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內向”,我的觀點是,在不確定孩子是不是真的“內向”之前,請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內向”的標簽。
但父母自己可以采用一些量表來去自測一下自己,以看自己是不是屬于“內向者”。而后便是去接受自己的內向性格,并有選擇地發展自己的外向特質。
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是有內向與外向這兩特質的,只不過說,一些人傾向于內向多一點,一些人就傾向于外向多一點。
再就是,倘若成長環境不利于外向性格的發展,那我們就容易變得是外向起來。而這,在成年之后,那是可以有所改變的。
當然了,我們一個人的內向特質,那是不可能強迫著來去做改變的。畢竟,人是有先天氣質的。成人性格特質的形成,不全是家庭環境和后天教育的結果。
最后便是,持有內向特質的人,不一定會是過不好,活不好的。人只有是不曾巧用自己的性格優勢,才會過不好,活不好。在這人世間,有很多的優秀成功者,都是內向者。
所以說,身為父母,要去相信,哪怕孩子性格內向,那也足以撼動世界。這世界,不是外向者在做主宰。
圖:《內向也是一種優勢》
【說明】
該內向自測表源自《內向者的優勢》,在此只作分享所用,如需了解內向者的更多,請讀原著。
其次便是,倘若自己患有精神病,或懷疑自己患有某種精神疾病,請不要將此表作為了解自己的測量表。
其三便是,該表不是拿來診斷的,這是一個“自測”表,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性格傾向。其自測的結果,不等于自己就定是那性格的人兒。
下面有35道題,請將符合自身狀況的陳述的序號,給寫下來。
1、談話時,如果對方比較久才有回應,我會容易不耐煩。
2、我喜歡單獨與人交談,勝過同時與很多人交談。
3、當我跟別人解釋或說明自己的想法時,我會更容易明白自己的想法。
4、我喜歡自己的四周,整齊清潔。
5、我喜歡“直球對決”,迅速采取行動,而非再三斟酌考慮。
6、當我精疲力竭時,我只想回家休息。
7、面對說話速度很快的人,我很容易疲憊。
8、我有屬于自己的獨特品位。
9、如果可以,我會避開大量人群。
10、即使是陌生人,我多半也覺得聊天是件輕松的事。
11、處在人群中過久,我常會感到疲憊,甚至不愉快。
12、當我說話時,其他人多半會好好聆聽。
13、當有人長時間在家里作客時,我會期待他們可以幫忙做些事。
14、執行某個計劃時,我寧可將其安排成數個較小的段落,也不想長時間一次完成。
15、有時在過頻繁或過吵的談話后,我會精疲力竭。
16、我不需要很多朋友,因此我很看重真實、可靠的友誼。
17、我不太會去想別人都在做些什么。
18、我覺得睡眠充足很重要。
19、新的場所和環境,會讓我覺得興奮。
20、突如其來的干擾與出乎意料的狀況,會讓我覺得很累。
21、其他人會覺得我安靜、無聊、有距離感或害羞。
22、我喜歡觀察,而且會注重細節。
23、比起書寫,我更喜歡交談。
24、做決定之前,我多半會充分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25、對于緊張的人際關系,我往往會過很久才會察覺。
26、我有敏銳的審美能力。
27、有時,我會找理由不去參加某個活動或加入某社交場合。
28、我很容易相信別人。
29、我喜歡思考,并對事物剝絲抽繭。
30、我盡量避免在眾多人面前發言。
31、傾聽不是我的長處。
32、有時,他人的期待會給我很大的壓力。
33、我多半能磊落、有氣度地看待對我個人的言語攻擊。
34、我很容易感到無聊。
35、若有特別的事情要慶祝,最好能大規模地熱鬧舉辦,例如讓很多人參與的派對。
在完成之后,就看看自己勾選的題數:
【內向陳述】2、6、7、9、11、15、16、20、21、22、24、27、29、30、32
【外向陳述】1、3、5、10、12、14、17、19、23、25、28、31、33、34、35
與內向、外向無關,只是為了防止你習慣性地回答問題:4、8、13、18、26
如果內向陳述比外向陳述多3個以上,你可能就是內向者;
如果內向陳述與外向陳述數量差不多,是相差兩個以內,那你就可能是個中性性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