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嘉興柯橋區立新花園的一間小屋里,住著103歲的老太太沈鳳金。認識她的人都說她身體健康,精神狀態也不錯。雖有些耳背,但與人交談時聲音洪亮,思維清晰。筆者來到這里時,她70歲的小女兒楊榮娟正在水池邊洗碗,而沈鳳金則坐著和她講話。見到筆者到來,這對母女都說要讓筆者評評理。
生活節儉,記憶力好
兩個老人正在爭論夜晚該不該開空調的事情。楊榮娟怕熱,夜里不開空調便睡不踏實,而沈鳳金卻認為空調開著浪費電。楊榮娟立刻說自己愿意出這個電費,沈鳳金接口說自己怕冷。二人你一言我一語,沒能爭出個結果。“絕不是怕冷的緣故,她就是節儉慣了,哪怕我說我出錢,她也不愿意開空調”,楊榮娟說。
沈鳳金從前一直是家中的管事家長,她養育了四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家里的大事小事總是她說了算。如今已經103歲了,她仍能把家中的每一樣東西都記得清清楚楚。有一回,家中有一小碗菜餿了,楊榮娟想也沒想就將它倒掉了,結果沒過多久,沈鳳金便發現少了一碗菜,毫不客氣地詰問她,認為她浪費食物。
因為節儉,沈鳳金日常開銷很小,大部分支出都是子女負擔的。她自己的存款則由孫子楊國民保管,每次口袋里錢不多了,她便會開口問楊國民要錢,還要把家中的開支一條一條報給她聽,儼然一副還在當家做主的模樣。
“我每次來,第一天她都會很客氣,跟我說:'你坐一坐,電風扇吹一吹,不要累著了。’第二天開始就嫌棄我,怪我開空調太冷了,老是開燈浪費電。我都是做外婆的人了,小時候聽她的,老了還得聽她的。”即便如此,楊榮娟仍盡心盡力地照顧著母親。沈鳳金時不時會想到要吃什么菜,都會告訴小女兒,小女兒便會買好菜,第二天做好給她送過來。
身體健朗,胃口很好
沈鳳娟老人身體依舊健朗,除了患有高血壓需要長期服藥外,老人沒有其他疾病,也很少感冒著涼,這讓家人們都覺得非常有福氣。
老人72歲時,楊國民的兒子出世。那時楊國民家中還承包著10畝地,他大部分時間都要在田間勞作,沈鳳金便主動提出照顧曾孫。“我奶奶身體還非常好,我的小孩子她照顧得很好,給我們減輕了很大的負擔。”楊國民說。
到96歲時,沈鳳金的生活依然可以完全自理,還能自己燒飯和洗衣服。白天,沈鳳金偶爾會拄著拐杖出去散散步,能走個幾十米遠。周圍居民見了,都稱贊她身體好。
沈鳳金特別能吃,是名副其實的“干飯人”。老人愛吃肉,豬肘子和鴨腿是她的最愛。每頓正餐至少能吃一碗大米飯,要是吃高興了,還能再添上半碗。
五代同堂,后輩孝順
沈鳳金子女眾多,大女兒和二兒子都在外地生活,不能常常見到。年邁的老人總喜歡藏些東西留給記掛的人。中秋節時,沈鳳金收到了幾盒月餅,自己小心地藏在柜子里,盼望著大女兒和二兒子回來時,把月餅分給他們吃。
兒女也都很重視她的養老問題。年紀大了之后,她先是在大兒子和二兒子家輪流居住。大兒子去世后,子女們輪流接走老人照顧,原本該大兒子的撫養義務則由其子楊國民接力。
三四年前,沈鳳金開始覺得上下樓梯吃力,大家便合資在二女兒所在的立新花園小區租了一處房子并簡單改造,不再需要上下樓梯,出門便是平地,夏天傍晚時分,沈鳳金可以在門口乘涼,天冷時候,沈鳳金也可以在門口坐著曬太陽。心情好時,還能拄著拐杖在住處附近轉悠轉悠。
擔心老人夜里的安全問題,二女兒和小女兒輪流陪她同住,其他沒時間親自照顧的子女,也會出錢贍養。家人們在小屋里安上了空調、電視機、電風扇、馬桶和洗漱臺等。前不久,沈鳳金在家中摔了一跤,所幸并無大礙,但這讓楊國民十分擔憂,很快就請人在馬桶邊裝上了無障礙扶手,方便她如廁后安全地站起來。
文/黎淑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