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一個較為陌生的常見病,是由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特指急性特征性關節炎和慢性痛風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發作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尿酸鹽腎病和尿酸性尿路結石,重者可出現關節殘疾和腎功能不全。痛風病常見于40~55歲的中年男性,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癥、高血壓、Ⅱ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現。
?
?其實,痛風是一種古老的病、公元前500年就有了報道。18世紀英國人發現痛風多發生在生活優裕的達官貴人中。故歐美把痛風病稱為“帝王病”或“奢侈病”。
?
1.痛風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癥狀,最初多發生在足的拇趾關節,其次是踝、手、腕、肘關節。白天無異常,半夜突然發作,腳底感覺緊繃、抽痛、針刺痛,關節開始浮腫,無法穿鞋行走,1~2天內達高峰,嚴重時伴發熱、心悸、白細胞增高。一周后癥狀自然消失,但會反復發作,一年數次或數年一次。組織中尿酸升高,超過正常,可以析出結晶,在關節腔內形成結晶就是由痛風的原因造成。據《美國醫學雜志》報道,血清尿酸535微摩爾/升,痛風發病率可達22%,在這個值以上90%的人可發生痛風性關節炎。
?
2.尿路結石:每日在尿中排出尿酸達1100毫克以上時,50%以上的人可出現尿路結石。結石梗阻輸尿管,可引起腎絞痛和血尿。腹部X線不易發現結石,CT掃描可證實結石。
?
3.腎臟病變:起初夜尿增多,尿比重降低,腎小管及腎小球相繼受損,最終發展為尿毒癥。合并腎功能障礙者并不少見,臨床稱為“痛風腎”。
?
1.飲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經常攝入富含嘌呤的食物,如海鮮、禽、肉、蛋、動物內臟等。酗酒特別是啤酒,這些物質在體內代謝,最終使尿酸增高(正常男性尿酸為416微摩爾/升,女性不超過357微摩爾/升)而發生痛風。因此,日本的相樸士大多患有痛風。而且,尿酸增高也說明腎功能不好。
?
2.遺傳:痛風病與遺傳有一定的關系。英國報道痛風家族發病率為38%~80%;美國報道為6%~22%;我國北京、江蘇為5%~6%。據某醫院統計的626例痛風病人中,有痛風家庭史者93人,占14.8%。其中,12人三代有人患痛風,42人同胞兄弟患痛風。
?
3.藥物:如阿司匹林、噻嗪類利尿藥、雙氫克尿素、磺胺類藥、青霉素、頭孢霉素等,這些藥物由于大部分由腎臟排出.可以阻礙酸的排出,導致尿酸增高而發生痛風。
4.其它因素:如精神創傷、過度勞累、抑郁、外傷、手術、寒冷,等等,都可造成尿酸水平升高而發生痛風。
?
1.痛風病人應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肉、禽等,蛋白質以植物蛋白為主,鼓勵多吃水果、蔬菜、豆類,多飲水,尿量保持在每日2000毫升以上,促使尿酸排泄。
?
2.痛風病人要嚴格戒酒,特別是啤酒,因為啤酒含有大量的嘌呤,同時酒精在體內代謝產生乳酸,會減少尿酸的排泄,加重病情。因此,痛風病人要終身戒酒。
?
3.急性期可用“秋水鮮堿”治療,對消除炎癥及止痛有特效,90%以上的病人可終止發作,但副作用較多,不宜長期應用。也可用抑制尿酸合成的“別嘌呤”(別瞟呤醇)和促進尿酸排泄的丙磺舒、磺吡酮等。
?
目前對于痛風只能控制癥狀,無法根治。最好的辦法是控制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適當運動,保持樂觀的情緒,勞逸結合,防止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