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相當于人體的中心工作室,只有心臟維持正常的功能,全身各個器官組織才能夠得到充分的氧氣和血液供應,一旦心臟出現問題,各個器官都會因為缺血和缺氧出現問題。正是因為心臟的責任重大,心臟出現問題的幾率也比較高,使心臟病患者的發病幾率一直居高不下,心臟病患者除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合理的用藥,在飲食方面也要特別注意,因為飲食不當也可能會對病情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心臟病患者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哪些細節?
1、避免吃太飽
如果每頓飯都吃得太飽,血液就會大量的涌向胃部,從而導致心臟跟大腦出現供氧供血不足的情況,同時還有可能會導致血管痙攣,促使心臟病以及心肌梗死的發生幾率有所提高。因此心臟病患者的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每頓飯以七八分飽為宜。
2、戒酒
乙醇以及咖啡因等物質會增加心肌的耗氧量,也會對血管造成損傷,如果心臟病患者經常大量喝酒,則會增加心絞痛的發生幾率,另外心臟病患者也不可以抽煙,因為香煙當中的尼古丁同樣會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同時也會對血管的上皮造成損傷。
3、導致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
心臟病患者平時還要少吃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比如油條、煎包、炸雞塊、烤鴨等等,要不然則會導致血脂增高,使血糖的含量快速的增加,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嚴重時甚至會引起血栓,對病情產生不利的影響。
4、減少鈉鹽的攝入
高血壓是導致心臟病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心臟病要很好的控制血壓,除了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合理的服用降壓藥物之外,在飲食方面也要控制鈉鹽的攝入量,一般每天的攝入量不能夠超過6克,要不然則會因為水鈉潴留而導致血壓升高,對心臟病患者產生不利的影響。
5、控制精制糖類的攝入
心臟病患者平時要盡量少吃含有精制糖的食物,比如蛋糕、點心、含糖飲料等等,因為這些食物當中的熱量比較高,當熱量無法被消耗的時候則會轉化為脂肪,引起肥胖,使血脂和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的發病率。
溫馨提示
心臟病患者平時每頓飯都要以七八分飽為宜,而且要及時的戒煙戒酒,盡量避免吃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物,同時要減少食鹽的攝入量,精制糖類的食物也要嚴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