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宋彩霞、郝欣平、肖克珍、劉永玲
編輯 | 李冬梅
外耳道異物是耳鼻喉科常見的急癥,成年、兒童都會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因外耳道異物就診的患者也很常見,那怎樣去避免外耳道異物的發生?一旦出現此類情況,我們應該如何處理?
外耳道異物常見病因
兒童多因好奇心或者貪玩將小珠、瓜子、豆類等各種小物體塞入外耳道。有時昆蟲也會爬入或飛入外耳道內,包括蚊子、蟑螂、飛蛾、螞蟻等。
成人多為挖耳或外傷時遺留小物體,也有昆蟲爬入或飛入。
耳部手術或者換藥時將紗條、棉球等異物遺留于外耳道,較為少見。
外耳道異物的類型和表現
外耳道異物的臨床表現因異物的大小、形狀、位置、種類不同存在差異。對于小且是非生物性異物可長期存留于外耳道而無任何癥狀,較大的異物則可引起耳痛、耳鳴、聽力下降、反射性咳嗽等。兒童外耳道異物開始不容易發現,常因繼發感染或疼痛使患兒哭鬧,或常用手抓撓耳部才引起家長注意。
活昆蟲等動物性異物可在外耳道內爬行,引起劇烈的耳痛和耳鳴,使人驚恐不安,甚至出血或損傷鼓膜,引起鼓膜穿孔。
豆類等吸水性、植物性異物會遇水膨脹,阻塞外耳道,壓迫外耳道或引起局部炎癥,造成耳內脹痛、耳痛及聽力減退。位置越深,癥狀愈明顯。
對于棉簽、鉛筆尖、樹枝和發夾等銳利堅硬的非生物性異物容易穿透鼓膜,經常引起疼痛、眩暈、耳朵流膿,甚至聽力下降、面癱。有些異物偶可引起反射性咳嗽。
外耳道異物的日常預防
1. 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范,注意居室環境的除蟲滅蟲,不要和寵物同睡,以防寵物身上有小蟲進入耳道;
2. 外出尤其是進入野外活動時注意驅蟲,可以噴一些防蟲劑;
3. 加強對兒童的教育,告誡其不要將小物件塞于耳道玩耍,告知其危害性起到警示教育;
4. 糾正掏耳習慣,最好不要自行用鑷子、耳勺或是棉簽伸入耳內。實際上,耵聹有保護外耳道、阻擋異物進入、抑制細菌滋生、防止耳內感染等作用,少量屑狀耵聹,能夠隨運動震動和下頜的運動自行排出。當耳道里存有大量耵聹時,應到正規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出現下列情況及時就醫
1. 確認有外耳道異物、懷疑有外耳道異物或出現耳內不適感,有就醫條件的患者須及時到耳鼻咽喉科門急診就診。經檢查確認有耳內異物,醫生將根據異物的大小、性質、形狀和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2. 異物入耳后,自己嘗試取出但失敗,應去醫院請醫生取出;
3. 若異物自行取出后耳部仍有明顯不適,如出現耳痛或流膿,多為異物操作損傷外耳道或鼓膜并繼發感染所致,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