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盧艷艷
通訊員 孟麗君 張喆
人的大腦切除一半后還能生存嗎?1個月前,8歲的鄭小寒(化名)就切除了左大腦半球。
如今,小寒的頑固性癲癇已治好,他見人也能喊“阿姨”,給人說“再見”了。
專家稱,切除人的大腦半球治療癲癇,在河南尚屬首例。
9個小時手術
切除左大腦
昨天,在鄭州人民醫院,8歲的鄭小寒見人就笑,他喜滋滋地吃著爆米花。
看到小朋友在病房玩,他也跑過去,還拉了把椅子坐在旁邊。
8歲的鄭小寒是個“棄子”。今年5月22日凌晨2點,在街上流浪的他,被大石橋派出所送到鄭州市兒童福利院。
“剛來的時候,孩子走路不太利索,右腿拖著地,右手往后面勾著,沒有任何握力,幾乎很少說話。”鄭州市兒童福利院辦公室侯主任說,有時,孩子還經常摔倒,間歇渾身發抖抽搐。
問他家是哪兒的,他也不吭氣。兒童福利院請來專家為小寒進行初步診治,專家懷疑是“腦部有病變”,需要手術。
11月11日,鄭州市兒童福利院將他送往鄭州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頭CT檢查顯示,孩子的左大腦半球軟化、萎縮。”該院神經外科主任焦慶芳說,詳細檢查結果證實,小寒患的是“嬰兒性偏癱伴頑固性癲癇”。
11月25日,他被推進鄭州人民醫院手術室,隨后進行全身麻醉。
9個小時的手術后,醫生將他的左腦切除。
疑問一
切除左腦后對人有啥影響?
小寒的左大腦半球被切除后,會不會影響到他的生活?
焦慶芳說,其實,這個手術不會對小寒產生不好的影響,相反還能治好他的癲癇病。
原來,小寒的左大腦半球已經軟化、萎縮,他的語言功能等已受到了影響,此時,左大腦半球的一些功能已轉移到了右腦上,因此切除左側大腦半球不會給患者的相關生理功能造成影響。“如果不切除左大腦半球,右側大腦功能也會逐漸受到影響。”
左大腦半球和右大腦半球分別有啥功能?焦慶芳說,人的左腦掌管右軀,同時具有語言、概念、數字、分析、邏輯推理等功能;右腦掌管左軀,并具有音樂、繪畫、空間幾何、想象、綜合等功能。
經過1個月的恢復,小寒已沒有癲癇癥狀,偶爾見人也會叫“阿姨”,語言表達較以前明顯增多,現在已可自主下床活動。
“這是河南省首例大腦半球切除術。”焦慶芳說,切除大腦半球治療癲癇是最后的辦法,也適合治療腦部腫瘤。
疑問二
切除左腦后,大腦會不會左輕右重?
切除了左腦后,會不會左腦輕右腦重?
焦慶芳說,不會,人的大腦總重量為1400克,非常輕,切除后影響有限。
左大腦半球清空后,人一運動,右大腦會不會“跑到”左腦那邊?
“這個也不會。”焦慶芳說,手術后,他們在小寒的左腦內注入了生理鹽水,可以防止右腦偏移,以此維持左右腦的平衡。并且,左腦右腦之間本身有一個類似擋板的東西,右腦不會“跑到”左腦里。
手術后,小寒以后還會不會犯癲癇?
鄭州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李松說,術后癲癇控制有效率可達90%~96%,完全消失者占67%~77%;術后患者性格變得溫和,變態行為改善,有效率達90%以上;另外,由于癲痛的控制和對認知有嚴重影響的抗癲癇藥停用,術后患者智力往往明顯好轉。
此手術上世紀50年代已在全球開始推行
“大腦半球切術是一種主要適用于兒童頑固性癲癇的治療方法。”焦慶芳說。
關于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周文靜的相關文獻顯示,1950年,南非神經外科醫師Krynauw公布了一組共包括12例癱瘓性癲癇患兒進行半球切除術取得良好療效的材料,之后世界各地都相繼開展了這項手術,手術方法也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不過,最早用此手術治療嬰兒偏癱伴頑固性癲癇出現在1938年。
20世紀50年代,我國現代癲癇外科的先驅者史玉泉教授最早在上海開展了大腦半球切除術,現在國內正在開展此手術。
“術后癲癇發作消失率可達80%以上,其余大多明顯改善,并發癥也逐漸降低。”周文靜表示,一旦確診應盡早手術,特別是12歲以下兒童,由于大腦可塑性較強,功能代償性轉移比較好,治療效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