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有志
統編版語文教材設計了“教讀—自讀—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閱讀體系,因此對師生提出語文閱讀要采用“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課外閱讀文章”,即“1+X”的群文閱讀策略。針對語文閱讀的策略要求,全國各地結合各自學情探索出不同形式的群文閱讀實踐模式。四川省雅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楊有志老師從“人力車夫”主題的閱讀案例入手,以單篇文章到群文,再到名著閱讀,為我們帶來“1+X+1”的群文閱讀創新實踐模式。
群文閱讀是一種新的閱讀教學樣態,“是一種多文本的閱讀教學實踐活動”。它以特定的方式組合多個文本,以課內課外結合的方式,課內組織實施教學,課外開展延伸閱讀、自主探究、集體建構,通過讀議比對,達成共識或產生新的認識。近年來,群文閱讀被廣泛關注、研究并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廣泛實踐,是一種具有創新性的閱讀教學實踐,對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升語文教育教學效益有很大積極影響。
群文閱讀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豐富了閱讀教學的形式,促進了語文閱讀教學理念的更新,有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
2019年秋季學期開始,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在全國各地被廣泛使用,初中語文新教材單元設計體現了“1+X”群文閱讀理念,注重課內閱讀方法,也重視閱讀向課外的拓展與延伸,這使得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和價值得到高度認可,群文閱讀已成為初中語文新教材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
“1+X”中的“1”指精讀課文,“X”指一篇或多篇同類文本(課內/課外)。在群文閱讀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中,“1+X”的閱讀方式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出于對教材、對需求的考慮而產生新的“變式”。我們在研究與教學實踐中,便將“1+X”發展為“1+X+1”,衍生后的“1”指一部名著。我們將此閱讀方式運用到中學語文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教育效益。接下來,本文將以群文“人力車夫”為例,談談“1+X+1”群文閱讀教學方式的具體操作和實施。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第三單元包括《阿長與〈山海經〉》《老王》《臺階》《賣油翁》四篇課文,其中三篇為講讀課,一篇為自讀課(《臺階》)。本單元的課文都是關于“小人物”的故事,單元后的名著導讀是《駱駝祥子》。
教學中,當教師要求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小人物”時,學生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人力三輪車夫、出租車司機、路邊攤販等,因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看到這些。但是,他們對這些行業接觸不深,了解得不多,往往只知道他們是為了“掙錢”,不知道他們的經歷、思想、情感,長此以往,這將不利于學生接觸社會、認識社會、分析生活,不利于提高認識和分析水平。鑒于本單元《老王》這篇課文寫了三輪車夫這一“小人物”,因此,我們就以學生熟悉的“人力車夫”組文教學。
群文建構中,我們選擇了楊絳的《老王》、魯迅的《一件小事》、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和《駱駝祥子》,這幾篇文章都是經典,尤其名著《駱駝祥子》是現代文學中寫“人力三輪車夫”的經典小說,這使我們這一“群文”具有經典性,聯結了現代和當代兩個時期的中國,更聯系了當下生活,學生是十分感興趣的。
01 結構設計
在“人力車夫”群文教學中,“1+X+1”群文結構中的幾個內容要素這樣定位:《老王》是第一個“1”,魯迅的《一件小事》和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是“X”,本單元的名著閱讀《駱駝祥子》是后一個“1”。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車夫”群文閱讀教學采用了總分總的模式,從多文本閱讀拓展到了整本書名著閱讀。
02 學習目標
1. 學習小人物承載的中華民族優秀品格,落實學科立德樹人和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文化自信的要求;
2. 了解以“人力車夫”為代表的底層民眾的工作、生活、思想、精神,了解社會,豐富學生的個體認識和人生體驗;
3. 鞏固、提升多文本學習的能力和技術要求;
4.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分析整合的能力、探究疑難的能力;
5. 激發學生閱讀《駱駝祥子》的興趣,引導、指導閱讀,完成名著導與讀。
03 內容要素的學習任務
要完成“人力車夫”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多文本(含《駱駝祥子》整本書)學習中分別要完成以下任務。
1.學習《老王》一課 ,主要完成以下任務:
(1)了解課文內容,認識人力三輪車夫“老王”的善良;
(2)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培養學生仁愛思想;
(3)體悟“我”的平等觀念和人道思想,學會自我檢查與反思;
(4)通過品讀、探究,學習從樸實的語言中體會深沉的感情,領悟深刻的思想。
2. 學習《一件小事》,需要完成以下任務:
(1)鞏固、加深在《老王》的教學中已經完成的教學目標——認識車夫的善良,同時學習本文中車夫的優秀品格:善良、責任和擔當等;
(2)認識“我”的冷漠和自私,同時學習對比手法的運用;
(3)學習魯迅、楊絳在文章中體現出的反思精神和反思的表現特點;
(4)寫作分析《一件小事》和《老王》中兩個車夫形象的異同。
3. 《在烈日和暴雨下》節選自老舍的小說《駱駝祥子》第十八章,包括“在烈日下”和“在暴雨下”兩個內容,生動敘寫了祥子等人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痛苦煎熬,真實描繪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北京一個人力洋車夫的苦難命運。
接下篇:教學設計 | 從群文到名著:讀出“小人物”的力量(下)
(本文首發于《全視界·教育》2022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