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國風電新增裝機不斷創造歷史性新高,以及海上風電的大發展,風電企業站在了新一輪的發展風口。風口之上,風電企業在資本市場上也動作頻繁,沖擊IPO者不斷。
3月29日,風電整機商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一重能”)的科創板申請獲上交所受理,計劃發行不超過3.29億股,募集資金30.32億元。三一重能實控人為梁穩根,同時為三一重工的實控人、董事長。
作為三一集團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核心資產,三一重能曾被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視為實現“再造一個三一重工”這一宏偉藍圖的領頭雁。如今,三一重能的上市之旅正式開啟,公司能否如愿借力資本市場,成為風電領域的“三一重工”?
承載“再造一個三一”重任的風電之子
三一重能的前身是三一電氣有限責任公司,是由三一集團介入風電領域所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在三一集團的戰略調整中,能源裝備板塊被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視為最具成長潛力,也最有可能再造就一個“三一重工”的領域。
與金風、華瑞等風電企業不同的是,在2008年涉足風電裝備之初,脫胎于三一集團的三一電氣便砸下重金制定了“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從增速器、發電機、控制系統到葉片均由三一電氣自主研發、制造。其內部人員曾公開透露,已投資20億元完成了風力發電領域關鍵部件自主研發生產配套的全產業鏈體系。然而,在全產業鏈的重資產模式下,三一電氣的經營壓力逐漸增加,一度進入發展瓶頸期。
2013年,三一電氣更名為三一重能,被視為支撐“再造一個三一重工”戰略落地的核心業務部門。2017年3月,三一重能董事長周福貴公開表示,三一重能將由固有的全產業鏈研發和制造的經營模式,變更為專注于系統集成和控制策略的開發,以及智慧風電場的運營管理。
此后,“輕裝上陣”的三一重能發展步伐逐漸加快。2019年3月,三一重能與烏茲別克斯坦政府達成共同開發1GW風電項目,并通過風電項目帶動當地化風機制造的合作計劃;同年8月,公司拿國家電投黃河公司承建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壓外送基地電源配置項目的165萬千瓦風電項目。
根據公司官網,近年來三一依托其在美國、德國、印度、巴西等4個海外產業園、11家工廠、20余家海外子公司和遍布150多個國家的銷售服務網絡。
據全球風能理事會預測,2020年至2024年全球海上風電仍將高速發展。風電關鍵零部件大型化發展趨勢也日趨明朗,5MW及以上風電機組已逐漸成為國內外主要風電主機廠商的發展重點。
而作為三一集團戰略轉型的核心版塊,三一重能表示爭成為新能源行業的“中國第一、世界品牌”,成為風電領域的三一重工。
通過此次IPO,三一重能擬募集資金30.32億元,用于新產品與新技術開發項目、新建大兆瓦風機整機生產線項目、生產線升級改造項目、風機后市場工藝技術研發項目、三一張家口風電產業園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三一重能表示,隨著下游市場對風力發電機需求量的增加,全球風電產業風力發電機的主力機型走向更大容量成為行業主流發展趨勢。
募投項目建成后,三一重能產品將由陸上2.XMW 低速型風力發電機組、3.XMW中低風速型風力發電機組、4.XMW 中高風速風力發電機組拓展至海上6~10MW新型風機及90m以上葉片技術,將進一步完善公司大兆瓦產品序列;實現年產4975MW大兆瓦風力發電設備的產能;形成最高7MW雙饋發電機的生產能力;新增風電葉片產能1000套/年,提高陸上大兆瓦。
在風電平價上網的大背景下,采用大兆瓦風電機組被視為風電行業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徑。三一重能此次擴產項目主要圍繞大兆瓦風機產品,同時向上游風電葉片延伸,試圖借力資本市場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
搶裝潮火熱,三一重能或仍需“冷”思考
公開資料顯示,三一重能的主營業務為風電機組的研發、制造與銷售,風電場設計、建設、運營管理以及光伏電站運營管理業務,公司具備獨立進行風電場設計、建設和運營的能力,是全球風電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2018年以來,國家風電相關產業政策密集出臺,風電平價上網日益臨近,相關政策通過降低風電上網指導價、風電資源競爭性配置等方式,推動風電平價上網及風電資源配置。根據政策,國內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必須分別在2020年底和2021年底前完成并網發電才能獲得補貼。
為了在風電行業鼓勵政策取消前獲取補貼,在2019年以來的“搶裝潮”下,風電行業需求迅速擴張,風電整機“一機難求”,三一重能業績也實現爆發式增長。
財報顯示,2017-2019年三季度,三一重能分別實現營收15.65億元、10.35億元、14.81億元、50.36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49億元、-3.38億元、1.26億元、6.79億元。
根據國際能源網、風電頭條統計的央企風電項目開發商風電機組項目招標結果,2020年,三一重能總中標規模達1687.5MW,總排名第五。12月15日,華能集團公示華能高龍山二期等十九個風電項目共計2887兆瓦風力發電機組及其附屬設備(含塔筒)集中預招標(標包1)中標候選人,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以186060萬元的超低報價,位列第一候選人。
憑借“低價”戰略,三一重能在本輪“搶裝潮”中收獲了較多的訂單,但總體來看,公司仍與“第一梯隊”存在一定差距。
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統計數據,2017-2019年,三一重能風機銷售業務對應新增裝機容量分別為42.0萬KW、25.4萬KW、70.4萬KW,市場份額分別為2.1%、1.2%、2.6%,排名分別為第11、14、10位。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2020年三一重能風機裝機容量3.72GW,排名全球第10位,其中陸上風電裝機容量排名全球第9位。國內方面,公司2020年風機裝機容量排名全國第7 位,其中陸上風電裝機容量排名全國第6位。
數據顯示,2020年,排名前10位的風電整機制造商中,金風科技、遠景能源和明陽智能三者市場占有率接近49%,“巨無霸”的地位暫時無法撼動。
風電尤其是海上風電快速發展之際,三一重能的IPO可謂踩在了有利的時間節點之上。不過,在行業排名與業務規模尚存劣勢的情況下,三一重能否實現“再造一個三一”之夢,或仍需經歷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