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彪談“狂草四人展”的得失??????...
主持人:“狂草四人展”一路走來,以率真而理性、特行而務實的創作和展覽風格,受到書法界的贊譽和肯定,在書法藝術界掀起了“狂草的颶風”。值得注意的是,展覽在取得影響的同時,也存在一些質疑聲,還有書法愛好者表示“看不懂”。可否請劉洪彪老師談談這個問題?
劉洪彪:謝謝!大家好,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啊,我也很想講這個問題。中國書法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在3000多年的書法史上,哪個時代有過草書盛世?就是說這個盛世啊,是覆蓋性的、流通性的、壟斷性的、普遍性的全民都在寫草書這樣的一個時候有嗎?沒有。為什么沒有?就是剛才這位提問者說到的,草書難認,不好識讀,所以沒法流通普及不開,這就是我們歷史上沒有草書盛世的主要原因。所以草書在古代,在實用時代,他是一個輔體,或者叫做文人的稿書,草稿的字。到了今天,這個實用功能幾乎都到零了,工作生活當中沒有人拿毛筆去寫字,或者說極少數人拿毛筆寫字,拿毛筆寫字就是搞書法藝術,搞書法創作。寫出來的作品就要掛到展覽館,掛到人家家里,掛到一些公共空間去,讓人家欣賞,讓書法一下子華麗轉身成了一門藝術。只有這個時候,這個草書才有可能(我說的是才有可能)趁著我們的民族復興大勢,文化復興的大勢,建造一個草書盛世,這是我的一個想法。
那么為什么有質疑呢?也是因為傳統對書法的審美,覺得看書法作品就得要認識,就得要閱讀。我要知道你寫什么,我要去受感染、受熏陶、受教育,我要讀李白的詩,要讀李商隱的詩。這就是為什么總是會有這些質疑者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我就想試問一下,我們有這些質疑的朋友,其他的藝術門類,你比如說音樂,比如器樂、交響樂團、無標題音樂,你聽得懂嗎?這個無標題音樂里面,沒有故事,沒有人物,沒有任何指向。就是一段旋律,但是我們聽眾可能會通過這個樂曲產生自己不同的聯想而發生心理上的變化。你可能會感傷,可能會追憶,可能會有種溫暖的感覺等等。我們有聲樂,聲樂是不是有無歌詞歌曲啊?無歌詞歌曲比如所謂的神曲啊,你難道能說他是亂唱嗎?那個交響樂團是亂奏嗎?不是。還有我們的繪畫,繪畫有寫意,也有寫實。有野獸派、有印象派、有這個派、那個派。有的完全是沒有任何的山水花鳥人物器皿,所有的自然景物沒有,就是一片顏色,就是一些構成,他怎么也能產生美呢?類似于這樣子的東西,包括雕塑,有一個形體,有一個廣場上,一個巨大的雕塑,你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東西,就是一個構成,但是她也很美。草書狂草,你可以不認識,因為你不懂草法,確實不認識。因為我們書法界好多搞書法的人也不見得認識。因為專門搞草書的人才去學草法,就像我們另外學一門漢字一樣,要去記住草書的所有符號。我們不能強求所有的搞書法的人和不搞書法欣賞書法的人都要看懂草書,沒有關系的,你就像聽無標題音樂、無歌詞歌曲、無具象的繪畫那樣去欣賞狂草就可以了。這個狂草線條點畫黑白構成它的組合、它的情緒、它的節奏感等等,這些東西都是審美元素,你可以從中去找到與你心靈契合的那份東西。我就說這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