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奇點糕 2022-05-05 10:48
GEN1046雙特異性抗體為提高CPI的臨床療效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決途徑,在阻斷PD-1/PD-L1通路的同時有條件的激活4-1BB,增強T細胞的功能,達到加強療效的效果。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CPI)是近幾年來癌癥治療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改變了許多癌癥患者的預后[1, 2],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對抗PD-1/PD-L1治療抵抗[3]。
俗話說的好,“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若能夠為CPI找一個強有力的幫手,或許能夠解決這部分耐藥的腫瘤。
這不,好消息來了,來自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的Ignacio Melero領銜的團隊在著名期刊《癌癥發現》上發表了雙特異性抗體PD-L1×4-1BB(GEN1046)的臨床前實驗和I/IIa期臨床試驗(NCT03917381)初步結果[4]。
研究發現,對于晚期難治性實體腫瘤患者(很多對CPI耐藥),GEN1046安全性較好,且有效率達到65.6%(40/61)。這一結果提示GEN1046可用于治療對CPI耐藥的患者,填補CPI耐藥患者治療的臨床空白。
論文首頁
4-1BB(CD137)是一種表達于活化的CD4+、CD8+T細胞和NK細胞表面的受體,激活后可活化CD8+T細胞,增加T細胞總數并增強其功能[5]。
雖然4-1BB強激動性單抗(Urelumab)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潛力,但由于具有顯著的肝毒性,因此其臨床應用受限[6]。而另一個4-1BB弱激動性單抗(Utomilumab),盡管肝毒性較小,但作為單藥治療的抗腫瘤活性很弱[7]。
GEN1046是一個基于DuoBody?技術平臺,通過單克隆全人源PD-L1和人源化4-1BB抗體的Fab臂交換產生的PD-L1×4-1BB雙特異性抗體。
GEN1046構建示意圖
研究人員首先在體外研究了GEN1046與靶點的結合能力,發現在0.01-1μg/mL范圍內同時結合PDL1和4-1BB的能力最強。
GEN1046雙特異性抗體還有一特殊之處,即GEN1046的4-1BB激動特性只有在結合至PD-L1+細胞后才會產生,但在無4-1BB結合時也能阻斷PD-1/PD-L1通路。這意味著GEN1046的PD-L1特異性Fab臂能作為經典CPI發揮作用,同時減少了4-1BB受體非選擇性激活所帶來的副作用。
GEN1046的4-1BB激動特性只有在結合至PD-L1+細胞后才會產生
相比于PD-L1單抗、4-1BB單抗(或兩單抗結合)、PD-L1xctrl抗體以及ctrlx4-1BB抗體(或兩抗體結合),GEN1046在體外可顯著促進CD8+T細胞的增殖,并增加促炎細胞因子的分泌(如IFNγ)。
緊接著,研究人員構建了人PD-L1(hPD-L1)和4-1BB雙敲入轉基因C57BL/6小鼠(hPD-L1/h4-1BB dKI小鼠),并將hPD-L1轉染的MC38腫瘤細胞(MC38-hPD-L1)植入小鼠,建立體內腫瘤模型。然后對小鼠給予GEN1046 5mg/kg(每周2次)治療,共給藥3周,以在體內評估GEN1046的抗腫瘤活性。
經治療后,研究人員驚喜地發現,所有荷瘤小鼠均對治療有反應,且相較于對照組,干預組小鼠無進展生存期(PFS)顯著延長。在6只療效達到完全緩解的小鼠中,再次接種MC38-hPD-L1腫瘤細胞不能使這些小鼠產生腫瘤,這表明經GEN1046治療的小鼠可產生免疫記憶。
GEN1046小鼠體內實驗結果
為了進一步表征小鼠體內的抗腫瘤免疫反應,研究人員對接種MC38-hPD-L1腫瘤細胞的hPD-L1/h4-1BB dKI小鼠的腫瘤和脾臟進行了免疫表型鑒定,并檢測了血液內T細胞和相關細胞因子的含量。
