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不是身邊莫名其妙發燒的孩子特別多?
當前,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進入夏季流行期,多家醫院已接診不少患者,提醒大家注意預防。
一、近期要當心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當前,手足口病進入夏季流行期,且有高峰后移(既往流行高峰是5-6月份)。7月以來,南京市兒童醫院一天接診的手足口病患兒達到了200名。江蘇省疾控中心急性傳染病防制所所長、主任醫師鮑倡俊介紹,6月底以來的監測數據顯示,我省手足口病報告病例數超過前兩年同期水平。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絕大多數孩子為輕癥,一般1周左右就會康復。
01
手足口病臨床表現
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現皮疹或黏膜皰疹,有時會出現高熱或低熱伴出疹。少數重癥患者可并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肺出血和心肌炎等,出現神經系統并發癥,例如嗜睡、精神差,還有一些嚴重的患兒會出現肢體抖動、嘔吐,還有心跳、呼吸加快,出現全身性的多器官衰竭表現,危及生命。如出現以上疑似癥狀,需盡快前往醫院,及時就醫。
出疹期癥狀:
在發病早期,患者常表現為低熱、疲倦、食欲下降、身體不適、腹痛等前驅癥狀。發熱1-2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疼痛性粟粒大小般的水泡,手、足、臀部等處出現紅色小斑丘疹或皰疹。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個別病例或無皮疹。
02
手足口病的特點和危害
傳染性強
患者、隱性感染者均為本病傳染源,隱性感染比例較大。患者發病前數天咽部和糞便就可檢出病毒,通常以發病后1周內傳染性最強。
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
經消化道、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播,亦可因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膚或黏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傳播。
主要經糞-口和(或)呼吸道飛沫傳播;經接觸患者皮膚、黏膜皰疹液感染。接觸患者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內衣以及醫療器具等均可被感染。
不同年齡均可感染發病
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以3歲及以下發病率最高
控制難度大
在學校、幼托機構等兒童集中場所常出現暴發。
二、皰疹性咽峽炎也呈現高發趨勢
此外,另一種傳染病——皰疹性咽峽炎也呈現出高發趨勢它和手足口病是“表兄弟”。
皰疹性咽峽炎也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薩奇病毒A型和腸道病毒71型,和感染手足口病的病毒一致,所以這兩個病也算是“近親”。
來源:騰訊醫典
同樣,皰疹性咽峽炎夏秋季為高發季,可因不同型別的病毒重復感染多次發病,也是自限性疾病,多見于6歲以下學齡前兒童,潛伏期3—5天。
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僅出現在口腔咽峽處,手足口病的則是口腔、手足臀處均可能有皰疹,咽痛癥狀沒有皰疹性咽峽炎那么嚴重。
如何預防?
01
接種手足口病疫苗、愛衛生
目前唯一用于預防手足口病的疫苗為EV-71滅活疫苗,該疫苗可預防EV-71導致的手足口病,有效防止重癥和死亡的發生,推薦6月齡~5歲兒童盡早接種。
但請注意,接種疫苗后并非萬事大吉。可引發手足口病的病毒類型高達20余種,如柯薩奇病毒A組(CVA)。所以在積極接種疫苗的同時,還需注意家庭以及周圍環境的衛生,培養幼兒講究個人衛生的好習慣。
02
勤洗手
成人也有感染腸道病毒的可能,不過多數為無癥狀感染。所以在培養孩子飯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者洗手液來消毒洗手習慣的同時,也需規范自身行為,在外出后、接觸兒童前、為患兒更換尿布和沾有排泄物的衣物后,均需洗手。
03
注意飲食和居家衛生
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飯需加熱后食用。
要注意幼兒的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腸道病毒懼怕紫外線和高溫消毒,所以勤曬衣被也是一項有效預防措施。
04
日常注意
在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流行期間,不要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更要避免接觸患病的兒童。流行季節還應留心觀察兒童是否出現一些癥狀。
有用的知識又增加了!點贊+分享~
*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參考來源:健康江蘇
轉載請注明來源:
江蘇疾控(微信號:jscdc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