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飽餐后,特別是吃完午飯后總是不停的打哈欠,大腦渾渾沌沌,好想躺在床上舒舒服服的睡一覺,這是大多數人的生活常態。午飯后常常犯困、明顯感覺到疲憊,可能跟以下幾件事有關。
為什么午飯后易感覺到昏昏欲睡?
1、活動量少
堅持運動的人群精力充沛,飯后很少出現犯困的情況。若每天的活動量少,長時間坐著不動,那么午后易犯困。
2、攝入太多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能促進身體生成血清素,血清素在體內發揮著兩種功能,一種是調節情緒,產生積極的思維;一種是平衡睡眠周期。因此攝入太多碳水化合物易產生困倦感,尤其是從精致白米面、糕點和飲料中獲取的精制碳水化合物。
3、不良的睡眠習慣
睡眠差是造成困倦的主要因素,比如昨晚睡眠時間不足6個小時、睡得太晚或睡眠質量差等。
4、暴飲暴食
午餐暴飲暴食易犯困,因為飯后血糖會急劇升高,葡萄糖升高后可消耗太多能量,從而導致疲倦。另外,吃得太撐會使得大量血液流向胃腸道完成消化和吸收,大腦相對缺血缺氧,因此飯后易犯困。
5、攝入太多色氨酸
色氨酸同樣刺激血清素生成,此類營養素存在于高蛋白質食物中,比如豆類或豆制品、各種肉類和蛋類以及奶制品中,所以應控制食用量,這樣能避免午后犯困。
6、吃助眠的食物
生活中多種食物能促進睡眠,比如獼猴桃,其中含有的抗氧化劑可刺激血清素生成;堅果和櫻桃中含褪黑素可促眠。
7、患有疾病
飯后有明顯的困意,不睡覺就受不了,也有可能是疾病,常見于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和乳糜瀉以及貧血等;也有可能是乳糖不耐受或過敏、睡眠呼吸暫停等。
溫馨提示
平時應控制好飲食量,一頓飯吃七分飽就行,這樣能減慢消化速度,防止出現腹脹而產生疲乏感。遠離垃圾食品,其中含有的精制糖和反式脂肪、添加劑等會使得血糖波動幅度大,易出現嗜睡。飯后不能立即坐著,不妨戶外散步幾分鐘,能增加血液中氧氣含量,同時也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食物消化,緩解疲勞感。中午打盹20~30分鐘,不僅僅消除疲勞感,而且提升反應能力。適當的咀嚼無糖口香糖,同樣也能保持清醒和警覺,幫助改善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