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大齡剩男剩女越來越多,大齡剩男要么窮得叮當響,沒人看得上,要么覺得自己經濟條件不夠好,不想耽誤別人所以選擇單身,基本上都是這樣。
而大齡剩女,說句不太好聽的,大部分都是眼高手低的,挑來挑去,最后自己青春年華不在,也就沒人看得上了。
說到底,大齡剩男脫單難是因為窮,而大齡剩女不愿意脫單,是因為不想接受矮窮矬。
對于男人來說,生育優異性決定會選擇生育年齡最佳的女人;對于女人來說,經濟條件往往會是首選,而年齡越大生育優勢就會減弱。
剩女剩的原因往往是堅持要完美男人,但自己卻缺失了最大生育優勢。
從生理學角度看,人的身體素質一過三十歲就會加速貶值,無非是男人有點錢,就算年齡大一點也能在外在條件上占點便宜。
而女人年齡大了,即使再漂亮,除非男人的潛意識是不想要孩子了,否則如果過三十歲結婚,轉眼三十五歲就過了最佳生育年齡。
很多人找對象找不到,其實是交際圈太小,沒把自己推廣出去,談戀愛一談幾年沒結果效率太低,一個不行就下一個,只有趁年輕多見識見識,才知道自己到底合適找什么樣的。
不要總想著現在還小,等年齡大了可選擇的范圍只能越來越小。男人不要以為先創業等有了錢,就一定能找到合適的,等有錢了選擇多了,但對你的分辨能力要求也會變高。
女人也不要以為自己年齡小還不急,二十歲不談轉眼二十五歲了,等你急了能立馬找到合適的嗎?二十五歲沒找到轉眼就三十歲了,選擇面只會越來越少,等到三十歲以后就晚了。
大部分男人如果不是很有錢,盡量不能超過三十五歲結婚,大部分女人如果想要一個健康的后代,盡量不能超過二十七歲結婚。
所以,無論男女提前找對象都很重要,不是說馬上就要結婚,而是在實踐中學習經驗為找到合適的人做準備。
趁年輕趕快找個差不多的人結婚是對的,但是每個選擇都是有得有失的,要搞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干什么,并且敢于承擔后果,選擇了就不要后悔,不要瞻前顧后。
別明明圖人家錢結婚了,又嫌棄人家不夠浪漫,自己沒有嫁給愛情。或者明明經濟不獨立,想靠男人出車出房,又熬到一把年齡等“愛情”,浪費了自己最佳結婚年齡。
如果婚姻是交易,那么交易要在自己生育價值最高的時候做買賣,但是剩女很多是不愿意把婚姻當交易的人,僅此而已。
婚姻要求男性物質付出更多的本質原因不是女性慕強,而是女性付出了生育成本,甚至很多女性月薪三千的本質原因就是懷孕的時候被裁員了。
大齡有錢的剩女根本不慕強,因為她自己物質條件已經很充足,很多大齡女性被剩,恰恰是因為她們真的相信世界上有愛情,能找到靈魂伴侶帥小伙。
我國總人數男性超過女性3000萬,這個數據是不假,但是這個是總人數,真正適婚年齡(統計口徑20—40)是1700萬。
而且適婚男性>女性這種情況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這也是催生農村地區(以及一些小縣城)彩禮高的原因之一,本質就是僧多肉少,農村人口凈流出。一二線城市則相反,是適婚女性數量要高于男性。
至于原因,也很好理解吧,男性在婚戀市場被默認承擔更大的買房壓力,如果自己硬實力或者家庭硬實力不夠強,很難留在一線城市。女生不需要承擔那么大購房壓力,靠著月薪瀟灑的不在少數。
一二線城市大齡單身女性多,說明她們自己憑借工作能力也安安穩穩地活到了三十多歲。能自食其力,在大城市生存就已經很不錯了。大城市的剩男少,是因為他們更需要婚姻,需要女性在婚姻中提供家務服務和生育功能。
他們無法在大城市提供構建婚姻的物質基石,當然走了。而女生完全可以自己活得好好的,如果僅僅為了結婚而向下兼容或草草了事,那風險性更大。從感情、經濟、工作以及生育風險上來看,都是如此。婚姻法對婚姻關系中的女性保護,真的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