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說現代社會是男女平等的時代,但想要真正的男女平等又談何容易?
特別是當牽涉到關于生育的問題時,男性和女性都會各成一派,站在絕對的對立角度上。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女性在生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受精卵想要發(fā)育成胎兒、順利降生,必須要在女性子宮內著床發(fā)育38周左右,其中女性所遭受的孕期種種痛苦可想而知!
早孕反應、身材改變、妊娠紋出現,這都是女性孕期需要經歷的過程。而接下來,臨近胎兒出生、分娩時,女性還會承受更大的分娩痛苦。即便是現如今有剖宮產、無痛分娩等方式,但女性也會承受刀口帶來的疼痛感,無痛分娩也并非是完全無痛!
所以,有很多女性都曾幻想過,能不能有一種方式,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完成代替女性懷孕、生產的過程?
你以為這是幻想嗎?錯!
真的有一種方式既能夠代替你懷孕,又能讓你免受痛苦,它就是:人造子宮!
醫(yī)學上對于人造子宮的研究其實從沒有停止過,不過實驗對象還是停留在了動物身上。
但是,從2019年荷蘭的研究人員想要有新的突破,研究團隊斥巨資290萬歐元,就是針對了人類的人造子宮研究,這意味著一旦研究獲得成功,不用女性朋友再懷胎十月,也能生出寶寶!
其實,關于人造子宮這一點的設想,早在1924年的英國就有人提出了,遺傳學佳哈爾登曾經預言,到了2074年將會有70%的嬰兒會通過體外孕育誕生,這也是關于體外培育的最早設想。而在1969年,法國科學家將早產羊羔放在了人工子宮內培育,羊羔最終存活了下來!
2018年來自于荷蘭的科學人員,邀請藝術家們對人工子宮進行了模型創(chuàng)造,還標注了所謂的詳細工作原理。研究人員的計劃,就是將在2025年完成相關實驗,然后開啟臨床應用!
按照研究人員的設想,人造子宮內需要有類似于母體羊水的液體,同時還要具備完善且正常運轉的血液循環(huán)功能,此外胎兒的臍帶將會與人工胎盤相連接,接受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將人造子宮完全打造成與母體子宮環(huán)境一致的狀態(tài),甚至是還可模擬母親的體溫和心跳!
這一想法一經問世,確實是非常大膽和新穎。不過,這也讓不少人擔心,未來人類具有的生育功能會因此逐漸退化,變成生育工廠化模式。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是多余的,這些技術最終是否能取得成功,完全就是一個未知數!
從技術層面來看,人造子宮非常不成熟,只能是在孕育的最后階段,發(fā)揮少部分子宮功能,提高早產兒的存活幾率。
就現在的醫(yī)療技術而言,人造子宮完全不足以支撐整個孕期。而且,在心理學家看來,胎兒在母體發(fā)育的過程中,不單單是獲取了營養(yǎng),母體外的胚胎和正常生育的胚胎究竟有什么不同,其實都是未知數。
更為關鍵的是,人造子宮一旦研究成功,其所面臨的倫理問題,也會直接沖擊現有的道德觀念。
因此,相關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人造子宮真正營養(yǎng)就困難重重、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路要走,而至于這一研究是否會中途夭折,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