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
絞
痛
很多寶爸寶媽來到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門診,常常咨詢“寶寶總是夜里不停地哭鬧,臉憋得通紅,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經詢問寶寶飲食、精神反應和大便情況,都沒什么問題,根據這些情況,醫生推斷可能是“嬰兒腸絞痛”。
嬰兒腸絞痛表現為 健康嬰兒難以安撫的煩躁或哭鬧行為,通常于2周齡發作,6~7周齡為發作高峰,3~4月齡自行消失。大約20%的小嬰兒受其困擾, 隨著年齡的增長,腸絞痛癥狀會自行消失。
嬰兒腸絞痛的表現
嬰兒腸絞痛是一種行為綜合征,可表現 有突發的、長時間不能安撫的哭鬧、痛苦的面部表情、腹脹、排氣增多、面部漲紅以及兩腿蜷曲、握緊拳頭等。
目前嬰兒腸絞痛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 胃腸動力異常、腸道菌群失調、乳糖不耐受以及心理社會因素等都可能參與嬰兒腸絞痛的發生。
此外,還可能與 胃食管反流、食物過敏、睡眠問題、煙草暴露以及自主神經系統的失調有關。
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腸絞痛
根據羅馬IV臨床診斷標準,需滿足以下條件:
1、癥狀開始和停止的年齡段<5月齡。
2、由照料者反映,嬰兒出現反復、長時間的哭鬧、煩躁或易激惹,且均無明顯原因、無法預防或者解決。
3、嬰兒無生長遲緩、發熱或生病的跡象。
此外,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非鎮靜性、舒緩性動作,如有節奏地搖擺和輕拍(約每分鐘1~3次)可以使放下后會很快恢復哭鬧的嬰兒安靜下來,這樣的安撫手法也支持腸絞痛的診斷。
如何處理嬰兒腸絞痛
90%以上的嬰兒腸絞痛病例中,嬰兒腸絞痛并不會對嬰兒身體造成威脅,但照料者需要順利度過孩子生長發育所經歷的這個挑戰期。
01
護理:首先安撫父母的焦慮情緒,嬰兒腸絞痛并非由于某些疾病或父母自身忽視所致;其次,將父母注意力轉移至如何給予嬰兒更適當的護理,包括減少刺激、增加更有效的撫慰,比如進行順時針的腹部按摩、輕拍或者輕搖嬰兒等。
02
喂養:母乳喂養是最適合嬰兒的喂養方式,喂養后斜抱拍嬰兒后背,以便嬰兒打嗝排出胃內氣體。當嬰兒存在大便稀,懷疑乳糖不耐受時,需添加乳糖酶。如果懷疑牛奶蛋白過敏時,應及時就診進行診斷和干預。
03
抗膽堿能藥物、中藥、補充益生菌或者針刺推拿等治療效果未獲得肯定,治療過程需謹慎。
嬰兒腸絞痛是良性、自限性的,家長可以在家觀察寶寶情況。但是如果 有以下情況,建議到醫院就診。
1.頻繁地嘔吐,或伴有血性嘔吐物;
2.發熱;
3.便血;
4.生長、發育不良;
5.腹部包塊或者腹部拒按表現;
遇到上述情況,需要到醫院進行病史詢問、查體,完善必要檢查,如血常規、便常規、B超、腹部X光,必要時完善內鏡檢查。
文章 兒科 王健
排版 宣傳中心 于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