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前長出白發,提示身體早衰!不同位置的白發,調理重點不同
《黃帝內經》中提到“女子五七……發始墮;六七……發始白”。
也就是說,女性在35歲之后,頭發開始脫落,而到42歲之后,頭發開始變白。這也是我國中醫所總結出的身體衰老的自然規律。
但不少女性朋友在42歲之前頭上就已長出了許多白發,這種情況也稱為少白頭。少白頭多與遺傳因素有關,但如果家族沒有少白頭的基因,就要警惕身體提早進入了衰老期,如果不及時調理,將會加速衰老的來臨。
【不同位置的白發,調理方式不同】
1、前額白發——健脾益氣
前額對應脾胃,“陽明衰,發變白”,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脾胃功能逐漸下降,如果不注意調養,前額部位會早早生出白發,這類人同時也有四肢發冷、消化不良、腹脹、乏力等問題。這種情況調理的重點在于健脾益氣,不要讓脾胃受寒,即使在夏季,也可以多吃一些濕熱的食物。
2、兩鬢白發——疏肝養血
肝主情緒,煩躁易怒、生悶氣,都會損傷肝膽,導致兩鬢長出白發,這類人群調理的重點在于養肝血、疏腳氣,平時要避免熬夜,保證8小時以上的睡眠,養好肝血。
3、頭頂、后腦白發——補腎氣
頭頂、后腦是任督二脈經過的地方,這兩個部位的白發提示腎氣不足,調理時應養生補腎氣,比如可按摩腎俞穴,也可練習深呼吸等。
【日常多按摩,可防脫烏發】
日常多進行穴位按摩,也可以改善白發。可以按摩頭上的百會穴、玉枕穴、角孫穴,堅持每天按摩3~5分鐘,可以疏通頭部經絡,補腎固腎,促進頭部的血液循環,使頭皮獲得更多的血液滋養,從而幫助烏發、固發。
【補充頭發所需的營養物質】
有白發的人平時可以適當吃一些滋補腎臟、補氣血的食物,可以從根源上改善白發的問題。
中醫藥典曾記載,將黑芝麻、枸杞、當歸、人參、桑葚、肉桂、陳皮等按一定的比例搭配,每天熬煮后服用,可滋養肝腎,補氣血,腎氣、氣血充足,頭發自然烏黑濃密。
如果你覺得熬煮湯藥不容易堅持,也可選擇服用【貝烏達素】代替,它就是在上述食療方的基礎上制作而成的,并且被制成了片劑,方便食用,每天飯后2粒,可滋養五臟,延緩衰老,改善白發,令頭發烏黑亮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