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下面這幾張圖片吧
國企:
央企:
編制:
體制內:
公務員:
事業單位:
大家看了上面幾張圖片有什么感受?
我猜你們應該只是把第一張圖片認真看了
第二張圖片估計也看了,但是看得比較快
后面幾張圖片,你們大概只掃了一眼,手也隨之越滑越快 越滑越快
沒事,這是正常現象
畢竟要是讓我看,我也看不下去
其實,這幾個詞,不超過十句話就可以講明白了
放出這幾張圖片主要是想讓你們對比一下
應該不會有人以為我打算用這幾張圖片來講吧?
下面開始正題吧:
國企——國有企業,股東是國家
所有央企都是國企,區別是:
央企由中央出資,國企由地方zf出資
編制,就是一種資格——
一種“吃公家飯”的資格
需要通過考試才能獲得,
其分為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
有行政編制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公務員,是負責管理的
有事業編制的通常在事業單位工作,是負責干活的
兩者構成所謂的體制內
事業單位,是社會服務組織,
分為很多種,比如老師就屬于教育事業單位的
而國企不是體制內,從業人員無編制
國企不是體制內!
國企不是體制內!
國企不是體制內!
重要的事說三遍
最近一篇很火的新聞說什么
“70%的清北畢業生進體制內”
這是錯的,誤導了不少人
這個70%,
其實是 進國企的 和 進體制內的 之和
不過,由于
進國企和進體制內其實差不多
所以它這個說法,又不能說有什么大問題
甚至有的國企,有著體制內的穩定和體制外企業的待遇
比公務員還香餑餑
例如江蘇電網、云南煙草(非基層)等等
因此,這種說法雖然缺了點嚴謹,
但比較符合大眾的認知:
體制內=穩定+待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