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5 好同學
微信ID:unreadsky
『未讀之書,未經之旅』
沙克爾頓「堅忍號」南極探險
文=好同學
編輯=姜小瑁
100年前的今天(12月5日),一艘名為「堅忍號」的探索船在船長沙克爾頓的帶領下進入南極的浮冰區,正式開始了橫跨南極的終極探險。在接下來的近700天,28位船員的雄心壯志受到巨大考驗。極端天氣多次將他們圍困在險象之地,「堅忍號」也不幸沉沒。
然而,沙克爾頓作為「堅忍號」探險船上偉大的領導者, 帶領他的團隊譜寫了探險史上最偉大的生存者史詩。最終,船員們歷經險阻,全部生還,并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沙克爾頓的英勇精神也激發了無數后輩的探險熱情。在「堅忍號」南極探險啟程100年的今天,讓我們跟隨沙克爾頓的腳步,重新回顧這次驚險的旅程。
歷史留名 | 雖然這是一次功虧一簣的冒險,但正是因為這最后一次失敗的「堅忍號」探險,沙克爾頓更讓世人銘記于心。
20世紀初的南極探險不同于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的探險,這里并沒有危險的野獸或是野蠻的土著人阻擋探險先驅前進的腳步。在這里,風速將近每小時200英里,氣溫低至華氏零下100度,探險者面對的競爭純粹又簡單,是人類與無法掌控的自然環境、人類與自身毅力極限的較量。
無人之境 | 南極大陸的獨特之處還在于,這是一個完全由探險者發現的地方,自始至終都沒有原住民。當年那些踏上這塊大陸的人可以名正言順地宣稱自己來到了人類尚未涉足的無人之境。
「堅忍號」探險時間軸
(溫馨提示:所有圖片,點擊即可查看大圖)
啟程 1914年8月1日
「堅忍號」從倫敦的碼頭起航,一周后駛離英國海域,一路南行。10月中旬,「堅忍號」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募集到全部的船員。
歇腳 1914年11月5日
「堅忍號」抵達南喬治亞島。在這處人類社會最為偏遠的村落里,全體船員受到島上稀少的居民——挪威捕鯨人——的熱情歡迎。由于這一年的冰情異乎尋常的嚴峻,沙克爾頓計劃在南喬治亞島逗留一整個月再出發。
南喬治亞島 | 從「堅忍號」上看古利德維肯捕鯨站,這是「堅忍號」繼續向南駛往威德爾海之前最后一處停靠港。
起航 1914年12月5日
「堅忍號」從古利德維肯的昆伯蘭灣起航。她獲得了新鮮的給養,船員們得到了休息,并渴望著下一段航程。
探險船繼續南行,漸漸進入浮冰區。開闊的水面變得越來越窄,直到整個大海看起來就像一片廣袤的雪原,只有時不時出現的水道才會打斷它的蔓延。
書摘 | 「我們整天都要把船當破冰錘用。所有人都非常欽佩這條強健的小船,在對抗我們共同敵人時,她似乎以此為樂,頗為豪氣地破掉浮冰。當船沖擊上浮冰時,她停在那里,原地不動,從桅桿到內龍骨都在顫抖。接著幾乎就在轉瞬間,一條長長的裂紋從船首處出現,我們立即駛入,就像一把楔子,慢慢地擠進只能由一條船通過的裂縫。」
穿越 1914年12月31日
1914年的最后一天,「堅忍號」用了一上午的時間費力地破開一塊可惡的浮冰,此刻恢宏的落日透過船上的欄桿灑滿甲板,夢幻般的薄暮反射在平靜的水面上,船就在這樣如詩的意境中穿過了南極圈。
最美 1915年1月14日
天氣晴朗,光芒四射。行船速度依舊很快,自從離開南喬治亞島以來,這是最好的一天。冰山和浮冰倒映在碧藍的海面上,冰雪緊緊擠在一起,深藍色的影子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在南極夏夜那漫長、昏暗的背景下,破碎的浮冰就像無數巨大的、潔白的水百合,漂浮在一洼湛藍的池塘上。這是人們在南極地區見到的最美的景色之一。
被困 1915年1月20日
