為詩。吐詞樸素自然,饒有超然塵外的閑適意趣。回顧詩壇,陶潛的田園詩,王孟韋柳的山水詩,便是實例。司空圖對陶潛的關(guān)注后文會提及,在此不綴言,單從他對唐代詩人的品評上即可見其明顯的傾向:在歷數(shù)了沈宋、王昌齡、李杜、王維、韋應(yīng)物、大歷十才子、元白、劉禹錫、楊巨源、賈島、孟郊、劉德仁這些詩人后,他所要著力表現(xiàn)的詩人還是王維和韋應(yīng)物,稱道二人詩歌“若清風(fēng)之出岫”(一說“若清沇之貫達(dá)” )此外,對“澄澹精致”詩風(fēng)的偏愛,又與其對元白的貶斥相得益彰:因為元白的詩歌,尤其是“因事立題”作“新樂府”(白居易語),力求發(fā)揮詩歌的諷諭作用,自然與淡然的境界大相徑庭。從另一個角度看,《詩品》雖“諸體皆備”,然而就是沒有一則可與元白詩風(fēng)相當(dāng),這也是耐人尋味的。

  4.關(guān)于“含蓄”

  司空圖三外說的一個核心就是“含蓄”,在闡釋“象外之象”時,他借用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之景,如藍(lán)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指出作詩、賞詩都應(yīng)保持一段審美距離,來感受那種朦朧飄忽的妙境,進(jìn)而提出“近而不浮,遠(yuǎn)而不盡,然后可以言韻外之致”,而這些都是對含蓄的解讀。這與《含蓄》一品中的“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語不涉難,已不堪憂”一樣,都告訴我們:要想做到含蓄,談何容易!

  5.“實境”與“題紀(jì)之作”

  《二十四詩品》中的“實境”一則道出了真切地直接寫所見所感而達(dá)到的境界。什么是實境,作者有明確的回答:“取語甚直,計思非深”,而如何能達(dá)到“實境”,則是“情性所至,妙不自尋”。這不由得讓我們聯(lián)想到司空圖《與極浦書》中談及的“題紀(jì)之作”。司空圖在強調(diào)了詩人寫景要含蓄隱約,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后,不忘指出一個例外,“然題紀(jì)之作,目擊可圖,體勢自別,不可廢也”,這與《二十四詩品》所說的“實境”之作是一回事,都注重直觀性與可見可感性。

  6.對詩歌藝術(shù)的推崇

  在《雄渾》一品中有“具備萬物,橫絕太空”一句,與司空圖《詩賦》中的“揮之八垠,卷之萬象”所言情境氣勢極為相近,都極言詩歌的無窮魅力。不僅如此,《詩品》作者還有意將詩歌上升到一個“神奇”的境界中去玩味,道出了一些玄而又玄的創(chuàng)作體驗:如“俱道適往,著手成春”(《自然》);“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含蓄》);“妙造自然,伊誰與裁”(《精神》);“是有真跡,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縝密》);“神出古異,淡不可收”(《清奇》);“情性所至,妙不自尋”(《實境》)“夫豈可道,假體遺愚”(《流動》),這些都說出了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所體會到的詩的神奇。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只標(biāo)妙境,未寫苦心”,然而“神”“奇”“妙”的背后卻是苦心自見。這一點與司空圖又不失為知音:在司空圖看來,詩之妙處,亦難以言詮,在談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時,他深有感觸:“豈容易可談哉”?(《與極浦書》);并明確地指出過“文之難而詩尤難”,又講“蓋絕句之作,本于詣極,此外千變?nèi)f化,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豈容易哉”?(《與李生論詩書》);“知道非詩,詩未為奇……神而不知,知而難狀”(《詩賦》),其共同之處是在對詩的神化中,都體現(xiàn)出了對詩歌藝術(shù)的崇敬和對更高詩境的追求。
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絕對不是教我們?nèi)绾巫髟姡绾螌洌翘找痹娙说男卮危惹蟮迷娙巳烁裆系奶嵘倬珶捰谠姟N铱偸窃谛母庠镏畷r,朗聲誦讀詩品,必會安神凈慮,豁然開悟,直抵那深沉濃摯的“真”。

  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本身非常喜愛,每每研讀總有所
獲。《二十四詩品》實際上是二十四首非常優(yōu)美的四言詩,每品以十二句分題系辭,描繪的是二十四種不同風(fēng)格的詩境(雄渾、沖淡、纖稼、沉著、高古、典雅、洗煉、功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秀、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dá)、流動),它并沒有直接講到詩歌的創(chuàng)作方法與技巧,故而有后來的《續(xù)詩品》之作,而這種對不同詩境的描繪更多地是在贊揚其中所體現(xiàn)的精神品格。

