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過敏性鼻炎包括多種不同類型。
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是普通感冒的常見表現,表現為鼻黏膜的水腫和血管擴張、流鼻涕和鼻塞。其他引起急性鼻炎的病原有鏈球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通常是亞急性(30至90天消退)炎性或者感染性鼻炎的延長。偶爾也可由梅毒、結核、鼻硬結病、鼻孢子蟲病、利什曼病、囊胚菌病、組織胞漿菌病和麻風病—所有這些感染的特點是肉芽腫的形成和軟組織、軟骨和骨的破壞。這些疾病都有肉芽腫形成,軟組織、軟骨和骨的破壞;導致鼻塞、流膿涕和頻繁鼻出血。鼻硬結病是由于固有層組織硬化的炎癥反應導致進行性鼻塞。鼻孢子蟲病以出血性息肉為特征。空氣濕度低及漂浮刺激物均可引起慢性鼻炎。
萎縮性鼻炎
萎縮性鼻炎是一種慢性鼻炎,由鼻黏膜萎縮、硬化造成,鼻黏膜由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向復層鱗狀上皮轉變,并且固有層減少且血管化。根據《默沙東診療手冊》的表述,萎縮性鼻炎與年齡增長、韋格納肉眼腫及醫源性過度切除鼻組織有關。盡管明確病因尚不清楚,細菌感染仍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老年人常出現鼻黏膜的萎縮。
血管運動性鼻炎
血管運動性鼻炎,又稱非過敏性鼻炎,是一種慢性疾病,由陣發性鼻黏膜血管擴張導致清水樣鼻涕和打噴嚏。病因尚不清楚,也無法找到過敏原。干燥的環境可加重血管運動性鼻炎。
非過敏性鼻炎的癥狀和體征
急性鼻炎會導致鼻癢、鼻塞、流涕和打噴嚏。
慢性鼻竇炎的癥狀和體征與急性鼻竇炎相似,但常有流膿涕和鼻衄。
萎縮性鼻炎表現為鼻腔擴大、結干痂、惡臭菌落生長、鼻塞、嗅覺缺失及反復嚴重的鼻衄。
血管運動性鼻炎常表現為打噴嚏和流清水樣鼻涕。腫脹的鼻腔黏膜可以呈鮮紅色,也可呈紫色。臨床表現根據緩解和惡化期各有不同。
非過敏性鼻炎的診斷
鼻炎主要依靠臨床診斷,實驗室檢驗是不必要的。
血管運動性鼻炎區別于特定鼻部特定病毒或者細菌感染之處在于缺乏化膿性滲出和結痂。血管運動性鼻炎缺乏確定的過敏原,以此與過敏性鼻炎鑒別。
非過敏性鼻炎的治療
· 病毒性鼻炎可對癥使用減充血劑或抗組胺藥物,或聯合使用。
· 萎縮性鼻炎采取局部治療抗生素,雌激素,維生素A和D。
· 血管運動性鼻炎可通過增加空氣濕度,有時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及口服偽麻黃堿。
病毒性鼻炎可對癥使用減充血劑,如局部使用擬交感胺藥物,0.25%苯腎上腺素,每3~4小時1次,療程不超過7天;或全身使用擬交感胺藥物,偽麻黃堿30mg,每4~6小時1次,口服。抗組胺藥物 有時也有幫助。而那些具有抗膽堿能作用的藥物(見表 吸入性鼻肥大細胞穩定劑) 使鼻腔黏膜更干燥,更易導致鼻腔刺激癥狀。(也可以看看 普通感冒.)減充血劑可以緩解急慢性細菌性鼻炎的癥狀,但潛在的細菌感染仍然需要進行細菌培養和病原菌鑒定,確定抗生素敏感性并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治療。如果癥狀持續存在,可能需要活檢以排除惡性腫瘤。
萎縮性鼻炎的治療主要在于鼻腔沖洗清除痂皮和局部使用抗生素(如桿菌肽)消除鼻腔臭味,局部或全身使用雌激素和維生素A和D。減少吸入氣流可以使萎縮的鼻黏膜更加干燥,因此可通過手術來阻塞或減少部分寬大的鼻腔,從而減少痂皮產生。
血管運動性鼻炎的治療效果并不滿意。患者可通過增加空氣濕度來獲益,其方法如濕化中央空調系統或在臥室中放置霧化裝置。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如莫米松,每日兩次)及鼻用抗組胺劑可能會改善癥狀。雖然全身使用擬交感胺藥物(如,成年人,必要時口服偽麻黃堿30毫克,每4?6小時一次)可緩解癥狀,但不推薦長期使用。局部血管收縮劑應避免使用,因為其會使鼻黏膜的脈管系統失去對那些導致血管收縮的刺激因素的敏感性,這些刺激因素如空氣的濕度和溫度。連續使用3~5天后,可能會導致反彈性充血;長期使用和依賴被稱為藥物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