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癥、無藥可治、身體不聽使喚……這些都是大家對帕金森病談虎色變的原因,其實,這樣的理解并不完全正確,我接觸到的很多帕友們,經過科學合理的治療,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甚至和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那么,帕金森這種病到底是怎么樣的呢?它背后的發病原理,發病時的癥狀等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開帕金森疾病的神秘面紗。
帕金森病(簡稱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以上。據統計,我國65歲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約為1.7%,并且這幾年這個數據呈現升高的趨勢。
幸運的是,大部分患者都是散發病例,僅僅只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遺傳史。
不幸的是,目前醫學界還沒能夠真正研究出PD的發病原因。但是,根據推斷可以認為,環境因素、氧化應激、遺傳因素、老齡化、蛋白質穩態失衡及代謝穩態失衡等多因素都可能會導致帕金森疾病的發生。
這些因素會改變中腦黑質區域的多巴胺能神經元蛻變死亡,導致腦控制中樞“紋狀體”的多巴胺含量減少,引發紋狀體運動調控功能障礙,主要就表現為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障礙等等。
當然,不是說有上述的癥狀就一定是患了PD,也不是說沒有上述癥狀就沒有患PD,一切還是要以具體的診斷為依據。
不過,綜合來看,帕金森患者主要有這些具體癥狀:
身體一側的手腳不受大腦控制的抖動,特別是在靜止時明顯,運動時減輕。運動緩慢,看似常規的手腳動作表現困難,甚至出現行走不穩,容易摔跤的情況。在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上動作表現明顯變慢,比如扣紐扣、穿襪子、系鞋帶等等。嗅覺障礙、睡眠障礙、焦慮和便秘也是早期PD的典型癥狀。不過依然是那句話,一切還得靠醫生具體的診斷為準。如果很不幸真的患病了,那是否就意味著到了生命的盡頭呢?
其實,最終致死的并非PD本身,部分患者是因為其各種各樣的并發癥終結生命的,另外一部分通過合理的治療,最終也能實現機體的自然死亡。所以PD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
當然,如果要問我如何預防帕金森病,目前醫學界也沒有具體的預防方案,但是,維生素E、輔酶Q10以及魚油等可能對神經元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能會降低患病風險。
總的來說,科學均勻的飲食習慣,有規律的作息方式、合理適當的運動,都能讓我們擁有一個好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