「堅忍號」最終被冰困住了,此時他們距離南極大陸只有85英里的航程。一晚上的時間,船周圍的浮冰區已經閉合,大風將冰沿著大陸架嚴密地堆砌起來,從瞭望臺上根本看不到水面。「堅忍號」被冰牢牢地束縛住,與其他浮冰一起,被威德爾海的洋流裹挾著,很快就向著遠離大陸的方向漂去。
書摘 | 「看起來,這個季節我們會一直困在這里了。」
停滯 1915年2月24日
沙克爾頓命令停止探險船的例行工作,「堅忍號」正式成為越冬站。
「堅忍號」在6周的時間里英勇地穿過了1000英里的浮冰區,距離原定登陸地點只剩下不到一天的行程。當「堅忍號」帶著他們越漂越遠,沙克爾頓和他的隊員只能無助地望著陸地從他們的視野里消失不見。與此同時,船上的無線電臺也毫無反應。探險隊不僅僅是超出了陸地的視野。世界上沒有人知道他們究竟在哪兒。
苦中作樂 1915年3月
大酒店 | 由于一場嚴酷的暴風雪,沙克爾頓下令全面改造「堅忍號」的居住空間,大家將這里命名為「里茲酒店」,這里像家里一樣溫暖舒適。
隨著有規律的日常工作松懈下來,人們熱衷于各式各樣的消遣活動:水手們喜歡打撲克、下國際跳棋;在「里茲酒店」里,人們一邊讀書,一邊熱烈地討論;星期日歌會成了固定的活動;有一段時間,猜謎游戲也大行其道;冰上足球賽和訓狗大賽是船員們最熱烈的賽事。
伙伴 | 探險船一直在向西北方漂流。在這個漂泊無定的世界里,這些與之做伴的冰山成了人們最為熟悉的對象。
肆虐 1915年7月
抵抗 | 在大風肆虐的時候,受浮冰擠壓,「堅忍號」搖晃得就像孩子手里的玩具,船體偏向左舷一側,并遭受前后夾擊,左右搖擺。她無聲地抵抗著。
8月1日,一波強勁的冰壓來襲,冰塊將狗舍夷為平地,雪橇狗全部轉移到甲板上。
遭襲 1915年10月24日
星期天,吃過晚餐,利斯剛剛把《綠色的佩帶》放在留聲機上,緊接著一陣恐怖的撞擊像地震一樣撼動探險船,整條船戰栗不已,并朝右舵傾斜了大約8度。船首和側板遭受三處相互獨立的擠壓冰脊的夾擊,「堅忍號」在它們的猛攻下已經彎曲變形。船尾柱幾乎被扭斷,漏水嚴重。
挽歌 1915年10月26日
當晚發生了一件令人不安的事。八只帝企鵝鄭重其事地靠攏過來,這樣大群的帝企鵝一起旅行是很少見的。它們聚精會神地凝視了一會兒探險船,然后仰起頭發出了一陣怪異而深情的叫喊。
書摘 | 「我得承認,我此前從未聽到,而且此后也不會聽到,它們發出任何像那天那樣難以揣測的呼喊聲,我無法解釋這一事件。”似乎帝企鵝是為探險船唱起了挽歌。麥克勞德,這位最迷信的船員,轉身朝麥克林說:“你聽到了嗎?我們再也回不了家了。」
沉沒 1915年10月27日
一切都結束了。下午5點,沙克爾頓下令棄船。站在顫抖的甲板上,他向下透過輪機艙的天窗看到,隨著撐板的倒塌,汽輪機側傾著沒入水中。「堅忍號」沉沒了。一切都來得太快,容不得人們有一絲的遺憾。
從「堅忍號」最早遭遇浮冰區開始,他們一直為她的戰斗精神歡呼。這是她的處女航,她是大海的新娘。
沙克爾頓是最后一個離開「堅忍號」的。他升起藍色的英國軍旗,站在冰面上的人們三次振臂高呼。無情的事故發生,船上的應急燈都亮了起來,電路時斷時續,「堅忍號」似乎揮起了她所有的手臂,向人們做出最后的、悲傷的、搖曳中的告別。
書摘 | 「我的感受難以言表,對一個水手來說,他的船更像一個漂泊的家園……現在,她卻在重壓下痛苦地呻吟,船板破裂,傷痕累累,當她的『職業生涯』正處于揚帆起航的階段,她卻慢慢放棄了自己充滿感性的生命。」——沙克爾頓
新家 1915年10月30日
這一天,人們迎來了大雪彌漫的早晨。下午1:15,萬事俱備,由沙克爾頓、哈德森、赫爾利和沃迪組成的先遣隊動身。沙克爾頓喊道:「目標羅伯特森島,小伙子們,出發!」3點,其余人馬出發。這是極其艱難的一天,由于溫度升高,到處都濕漉漉的。冰面狀況極其糟糕,似乎一塊巴掌大的好地兒都看不到,到處都是迷宮般的冰丘和冰脊。
