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數的認識
1. 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 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理解各數位上的數字表示的意義;知道用算盤可以表示多位數(參見例1)。
3. 理解符號<,=,>的含義,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參見例2)。
4.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進行估計(參見例3)。
5. 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小數和分數,能讀、寫小數和分數。
6. 能結合具體情境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能比較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
7. 能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進行交流(參見例4)。
(二)數的運算
1.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參見例5)。
2. 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能口算簡單的百以內的加減法和一位數乘除兩位數。
3. 能計算兩位數和三位數的加減法,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三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兩位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4.認識小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兩步)。
5. 會進行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運算以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6. 能結合具體情境,選擇適當的單位進行簡單估算,體會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參見例6)。
7. 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8. 能運用數及數的運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參見例7)。
(三)常見的量
1. 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并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 能認識鐘表,了解24時記時法;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參見例8)。
3. 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4. 在現實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克、千克、噸,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5. 能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常見的量有關的簡單問題。
(四)探索規律
探索簡單情景下的變化規律(參見例9、例10)。
(一)圖形的認識
1. 能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幾何體。
2. 能根據具體事物、照片或直觀圖辨認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參見例11)。
3. 能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圓等簡單圖形。
4. 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 會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或圓拼圖。
6. 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了解直角、銳角和鈍角。
7. 能對簡單幾何體和圖形進行分類(參見例20)。
(二)測量
1. 結合生活實際,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 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并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參見例12)。
3. 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
4. 結合實例認識周長,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5. 結合實例認識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厘米2、分米2、米2,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6. 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估計給定簡單圖形的面積(參見例13)。
(三)圖形的運動
1. 結合實例,感受平移、旋轉、軸對稱現象(參見例14)。
2. 能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參見例15)。
3. 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四)圖形與位置
1. 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 給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能辨認其余三個方向,知道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會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參見例16)。
1. 能根據給定的標準或者自己選定的標準,對事物或數據進行分類,感受分類與分類標準的關系(參見例17)。
2. 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了解調查、測量等收集數據的簡單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整理數據的結果(參見例18)。
3. 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體會運用數據進行表達與交流的作用,感受數據蘊涵信息(參見例19)。
1.通過實踐活動,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
2.在實踐活動中,了解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3.經歷實踐操作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所學的內容。
(參見例20、例21、例22)
(此文根據教育部發布《2011數學課程標準》pdf版制作,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