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藥品時,退熱藥和感冒藥一般做為推薦備藥的首選品種。
然而市面上,形形色色的退熱藥、復方感冒藥溢出屏幕,這時候困惑來了,到底該選哪種?
做個簡單的歸納,以下表常見藥品為例:以對乙酰氨基酚(通用名)為主要成分的泰諾林(商品名),包括了對乙酰氨基酚的片劑、緩釋片劑、滴劑、混懸滴劑、口服溶液;除了泰諾林,還有名為泰諾(商品名)的復方感冒藥,其主要成分卻成了酚麻美敏,也包括了片劑、混懸液、咀嚼片等不同劑型,此外還有美林,散利痛,等等。
以上品種也只是常見退熱藥、感冒藥一部分,是不是已經開始傻傻分不清了。所以,居家備藥或者出現陽性癥狀需要緩解時,我們如何選擇合適的藥品呢?不用擔心,下面我們具體的來聊聊。
明確癥狀和需求,選擇合適的主藥成分
退熱藥往往是含有單方的解熱鎮痛藥(即非甾體抗炎藥)成分的藥物。
常見的包括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還有不常使用的洛索洛芬(最主要的適應癥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可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解熱鎮痛)、阿司匹林(大劑量0.3-1g才有解熱鎮痛的作用)。比較推薦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進行退熱止痛。
復方感冒藥中,常常加入有其他藥理機制的藥物,可以起到同時針對多種癥狀的緩解。
(1)如酚麻美敏,由對乙酰氨基酚、偽麻黃堿、右美沙芬和氯苯那敏四種成分按照一定比例組成。
(2)如散利痛,由對乙酰氨基酚、異丙安替比林、無水咖啡因組成。
(3)如日夜百服嚀(氨酚偽麻美芬片/氨麻美敏片II)),該藥分為日片和夜片,日片含對乙酰氨基酚,鹽酸偽麻黃堿,氫溴酸右美沙芬。夜片中除了日片所包含的藥品種類外,還加入了馬來酸氯苯那敏。而馬來酸氯苯那敏具有嗜睡的副作用,因此在夜間使用最為合適。
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實際的癥狀來選擇合適的藥物。如果僅僅是出現了發熱、頭痛、肌肉痛、喉嚨痛的癥狀,我們可以選擇單方的對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即可。如果同時還伴有咳嗽、鼻塞、流涕等癥狀,我們可以選擇相應的復方感冒藥。如果白天需要工作保持比較好的工作狀態,而夜間睡眠困難,則可以選擇含有或者不含有氯苯那敏成分的制劑。
關于退熱藥的安全性,你需要知道:
最近網絡上一直有傳言: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導致急性肝損傷。
有原因分析是多種退熱藥同時服用,導致藥物服用過量,產生了肝損的不良反應。那么我們在服藥過程中如何保證用藥的安全有效呢?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藥物經口服用之后,存在著吸收分布的額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不能因為剛吃完藥物感覺未起效就自行加量。
其次,藥效存在個體差異,大部分人而言退熱藥效果差不多,但是小部分可能對某種退熱藥更敏感。通過自行加量并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
對乙酰氨基酚過量會導致肝損,那服用布洛芬不就行了么?當然不是,布洛芬過量服用會導致腎損傷。同時,對乙酰氨基酚與布洛芬都有一定的胃腸道不良反應,因此,如果布洛芬長期與對乙酰氨基酚合用會增加對腎臟的毒副作用,會增加胃腸道不良反應,導致胃潰瘍。對于布洛芬的說明書明確提及可餐中或者餐后服用,減少對胃刺激。
因此,我們服藥過程中,都不能隨意加量,忽略了藥物其他方面的不良反應。下表列舉了相應藥物的最大日劑量和使用的注意事項:
此外,在居家備藥過程中,存在很多中成藥或者藥名中主要成分不明顯的藥物當中,都添加了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熱藥的成分,例如維C銀翹片、感冒靈、小兒退熱栓等等。如同時服用,建議及時閱讀說明書,或者咨詢藥師或醫師。
特殊人群服藥,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首先在第一部分,我們列舉了很多的藥物劑型,如片劑、緩釋片劑、滴劑、混懸液、口服溶液等。對于成年人而言可以選擇片劑、緩釋片劑,對于服藥依從性不高的兒童來說,可以選擇滴劑、混懸液、口服溶液等,此外直腸栓劑也是個選擇。
對于嬰幼兒,大于3個月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大于6個月可使用布洛芬。對于孕婦退熱,可以選擇對乙酰氨基酚。對于哺乳期的媽媽們,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可以使用,但是要注意服藥與哺乳的時間盡可能間隔開,減少藥物的蓄積。
最后藥師再次提醒大家,適度備藥合理用藥,注意休息增強免疫。充分了解藥物,打有準備的仗,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作者:李潔 祝德秋(同濟醫院藥劑科)
編輯:李晨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