新營地 | 船隊在一塊大約20英尺厚的堅硬浮冰上安營扎寨,將其命名為「海洋營」,距離「堅忍號」的殘骸只有1.5英里。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打撈隊在「堅忍號」被遺棄的「垃圾營」和他們的新營地之間往返穿梭。
永別 1915年11月21日
傍晚,人們剛喂過雪橇狗,都在帳篷里讀書、閑聊,突然他們聽到沙克爾頓大聲叫喊:「她要走啦!」人們蜂擁而出,聚攏到瞭望臺和其他地勢較高的地方,伸長脖子眺望「堅忍號」的最后時刻。她的船尾高高地伸向空中,船頭朝下快速沉入水中。營地上空籠罩著令人心悸的肅靜。人們如鯁在喉,感到非常的孤獨。
書摘 | 「她走了,小伙子們。」沙克爾頓在瞭望臺上平靜地說。他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下午5點。她頭朝下沉入海底。作為這場災難之源的船尾是最后入水的。我寫不下去了。」
內訌 1915年12月23日
仲夏節的后一天,沙克爾頓下令重新開始行軍,正好以此來慶祝圣誕節。而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聽著既不舒服又十分震驚的消息。人們的興致并不高,沉默的質疑和怨恨戲劇性地外顯出來。12月27日,隊長和木匠麥克尼什起了矛盾。麥克尼什不只在人們士氣最低落的時刻違背了指令,而且,他還蔑視了沙克爾頓充滿樂觀的宣告。那天晚上,大家被召集在浮冰上,宣讀了雇用船員條例。
耐心 1916年1月
時間一天天過去,浮冰區仍無破裂的跡象。人們又恢復到單調乏味和心情煩躁的狀態。他們現在正在經受前所未有的窘境。盡管人們的內心都充滿了痛苦和瞻前顧后的情緒,但浮冰上的生活還要重新建立起來。帳篷沿積雪帶建了一排。他們將營地命名為「耐心營」。
書摘 | 「玩兒等待游戲消磨的是人的耐心。」
重啟 1916年4月9日
下午1點鐘,浮冰開裂,沙克爾頓下達了期待已久的命令——開船。1:30,「詹姆斯·凱爾德號」、「杜德利·達克號」和「斯坦科姆·威爾斯號」三條船相繼下水。探險隊在冰上被困了15個月后,終于再次起航,但他們真正的磨難才剛剛開始。
磨難 | 4月19日上午9點,三艘救生船在象島登陸。
持續不斷的強雨夾雪完全遮擋了星辰,也把人們澆得透濕。在隊員們的記憶中,有個恐怖的經歷令人終生難忘——在船周圍漆黑的水面上發現了白喉鯨,它們慢慢地、謹慎地從水中露出頭來。對隊員們來說,這些家伙是深邃、神秘和邪惡力量的象征,它們擁有令人膽寒的爬行動物的眼睛,流露出令人困惑的哺乳動物的智慧。置身于浮冰和鯨魚之間,隊員們忍受著暈船、失眠以及無盡的顛簸和沖撞。正是從這一晚開始,許多人受到嚴重的打擊,意志變得無比脆弱。
求救 1916年4月22日
沙克爾頓率領一個6人小隊駕駛「詹姆斯·凱爾德號」啟程前往南喬治亞島的捕鯨站尋找救援。這次旅程將異常艱辛,南喬治亞島有800英里遠的距離,他們要僅憑一條22.5英尺長的敞艙船在冬季穿過這個星球上最令人敬畏的海洋。這可以說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凱爾德號」解開連接「威爾斯號」的系繩時,岸上的人發出三次熱烈的高呼。赫爾利站在海灘高處,用他的袖珍相機捕捉了離別的那一刻——揮舞的帽子,高高舉起的胳膊和勇敢的告別。
求生 | 接下來16天都是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展開的,這是一個與命運殊死抗爭的故事。
險象環生 1916年5月7日
天黑前,一片海藻從船邊漂過。懷著按捺不住的激動,隊員們連夜向東北偏東方向航行。他們看到了星星點點的海草。這片陸地叫杰米多夫角,離船只有10英里,正處于船長計算的航線上。下午3點,人們看到了成片的綠色生草從前方陸地的積雪中鉆出來——這是他們自1914年12月5日以來,也就是17個月后,首次看到鮮活的植物。