  在學(xué)界對《二十四詩品》是否為司空圖所作有所爭議,分別持肯定與否定兩種觀念的學(xué)者,都通過史料、文獻(xiàn)、典籍等資料進(jìn)行論證,但都缺乏推翻對方論點的確鑿材料和證據(jù)。這是從外證來說的,舉一個內(nèi)證的例子,詩品中體現(xiàn)的了非常突出的老莊精神品格,幾乎每一品都展示了老莊虛靜恬淡、超塵撥俗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理想。隨處拈來如,“真與不奪,強得易貧。”“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俱似大道,妙契同塵。離形得似,庶幾斯人。”“忽逢幽人,如見道心。”無不滲透著淡泊曠遠(yuǎn),空靈澄澈的靈心妙性。反觀司徒空,他并非真正屬于醉心佛老,清心寡欲,虛靜恬淡之輩,而是懷著儒家積極入世的強烈事業(yè)心之人,他極其關(guān)心李唐王朝的興衰成敗 ,只是由于李唐王朝頹敗之勢已成,自身又無回天之力,才不得不帶著深切的悲痛,避于佛老,以尋求心靈上的解脫。但又時常在詩文中,流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傷感情緒,如他詩中所云:“暑濕深山雨,荒居破屋燈。此生無懺處,此去作高僧。”這實在是因為悲涼寂寞而不得不去作高僧。“故國春歸未有涯,小欄高檻別人家。五更惆悵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這些作品無不代表著詩人那種隱居避世而又心系朝廷、充滿傷感壓抑的情調(diào)。也就是說,他的內(nèi)心實際上并沒達(dá)到真正的虛靜超脫。因此,說司徒空的詩歌創(chuàng)作精神境界方面與詩品存在一定的差異也是不可否認(rèn)的事實。  

  在詩品中我還發(fā)現(xiàn),幾乎每一品里都有虛構(gòu)的人物出來晃蕩,如“幽人”、“美人”、“畸人”、“碧山人”等等,并且都顯得那樣悠然自足、從容不迫,可以說是司空圖理想中的人物,而與這些人物相對應(yīng)的虛境,又是那樣寧靜、和平、沒有一絲污染的痕跡,如“白云”、“空谷”、“深山”、“明月”,“清泉”。幽人與幽境,實為一體兩面,而這一體就是“心”,以心造境,人情滲透于物理之中,而物理映射著人情。“人”、“物”、“心”及“境”不是孤立的、對立的,而是融合的、貫通的,透過司空圖渾然天成的想象力與暗示力,兩境巧妙的相浹化為一體,與宇宙自然達(dá)到一個完滿和諧的境界,澄明恬然、挈幻歸真。當(dāng)此境誕生之時,就是文人士大夫找到其安頓精神生命的靈性之境,從而追求著內(nèi)心的清凈恬淡和寧靜。   

  在中國的文學(xué)作品中講究首尾呼應(yīng),在二十四詩品中我也發(fā)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雖然司空圖未必是有意地按照順序來排列,但他以“雄渾”居首而以“流動”為結(jié)束,未必不代表著某種含意。雄渾者以“反虛入渾”為本義,流動者以“返返冥無”為本義,從虛無入實情,察無形而得明象,都無不是在如霧似煙般四周涌現(xiàn)一種靈境的表現(xiàn)。清人的一段畫論曰:“筆致縹緲,全在煙云,乃聯(lián)貫樹石,合在一處者,畫之精神在焉。山水樹石,實筆也,云煙,虛筆也。以虛運實,實者亦虛,通幅皆有靈氣。”正是在這實者虛之、虛者實之的化境間,詩人的情與象融合無間,緣心感物,應(yīng)會神通,心與物冥,天人合一,指象一種呈現(xiàn)于物而見于心的澄懷致遠(yuǎn)的境象。  

  自從司空圖以來,詩歌美學(xué)所追求的那種形式之外的意境,就滲透到藝術(shù)美學(xué)之中。而這種形式之外的意境,也就是第一品中提到的“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也就是說藝術(shù)的美已不在局限于形式(“象”)的一面,而在于探求更深層次、超越其上的意味,并且以這種意味感動于人。象,是大自然或社會生活的整幅圖景。它不僅包括我們可見的孤立的有限境象,而且連不可見的但又客觀存在的事物。更確切的說,我們張目所見的世界是具體的、客觀的、實在的世界,但如果經(jīng)過明心的映照,那將會蒙上一層靈性的妙悟與智慧的光芒,使觀看他的人能在這個具體的、客觀的、實在的世界之外,體會到一種更為生動、更富于意味的世界。對于司空圖來說,他顯然是將詩中所描繪的事、物、人、象視為“環(huán)”,而又把詩的本質(zhì)與詩的精神視之為“環(huán)中”。簡言之,“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的美學(xué)意義,正是指意境的表現(xiàn),意境是沒有辦法用語言描繪出來的,是超越事物實體之外的無言之美,以期把握宇宙萬物與我們個體生命之間的共鳴。這種共鳴是虛無的、無物的,雖然它并不離物而存在。但它本質(zhì)上是虛、是空、是無,于是我們只能在空無處見真美。正如詩品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脫有形似,握手已違。”   

  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絕對不是教我們?nèi)绾巫髟姡绾螌洌翘找痹娙说男卮危惹蟮迷娙巳烁裆系奶嵘倬珶捰谠姟N铱偸窃谛母庠镏畷r,朗聲誦讀詩品,必會安神凈慮,豁然開悟,直抵那深沉濃摯的“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司空圖詩歌理論與《二十四詩品》比較分析
二十四詩品之實境
楷書,斗方:司空圖詩品《形容、實境、飄逸、超詣、洗練、流動》
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是什么意思哦,我看不出個味兒來
司空圖《詩品二十四則》意解·縝密(2)語譯
張少康:《二十四詩品》繹意(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隆县| 诏安县| 黑龙江省| 琼海市| 综艺| 昌都县| 平江县| 齐齐哈尔市| 延寿县| 泉州市| 红河县| 孝义市| 确山县| 扎囊县| 仁布县| 大同县| 连平县| 丽江市| 开平市| 仪陇县| 嘉峪关市| 叶城县| 肥城市| 梁平县| 镇坪县| 溧阳市| 赣州市| 博兴县| 开江县| 河池市| 清远市| 广东省| 九龙县| 长葛市| 资溪县| 老河口市| 林州市| 新建县| 南通市| 沧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