研究結果發現,相比于PD-L1單抗治療和對照組的小鼠,GEN1046可誘導小鼠腫瘤內和脾臟內CD3+T細胞浸潤增加,其中大部分是CD8+T細胞,且外周血中IFNγ、TNFα、IL-2和CXCL10濃度增加,這些結果都表明GEN1046在體內具有很強的激活CD8+T細胞的能力。
研究人員還在食蟹猴中進行了毒理學實驗,在GEN1046的劑量達到30mg/kg(Q3W,治療兩周期)后,食蟹猴耐受性良好,未觀察到天冬氨酸轉氨酶(AST)或丙氨酸轉氨酶(ALT)升高。
臨床前的藥效學及安全性研究均表明GEN1046的治療潛力,因此,研究人員在晚期實體瘤患者中開展了臨床試驗。
共有61例晚期實體腫瘤患者(包括12例結直腸癌、9例卵巢癌、6例胰腺癌、6例NSCLC等)參與了此次I/IIa期臨床試驗(NCT03917381),并以9個遞增劑量水平(25-1200mg Q3W)接受GEN1046治療,主要目的是評估GEN1046的藥代動力學及安全性。患者入組前均接受過多種抗癌治療,23例(37.7%)患者既往接受過PD-(L)1抑制劑治療。
藥代動力學分析顯示,GEN1046在輸液結束后很快即可達到峰濃度,在劑量低于200mg Q3W時在體內無明顯蓄積。首次給藥后,不同劑量水平的半衰期為2.3-10.3天。
與臨床前研究結果相一致,GEN1046可顯著增加患者外周血中CD8+T細胞和NK細胞數,并使得IFNγ、CXCL10等細胞因子濃度增加。
GEN1046可顯著增加患者外周血中CD8+T細胞數及相關細胞因子濃度
藥物的安全性分析顯示,GEN1046的總體耐受性良好。共有6例(9.8%)患者出現劑量限制毒性(DLT:25mg,N=1;80mg,N=1; 140mg,N=2;200mg,N=1;800mg,N=1),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伴發熱(4級,N=2),免疫性腎炎(3級,N=1)和轉氨酶升高(3級,N=3)。所有DLT經治療后均恢復且無后遺癥。
43例(70.5%)患者發生了治療相關不良事件(AE),最常見的AE為轉氨酶升高、甲狀腺功能減退和疲勞。
大多數AE為1-2級,17例(27.9%)患者出現至少一次3-4級AE。6例(9.8%)患者出現3級轉氨酶升高,所有患者均未出現4-5級轉氨酶升高和與治療相關的膽紅素升高。除1例患者發生4級甲狀腺功能減退外,其他均為1-2級。
截至2021年2月12日,4例(6.6%)患者仍在接受GEN1046治療,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9.4個月,疾病控制率為65.6%(40/61)。4例患者達到部分緩解,包括1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100mg劑量下)、1例卵巢癌患者(80mg劑量下)和2例NSCLC患者(80和200mg劑量下);36例患者病情穩定。
61例患者經GEN1046治療后效果
在患者體內,同樣可以觀察到GEN1046給藥后外周血中CD8+效應T細胞數增加,以及IFNγ、CXCL9-11等細胞因子濃度增加。
GEN1046雙特異性抗體為提高CPI的臨床療效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決途徑,在阻斷PD-1/PD-L1通路的同時有條件的激活4-1BB,增強T細胞的功能,達到加強療效的效果。
本研究報道的GEN1046臨床前和I/IIa期臨床試驗結果清楚地表明,GEN1046在體內外均具有顯著的激活CD8+效應T細胞進而殺死腫瘤細胞的能力,同時在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尤其是對于CPI治療耐受的患者,GEN1046對這些患者仍具有治療作用。
在本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人員將擴大規模,進一步探索GEN1046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索GEN1046與其他治療方式聯用的策略,開啟免疫治療的另一個時代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