在黑暗中,小船借著一股涌浪觸抵海灘。他們完成了一次偉大的行程。「詹姆斯·凱爾德號」的這次航程,可以列入迄今為止最為偉大的小型船舶旅程之一。
書摘 | 「在那兒,就在前方,透過飛行的云朵,我們漾著笑意但嵌了一圈鹽堿的眼睛看到了高聳、黝黑的峭壁,側面還點綴著片片積雪,只是一瞥,陸地便隱身不見了。我們相互看著對方,只剩下一臉傻笑。心里只有一個想法,『我們成功了。』」
希望 1916年5月19日
靠岸不久,沙克爾頓帶領沃斯利、克林翻越雪山,前往位于島另一端的捕鯨站。他們已經走了大約13個小時,每次攀登都因前路太過陡峭而徒勞而反。他們沒帶睡袋,只穿著破爛的衣服,不可能在山里的晚上活下來,也不能回撤,只能繼續往前走。
行進27個小時后,他們站在了最后一道山脊上,向下望去,一艘捕鯨船進入了視野。在這次行程中,他們最后一次轉身將手握在一起。
在沒有休息、連續走了36個小時后,他們胡子拉碴的面龐被鯨脂熏得黝黑,幾乎垂到肩頭的亂糟糟的頭發上凝結著鹽堿。快到捕鯨站時,也就是時隔近18個月后,他們終于遇到了除自己同伴以外的人——兩個小孩子,已經被他們嚇跑了。三個人就像夢游一般往前挪動,穿過捕鯨站的外圍、穿過黑黑的蒸煮室,朝碼頭走去,這座骯臟的捕鯨站中每件平凡的設備現在都具有了非凡的意義。
救援 1916年5月23日
到達斯特羅姆內斯僅僅三天之后,沙克爾頓、沃斯利和克林便乘「南方天空號」出發奔赴象島。沙克爾頓經歷了人生中最困難的一段時光。
重生 1916年8月30日
象島,天氣晴冷。岸上的人們激動地看著蒸汽拖船越駛越近,大聲歡呼起來。船在距離海岸不足500英尺的海面上拋錨,并放下一只小船。人們認出船上站著身姿強壯、筆挺的沙克爾頓,還有克林。
緊接著,重獲新生般的歡呼爆發出來,人們屏住呼吸靜等沙克爾頓靠近。當他近到可以聽到的距離時,他們齊聲高喊:「大家都很好!」
2點10分
全部轉移完畢
2點15分
全速前進
探險結束了
書摘 | 「我不是一個感情沖動的人……但隨著那些宏偉的山峰漸漸消失在薄霧之中,面對要永遠離開的這片土地,我幾乎無法克制悲傷的感情,因為它慷慨地給予了我們一切,并拯救了我們。我們居住的小屋,已經成為一座寂寞的遺跡,它將變成企鵝遷徙過程中停留的場所,它們將聚集在一起,好奇地打量著它并研究它的起源。親愛的象島,一路走好。」
落幕 1916年10月8日
「堅忍號」探險于1916年10月8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落下帷幕,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火車站,沙克爾頓同本已與他道過別的隊員們送行。這是探險隊中眾多隊員最后一次相聚。
1914年12月5日(100年前的今天),28人乘坐「堅忍號」從南喬治亞島出發,進擊南極大陸。
1916年10月8日,28人歷經近700天,全部獲救生還。這次堪稱英雄年代最后一次壯舉的探險,雖以失敗結束,卻成就了一段史上最偉大的生存史詩。
版權信息:本文大部分圖片和部分文字來自『未讀·探索家』新書《700天極地生還:沙克爾頓南極探險實錄》,該書將于2015年1月上市。更多關于沙克爾頓和「堅忍號」的探險故事,敬請期待新書。
● 史上最偉大的生存史詩,英雄年代最后一次探險傳奇
● 同題材國內首次引進,100年后最值得重溫的探索之旅
● 700天全程實錄,首度公開船員日記和隨行實拍照片
● 面對未知世界的神秘與危險,唯有堅韌信念創造奇跡
如果您鐘意「未讀」此書,可按下圖的指示購買:
序號客服人員微信號
①圓圓mweidujun
②滾滾iweidujun
—投稿或商務合作—
請發郵件至:unreadsky@163.com
— END —
↓閱讀原文:官方微店5折限時預售《700天極地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