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三(5月29日)就是世界腸道健康日了,我們來聊聊困擾很多人的難言之隱——便秘。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幾年的熱播劇《父母愛情》,小編看過好幾遍,自己看,過年陪爸媽一起看,可謂是逢播必看。前段時間,又在“學習強國”APP上看了一遍。
小編留意到一個細節,劇里的老丁,身體一向硬朗,上午還好好的,下午卻因為便秘去世了,江德福因此嚇得每次上廁所都用開塞露。
便秘,說起來很常見,很多人覺得不算大病,但是卻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每一次蹲坑都像是一種考驗,費盡千辛萬苦。
今天,我們請來了專業醫生,來跟大家說說,便秘到底是怎么回事?得了便秘,應該怎么辦?
張 靜
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脾胃病科 副主任醫師
擅長領域:從事消化內科專業10余年,對胃食管反流病、胃腸動力學疾病(功能性胃腸病)等消化系統常見病、多發病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對神經胃腸病學和胃腸動力學疾病的病理生理學以及消化心理學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較深入的研究,擅長胃腸動力學疾病的治療。
便秘的表現
便秘主要表現為:
排便次數減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
糞便硬、黑色:黑色是由于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糞便硬會造成排便困難。
排便困難:排便費力、排出困難、排便不盡、排便費時,或需手法輔助排便口等。
如超過6個月即為慢性便秘。
排便的原理
要了解便秘,先看看正常的排便原理。
排便是人體的一種復雜生理活動和協調準確的生理反射機能,排便這一生理過程需要有完整的肛門直腸神經結構、肛門括約肌群、排便反射的反射弧和中樞的協調控制能力,缺一不可。
結腸的功能主要是吸收水分,在腸道菌群的作用下,將腸內容物降解并排送到結腸遠端,形成糞便。
直腸的功能為,儲存糞便并感受擴張,在排便的機制中,當直腸擴張容積增大時,首先誘發直腸肛管抑制反射,神經沖動傳至中樞神經產生便意和排便沖動。如果條件許可,則啟動排便機制,膈肌下降,腹肌收縮,腹內壓升高,肛提肌群收縮,減少糞便下排阻力,同時肛門外括約肌收縮使消化道遠端關閉,抑制結腸節段性收縮,糞塊下移加快,糞便進入直腸后,肛提肌群松弛,直腸肛管角變直,會陰下降,糞便繼續下移。 最后肛門外括約肌松弛,糞塊則排出體外。
便秘的原因
當排便過程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異常時,都會造成便秘的發生。其實,便秘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或綜合征, 而是由多種病因所致的常見病癥。
而引起便秘的常見原因有,腸管器質性病變、直腸肛門病變、內分泌或代謝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腸管平滑肌或腸神經系統病變和精神心理障礙、藥物性因素等,當然也有不少便秘患者并無器質性病因。
便秘的危害
目前人們對便秘的認識還存在不少誤區,有些人認為便秘不是病,無需就醫。
其實,慢性便秘對患者的生活與工作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首先,便秘與肛門直腸疾病(如痔、肛裂及直腸脫垂等)關系密切。
其次,慢性便秘在結直腸癌、肝性腦病、乳腺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的發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尤其對于同時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等疾病中,用力排便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導致生命危險。(前文提到的《父母愛情》里的老丁,就是因為這種情況而猝死。)
便秘的治療
實際上,便秘治療的目的不僅是緩解癥狀,還要盡可能恢復正常腸道動力和排便生理功能。對于有慢性便秘的患者,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個性化的綜合治療。
1
基礎治療
首先,便秘的基礎治療措施是調整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多飲水,適量的運動,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
同時對存在精神心理問題及睡眠障礙的患者,給予心理指導,使患者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睡眠對緩解便秘癥狀的重要性,必要時還需要抗抑郁焦慮藥物的治療。
2
病因治療
對近期內出現便秘癥狀的患者,如果年齡>40歲、有報警征象者(便血、糞隱血試驗陽性、貧血、消瘦、明顯腹痛、腹部包塊、有結直腸息肉史和結直腸腫瘤家族史),應進行必要的實驗室、影像學和結腸鏡檢查,以明確便秘是否為器質性疾病所致,是否伴有結直腸的形態學改變。
明確便秘為器質性疾病所致后,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3
藥物治療
很多患者一出現便秘的癥狀就使用瀉藥,甚至隨便買一些通便藥或腸潤茶。臨床上發現長期應用或濫用刺激性瀉劑,不規范使用中藥或保健品等,容易出現瀉劑依賴或結腸黑變病。
對于需長期應用通便藥維持的患者,選用通便藥時應考慮藥物的安全性、依賴性等因素,應避免濫用瀉藥,特別是避免長期使用刺激性瀉藥,如比沙可啶、酚酞、蒽醌類藥物和蓖麻油等。
“腸”輕松,才輕松
作者 | 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 張靜
編輯 | Zody
排版 | 蘇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