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騙子替我們“盡孝”(民生觀)
字號
歡迎發(fā)表評論2013年01月17日04:28 來源:
人民日報糾錯|
收藏|
訂閱將本文轉(zhuǎn)發(fā)至:
老年人還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如果子女、社會不能、不去提供這種關愛,無良商人就會乘虛而入
翻報紙可知,近日,廣州審理了一宗集資詐騙案,騙子以生產(chǎn)冬蟲夏草為名,詐騙了50名中老年人170多萬元。
類似這樣老人受騙的事情屢次見諸報端。老人為什么老是被忽悠呢?
我有個遠房親戚,68歲了。老人住的小區(qū)經(jīng)常有人去賣保健品。這些人個個伶牙俐齒,一哄二騙三忽悠。老人說,他知道這些保健品不一定能有多么神奇的效果老人擁有半個多世紀的人生歷練,吃的鹽比那些賣藥后生吃的米還多,雖說上了歲數(shù),但不至于癡呆但他還是會一次次去聽所謂的保健講座,甚至還買保健品。
不是為了別的,就是這些賣藥的小姑娘、小小子每次見到他,都是非常熱情,噓寒問暖,問長問短,捶背的捶背,捏腿的捏腿,簡直比自己的兒子還要孝順。他說,他喜歡這種熱鬧的場面,雖然是沖他的錢來的,但就當花錢請陪聊了。
這是個極端的例子,但背后藏著普遍性。有媒體報道,有的農(nóng)村空巢老人實在找不到說話的人了就跟豬說話。有這么個段子:孩子還小的時候,總想找父親聊聊天,可父親總說沒有時間;等孩子大了,父親想找子女聊聊天,結(jié)果孩子總說沒時間了。
老齡社會來得如此之快,當年的小皇帝、小公主們突然發(fā)現(xiàn),他們遇上了一個單獨贍養(yǎng)老人的時代,這時代亙古未有。而且與之并行的是“父母在、也遠游”的流動社會。對此,他們還沒有準備好,尤其是思想上。以至于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孩子一個電話過去,媽,最近好嗎?那邊一個電話回來,好,別惦記。結(jié)果子女一忙,真就難惦記了。
現(xiàn)在大部分老人的基本生活還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平時面臨的也都不是什么過不去的坎,他們更需要的是關懷,是周圍人真誠(哪怕看似真誠)的交流。就像趙麗蓉在小品里說的那樣,你以為我們老年人吃點好的、穿點好的,再找個老伴就知足了?不對,我們還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如果子女、社會不能、不去提供這種關愛,那么就很容易讓無良商人、江湖騙子乘虛而入。
這提醒我們這些游子,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想想辦法,千萬別讓騙子代替我們“盡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