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的幾種病因
原發性糖尿病的病因形成是多方面的,根據我長期患糖尿病及為患者治療過程中發現,原發性糖尿病與以下因素有密切關系。
1.遺傳基因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孟德爾遺傳。目前已知4種單基因變異可引起2型糖尿病:
①胰島素基因突變。由于密碼區的點突變,導致胰島素肽鏈上氨基酸密碼的改變,產生氨基酸排列順序異常的胰島素分子。
②胰島素受體基因突變。目前已發現40余種點突變,臨床上可分為A型胰島素抵抗。
③葡萄糖激酶基因突變。現已發現20余種點突變,與2型糖尿病的亞型,即成年發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關。
④腺苷脫氨酶基因突變。其基因多態性亦與成年發病型青少年糖尿病有關。
第二類是非孟德爾遺傳。目前認為,大多數2型糖尿病屬非孟德爾遺傳,為多基因遺傳疾病。
第三類是線粒體基因突變。這是目前國際上唯一能進行發病前正確預測的一類糖尿病。早幾年,我國就已經在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建立了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分子生物學診斷機構,可以用分子遺傳學方法在基因水平診斷2型糖尿病亞型,并且已經在基層醫院開展診斷工作。
糖尿病的發病因素除了遺傳易感性外,還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在各種環境因素中,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誘發因素。過度肥胖的危險在于,體重越重就需要越多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在正常水平,胰島素很可能會由于超負荷運作而變得失去功能。有一種向心性肥胖危險性更大,這是一種腰圍與臀圍的比例大于0.9的肥胖。
糖尿病患者親屬中的糖尿病發病率要顯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親屬。夫妻雙方均為糖尿病患者,其子代的患病率達15%~25%。遺傳因素導致的糖尿病,有的患者母親今年已經85歲,她56歲就得了糖尿病,家5口人就有3個人患糖尿病,這就是典型的遺傳因素所致。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1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當具有糖尿病易感性的人感染了腦炎、心肌炎及柯薩奇B4病毒后,病毒可直接侵犯胰島B細胞,使之發生急性炎癥、壞死繼而喪失功能,引起糖尿病。一般病毒感染本身不會誘發糖尿病,它僅可使隱性糖尿病外顯,大多數患者由于不能控制飲食血糖長期居高不下才轉化為臨床糖尿病。這類患者只占糖尿病患者的極少數。
對于2型糖尿病,任何感染(尤其是化膿性感染)都可使胰島素需要量增加,使隱性糖尿病外顯,如葡萄糖耐量異常(又稱無癥狀糖尿病)化學性糖尿病轉為臨床糖尿病,并使原有病情惡化。所以,感染因素可起到誘發和加重糖尿病的作用;感染可促進機體代謝,使胰島素需要量增加,糖尿病加重;感染還使原有糖尿病惡化,抑制胰島,減弱其分泌能力。
3.肥胖原因。糖尿病發病率與肥胖成正比,是糖尿病發病的普遍規律,為世界所公認。據統計,身體肥胖者的糖尿病患病率為28.2%,非肥胖者僅為2.6%,超重的各個年齡組糖尿病的發病率高于非超重者,并有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根據國外的一些權威機構研究表明,30%~40%的糖尿病患者都是肥胖超重者。同時“三高患者”即血糖高、三酰甘油高膽固醇高,這部分人約占30%。當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體重減輕后,其糖尿病也隨之減輕。
4.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橋本甲狀腺炎、重癥肌無力、惡性貧血等。根據醫學臨床概括為以下4個階段:
第一階段:巨噬細胞是白細胞中活躍的“武裝巡邏兵”。通常,巨噬細胞恪盡職守,它主要負責清掃血液中老化的細胞、碎片和外來的微生物,并為非自體物質標上記號。1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胰島B細胞被錯誤地標記為外來物,免疫細胞便視其為敵人而進行攻擊。
第二階段:起初被巨噬細胞直接破壞的胰島B細胞數量并不多,然而當一種名叫輔助T淋巴細胞的免疫細胞發出求援信號,被召喚來的大規模援軍則會對胰島B細胞造成毀滅性的攻擊。
第三階段:輔助T淋巴細胞召集一種叫B淋巴細胞的免疫細胞加人戰爭,并刺激其他T淋巴細胞分泌一種重要的細胞激素一白介素,這種激素有調節免疫系統作用,也會使白細胞數量成倍增多。
第四階段:B淋巴細胞迅速增多,數以萬計的B淋巴細胞以抗體為武器共同作戰。當兵工廠準備就緒時,另一支精銳部隊也已經到達準備作戰。它們就是殺手T淋巴細胞。通常,它們的作用是攻擊病毒或者細菌,用化學方式刺破其細胞壁,使內容物散出將其破壞。
研究者已經發現,1型糖尿病患者體內活躍的T淋巴細胞數量增多,T淋巴細胞的作用和數量異常,與許多自身免疫疾病有關,如多發性硬化癥和青少年風濕性關節炎。對1型糖尿病患者來說,除殺手T淋巴細胞外,一些分泌白介素或者其他細胞激素的免疫細胞也會攻擊胰島B細胞。
5.應激反應。各種應激可通過垂體-腎上腺軸等刺激肝糖原分解,糖原異生增加,而使血糖升高。臨床的例子很多,如多種感染、心肌梗死、外傷等情況下皆可使糖耐量減低,血糖增高,甚至發生酮癥酸中毒。在應激狀態下,由于腎上腺髓質及皮質激素分泌過多,交感神經受刺激而誘發糖代謝紊亂。應激作為一個反應系統,是通過生物反饋調節控制完成的。當機體受到強烈刺激時,應激反應主要由神經、內分泌改變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強烈興奮、抑制,多數應激反應的生理變化和外部表現都與這兩個系統的強烈興奮、抑制有關。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在應激時的興奮可產生一系列代謝和功能的改變,促進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多是應激最重要的一個反應,糖皮質激素促進蛋白質分解,使氨基酸轉移至肝,糖異生過程得以大大增強。同時糖皮質激素在外周組織抑制葡萄糖的促進糖原分解,升高血糖,促進脂肪動員,使血漿中游離脂肪酸增加,從而保證了應激時機體對能量需求的利用增加,從而使血糖升高。糖皮質激素還對兒茶酚胺、生長素及胰高血糖素的代謝功能起容許作用。
6.妊娠因素。育齡婦女多次妊娠后,有時可誘發糖尿病。中年以上婦女經多次妊娠后,進食多、活動少、身體肥胖,更易誘發糖尿病。多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前糖耐量正常,妊娠期間出現糖尿病,妊娠結束后糖耐量恢復正常,所以妊娠對糖耐量的影響很關鍵。妊娠期間高胰島素水平是胰島素抵抗即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的標志之一。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內分泌和代謝變化是造成這種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妊娠期間,大量升糖激素產生,如垂體激素、胰高血糖素胎盤生乳素和甾類激素等。妊娠期間,血液中三酰甘油和游離脂肪酸的濃度增加,二者可以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和功能。胎盤分泌胰島素酶,可以降解胰島素。在糖耐量正常的妊娠婦女,上述機制相互作用的結果使血糖和糖耐量保持正常,而對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上述機制中任何一個環節異常,均可以導致糖尿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