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在盲腸的末端,長約5~9厘米,是人的一種退化器官。
在食草動物中,由于盲腸容納的是多余的食物和含4纖維素較高的草類,故闌尾分泌的物質就有助消化作用。而在人的食物中,含纖維素較高的食物已經不多了。所以,闌尾看上去似乎是一個退化器官,除了誘發闌尾炎癥外,別無他用。
有人對切去闌尾的部分人進行觀察,發現他們在進食纖維素含量較高的食物后,經常會出現腹瀉和消化不良等癥狀,這會不會是由于喪失了闌尾二導致的結果呢?
闌尾已經沒有消化功能,在人體中扮演的似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雖然闌尾管壁內淋巴小結十分豐富,有抵御病菌、產生免疫功能的作用,不過到了成年以后,這種作用已日漸衰落,在整體中影響很小。
闌尾很容易發炎。這是由于它的外形卷曲,內腔狹窄,開口到盲腸的通道容易遭到食物殘渣、蛔蟲、糞石的阻塞。當出口遭到堵塞時,闌尾管壁部膜不斷分泌的黏液就會堆積,腔內壓力增高,引起充血、腫脹、發炎。
闌尾既然容易發炎,又不具消化功能,雖然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但并不占有重要地位,切除以后,對人體也無明顯的不艮影響。但是,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發展,闌尾已被用作修補缺損尿道的新材料。
只要將闌尾兩端截斷,就是一段通道。這段通道有完整的黏膜層、肌肉層和漿膜層,周圍結締組織不容易生長侵入。將闌尾移植修補尿道缺損,重新形成狹窄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少了。若將患者自身的闌尾移植到尿道,也是一種自體器官移植,并且能消除移植后的排斥反應。
由于闌尾腔細小,食物殘渣和糞石等容易掉入腔內,堵塞管腔引起發炎。闌尾對人體的作用不大,故患闌尾炎后,可以將它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