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治療貫穿于糖尿病整個治療期,無論是早期還是中晚期,合理的飲食方案有助于控制血糖,減少用藥劑量。糖尿病患者在飲食方面并沒有太多的要求,也無需盲目忌口,日常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就有可能讓血糖逐漸平穩。
糖尿病患者需遵循哪些飲食原則?
原則一、吃動平衡
飯后不能坐著或躺著,需等30~60分鐘后適當的運動,如緩慢散步、做伸展運動或打太極拳等,這樣能防止餐后血糖升高。
原則二、主食定量
粗糧和細糧搭配著來,雜豆類和全谷物應占到主食的1/3,不能一味的吃白饅頭、白米飯、面條等。日常煮粥時可以加入鷹嘴豆、燕麥或玉米粒等,也可以把薯類當做部分主食食用。
原則三、多吃蔬菜
多吃綠色蔬菜,如西蘭花、小油菜、芹菜和菠菜等,通過低油、少鹽的方式來烹調。綠色蔬菜中不僅含多種維生素,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飽腹感較強,升糖指數慢,能延緩血糖水平升高。
原則四、適當吃肉類
糖尿病患者應選擇雞胸肉、去皮的鴨肉或鵝肉、魚蝦肉等,少吃或不吃豬肉、牛肉和羊肉;遠離加工肉類,包括火腿腸、臘肉、咸魚和培根等。
原則五、不能缺少豆奶類
糖尿病患者應適當的補充蛋白質,除了從肉類獲取外,也可以選擇水煮雞蛋和脫脂牛奶、豆類及豆制品等。每天應喝200~500毫升牛奶,吃一小把原味堅果。
原則六、多喝水
養成多喝水的好習慣,一天的喝水量不能低于1200毫升,尤其是睡覺前和早晨起床時。必須遠離奶茶、碳酸飲料和果汁等,以免使得血糖急劇升高;當然也不能喝太多酒,尤其是空腹喝酒,以免誘發低血糖。
原則七、細嚼慢咽
早午晚餐應定時定量,感覺到七分飽就行,兩餐之間合理加餐,這樣有助于控制血糖。吃飯時應細細咀嚼,一餐飲食不能低于20分鐘。適當改變吃飯順序,先喝清淡的湯,再吃綠葉蔬菜和低脂肉類,最后吃主食。
溫馨提示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尋求專業的營養師來制定個體化的營養方案,這樣有助于血糖平穩。糖尿病患者光依靠飲食控制還不夠,需配合運動,選擇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配合力量訓練,這樣能甩掉多余脂肪,增加肌肉占比,減輕胰島素抵抗,從而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