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是中國古典文學常見的審美意象。歲暮冰雪而不枯,眾芳搖落而獨放,清香幽雅,風韻超絕,其幽貞之姿,凌寒之質,一向是文人墨客反復詠唱的題材。在古典詩詞中,詠梅花的作品不計其數。詩人主觀之意與客觀之象融合為一體,賦予梅花意象如下內涵:
高潔脫俗的風骨,曠達堅貞的心志。梅花資質優雅,清香可人。梅之美,不僅在形貌,更在精神。梅與松、竹并為“歲寒三友”,又與蘭、竹、菊并稱“四君子”,因而梅常被用以詠物言志,表現高潔傲岸的情操。鮑照《梅花落》:“中庭多雜樹,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風飚,徒有霜華無霜質?!痹娙送ㄟ^將軟弱動搖的雜樹和堅韌耐寒的梅樹對比,表達了對節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視和對曠達堅貞賢士的贊揚。張九齡《庭梅詠》:“芳意何能早,孤榮亦自危。更憐花蒂弱,不受歲寒移。朝雪那相妒,陰風已屢吹。馨香雖尚爾,飄蕩復誰知?!睂懝挛5耐ッ?,在歲寒風雪之中,美好馨香如故,寄喻詩人立身處世的大節,堅毅不屈的意志。朱慶馀《早梅》:“天然根性異,萬物盡難陪。自古承春早,嚴冬斗雪開。艷寒宜雨露,香冷隔塵埃。堪把依松竹,良涂一處栽。”寫出了梅花斗雪傲寒的堅強品性,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情操。陸游《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苯杳分?、梅之性表現出詩人孤高雅潔的志趣,絕不與爭寵獻媚、阿諛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元人王冕《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币员逵駶嵉拿坊ū磉_孤高絕俗、堅貞傲岸的情操。
清冷淡雅、超塵脫俗的美人。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龍城錄》中記載梅花傳說,隋開皇年間,趙師雄隆冬時節在羅浮山中見一淡妝素服的美人便是梅花所化。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僅因為梅本身具有美人姿態,還因為梅清冷淡雅、超塵脫俗的氣質符合中國對女子端莊典雅的審美觀。武元衡《贈道者》:“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妝入夢來?!痹娙艘愿哐潘貪嵉陌酌穪肀葦M女子的體態、風韻。韋莊《浣溪沙》:“惆悵夢余山月斜,孤燈照壁背窗紗,小樓高閣謝娘家。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凍梅花,滿身香霧簇朝霞?!迸用裁滥w白如玉,朦朧的月光和燈光下看去,仿佛一枝被白雪素裹的紅梅花,周身彌漫著清晨的香霧,放射著朝霞般的美麗光華。蘇軾《定風波·紅梅》:“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以擬人手法,以美人喻梅花,寫出晚開的紅梅嬌慵的姿態,展現紅梅清冷自愛的形象,她自知開在百花凋殘的嚴冬時節,有不合時宜之感,因此顧影自憐。李清照《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不知醞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痹~人以酥稱梅,以瓊擬蕊,梅花儼然是一位美貌無雙的女子。
報春的使者?!叭f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梅花凌寒綻放,并且最早給千家萬戶帶來春天的訊息,因此被譽為報春的使者。杜甫《江梅》:“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睔W陽修《蝶戀花》:“簾幕東風寒料峭,雪里香梅,先報春來早?!秉S庭堅《虞美人·宜州見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笨吹矫坊?,縱使遠在天涯,也有春已歸來的感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春?!睏顑|《少年游》:“江南節物,水昏云淡,飛雪滿前村。千尋翠嶺,一枝芳艷,迢遞寄歸人?!毖├飳っ?,從梅花處得到春的訊息。李清照《漁家傲·梅花》:“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焙坊òl,似玉如雪,借梅花傳達春的消息。
傳達友情的信物。折梅代書是詩人高雅情操的表現,友人之間通過贈一枝梅來表達友誼之情。南朝民歌《西洲曲》:“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南朝陸凱《贈范曄》:“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闭勖芳馁浻讶耍悦纷栽S,亦以梅許人,贊賞友人梅花一樣的品格。從此,“梅花使”便成了驛使的美稱,而“梅驛”成了驛所的雅稱,“梅花約”是指與好友的約會。王安石《梅花》:“驛使何時發,憑君寄一枝。”晏殊《瑞鷓鴣·詠紅梅》:“前溪昨夜深深雪,朱顏不掩天真。何時驛使西歸,寄與相思客,一枝新。報道江南別樣春。”賀鑄《綠頭鴨》:“鳳城遠,楚梅香嫩,先寄一枝春。”
梅花獨俏寒枝,以其迎寒傲雪之姿,清香淡雅之韻,一路走在中國文人的筆下,形成了一種凝香恒遠、傳頌不衰的美好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