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患大大小小的病,最常見的是感冒、腹瀉和疼痛等。大部分小疾病抗抗就過去了,但抗不過去就要服用藥物。是藥三分毒,雖然藥物能治療疾病,但也會給身體帶來副作用,尤其是對肝臟的損害較嚴重,用藥不當可能會造成藥物性肝損傷。
為什么藥物會造成肝損傷?
藥物本身、藥物代謝產物可刺激肝臟組織,從而造成肝功能異常;過敏體質者用藥后易發生過敏反應,損害免疫系統,從而導致肝損害。藥物性肝損傷根據病因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性肝損傷,也就是藥物和藥物代謝產物毒害肝臟。藥物被消化道吸收后,經門靜脈進入肝臟產生反應,促使藥物轉化成易排出物質,部分藥物可影響肝臟中蛋白質合成以及膽汁分泌,從而造成肝損傷;部分藥物代謝時可產生有害物質,毒害肝臟。直接性肝損傷一般是對藥物產生依賴性,易被預測。另外一種是間接性肝損傷,因為對藥物產生過敏反應,為對應過敏而作出免疫反應,從而傷害肝臟,誘發藥物性肝損傷。
哪些藥物會傷肝?
1、抗生素
在我國存在濫用抗生素的現狀,多種抗生素會傷害肝臟,尤其是氯霉素、大環內酯類以及四環素等,用藥劑量過大易造成藥物性肝損害。
2、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
研究發現,長時間服用胺碘酮和甲基多巴等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易造成肝細胞和膽管損害,嚴重時可發展成肝硬化或肝衰竭。還有,抗腫瘤藥物、避孕藥以及降糖藥物等同樣也會傷肝。
3、解熱鎮痛藥
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常常用來退熱止痛,大劑量服用易導致肝損害。尤其是對乙酰氨基酚用藥量過大易造成急性肝衰竭。
4、治療消化系統的藥
某些治療胃病的藥物,比如門冬酰胺酶、西咪替丁等,同樣也會造成藥物性肝損害。
溫馨提示
急性藥物性肝損傷發病急,及早停藥就能恢復,但嚴重時可能會造成黃疸和出血,甚至導致肝衰竭和肝性腦病,因此應積極預防。用藥期間應定期監測肝功能,一旦發現肝損傷應立即停藥;同時應多注意休息,做到勞逸結合,這樣能減輕肝臟壓力,提高肝臟代謝能力,促進藥物代謝;適當的補充維生素和優質蛋白質,能促進肝細胞修復和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