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天氣濕熱易出汗,身體變虛弱,需要食補祛濕,烏雞湯是補虛養身體的上好佳品,從營養價值上看,烏雞的營養遠遠高于普通雞,烏雞肉中氨基酸含量比普通雞肉要高,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的含量也高于普通雞肉,吃起來的口感也非常細嫩。至于藥用火食療作用,更是普通雞所不能相比的,所以多喝烏雞湯是非常有營養的。用烏雞做一款簡簡單單的滋補湯水來滋補自己,在這個春夏之交是很有必要的。可能很多人認為,做雞湯要單純點好,把雞肉放進水鍋里煮,就可以了,無非再加一些調料和鹽。殊不知,煮雞湯是很有講究的,如果一些步驟顛倒或者錯誤,往往煮成的雞湯淡而無味,且會流失一些營養元素,下面就分享這款烏雞滋補湯的做法。
烏雞因其皮、肉、骨嘴均為黑色,故得此稱,不過也有一些人工養殖的烏雞為白骨,因為烏雞的黑色素比較多,就像我們在海邊曬多了太陽也會沉淀黑色素一樣,黑色素本身不是營養物質,但是研究表明,黑色素可以幫助聚集微量元素,這個微量元素參與我們人體新代謝的重要物質,影響我們的身體免疫力。烏雞中含有豐富的黑色素,入藥后能起到使人體內的紅血球和血色素增生的作用;并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B族等多種營養素,且含量均高于普通的雞肉、鴨肉等,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補品。烏雞含有很非常多維生素A、微量元素硒跟黑色素,它們具有抗衰老跟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功效。烏雞含有非常多鐵元素,具有滋陰補血、健脾的作用,能有效治療女性月經不調、缺鐵性貧血等病癥。烏雞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素,且膽固醇含量極低,是高蛋白、低脂肪滋補佳品。烏雞含有的DHA和EPA能夠提高兒童智力,防止老年性癡呆癥,預防腦血栓跟心肌梗塞。烏雞含有人體不缺少多種維生素、賴氨酸、蛋氨酸跟組氨酸等,經常食用能有效調節人體生理機能,提高免疫力。
烹飪方面,相對于普通雞肉,烏雞的烹飪做法相對比較少,很多人喜歡用烏雞來做湯,并不是其他做法做出來的烏雞不好吃,而是烏雞本身有非常不錯的藥用價值,所以人們認為用烏雞作為主料煲湯是更為合適。烏雞湯是用烏雞熬制而成,具有滋陰清熱、補肝益腎、健脾止瀉等作用,對防治骨質疏松、佝僂病、婦女缺鐵性貧血癥等有明顯功效,將烏雞與銀耳、山藥、茯苓等食材一并放入,能增強其滋補功效,還有治療神經衰弱等疾病。那么烏雞湯是怎么做的呢?
材料。
烏雞一只,枸杞,黃酒,蔥,姜,鹽,胡椒粉。
做法。
1、烏雞一只,蔥、姜、枸杞等食材準備好。
2、把烏雞清洗干凈,放入砂鍋,加入純凈水。
3、加入蔥段、姜片、枸杞和少許黃酒。
3、開大火燒開,撇去上面的浮沫。
4、改小火燉,大約燉1小時左右,待倒湯濃肉爛了,即可加入適量鹽、胡椒粉調味。
5、盛出即可食用,喜歡蔥末、香菜的味道,可以適當加入小蔥末或者香菜末調味。
峰兒話語:
1、挑選烏雞時,如果整只烏雞還沒有開膛分開兩邊,那么這只烏雞的新鮮度還是保持得不錯的,一整只買的話比較好。如果一只烏雞開了膛分開兩邊,那么就要聞一下是否有異味了,比如柴腥味。用手感受一下雞肉的彈性和濕度。新鮮的烏雞肉,按下去會明顯回彈,也比較緊致。摸起來也有一點清爽的感覺。不新鮮的烏雞肉,除了會有異味,肉質還比較松軟,摸起來會感覺黏黏的。
2、挑選烏雞時,看它的叢冠,母雞的叢冠較小,猶如桑葚狀,且色澤較黑。而公雞的冠形較大,就好像一朵花,色澤紫紅,也有大紅色的。看纓頭,雞的頭頂上長有一叢絲毛形成毛冠,母雞較為發達,形成一個白色的絨球;看耳朵,烏雞的耳朵顯綠色,猶如翡翠、色澤鮮艷。成年后顏色會變淺。看雞腳,烏雞的腳部密生白毛,外側較為明顯。看皮的顏色,烏雞的全身皮膚均顯黑色。看肉色,烏雞的肌肉、內臟顏色均呈黑色,但胸肌和腿部肉色較淺。看骨頭,烏雞的骨頭一般是黑色的,且骨膜漆黑發亮,骨質烏黑。
3、烏雞忌與蝦、鯽魚、皮皮蝦等海鮮類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