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情緒,一個人在壓力過大時會出現焦慮、業績不夠時出現焦慮、快考試時也會有焦慮感,適當焦慮可以讓人更有動力。但焦慮過度會發展為焦慮癥,嚴重影響到生活和工作,甚至會伴隨著各種軀體癥狀,讓人坐立不安。所以在日常要盡量遠離會導致焦慮癥的原因。
哪些原因會導致焦慮癥?
1、環境誘因
導致焦慮癥的眾多原因中,環境是最常見的一個。各種生活瑣事會讓人壓力大、失落感強,情緒起伏較高導致焦慮,甚至引發焦慮癥,如離婚、失業、健康受損、金融危機等都屬于環境誘因。
2、飲食
不當的飲食習慣也是導致焦慮的原因之一,特別是營養攝取不全使身體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這些會影響神經導致焦慮癥狀出現。此外吸煙喝酒、濫用藥物、暴飲暴食等也會讓人不自然焦慮。有研究發現,過度使用酒精、尼古丁等物質不僅不能緩解焦慮,反而會讓人依賴焦慮。
3、遺傳因素
焦慮癥也和家族史有密切關系,有研究表明同卵雙胞胎中一個人生病,另一個人生病的幾率高達50%。所以父母一方有焦慮癥,孩子患疾病的幾率在25%,若父母雙方都是焦慮癥患者,孩子發病率高達50%。
4、疾病因素
疾病會讓人出現焦慮癥的幾率提高。如甲狀腺機能亢進、腦部腫瘤、帕金森疾病等會讓人情緒不安,壓力過大,焦慮,從而導致焦慮癥。
焦慮癥會給人帶來哪些傷害?
1、讓人更興奮,性格發生改變
焦慮癥患者情緒敏感,比較內向,不敢向往自己的未來,也會伴隨著失眠、抑郁等癥狀。因為不適感讓各種行為異常,性格也因此而發生變化,總容易發脾氣,感覺到絕望。
2、出現不尋常的行為
在癥狀到了嚴重的程度時患者會出現不尋常行為,不管做什么總感覺沒有力氣,會出現自言自語自己對話等情況。
溫馨提示,焦慮癥在近年來的發病率不斷提高,大部分因為工作壓力大,生活環境改變等。所以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面對生活,若發現壓力過大采取措施釋放壓力,讓自己感覺到輕松快樂,從而遠離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