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兒童性早熟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已成為僅次于肥胖的第二大兒童內分泌疾病。據報道,目前我國性早熟的發病率可能已達1%,也就是說100個孩子中有1個性早熟。那么,什么是“性早熟”?要如何預防?昨日記者采訪了市疾控中心公衛處專家,請專家為家長釋疑解惑。
幾歲發育算性早熟?
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歲前,女童在8歲前呈現第二性征。按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分為中樞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
市疾控中心公衛處余善鋒介紹,中樞性性早熟有第二性征發育和卵巢或睪丸的發育,下丘腦分泌的GnRH(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升高,其發育順序與正常青春期發育順序基本一致,只是年齡明顯提前。病因比較復雜,有一部分原因尚不明確,還有一部分可能和顱內占位、感染、外傷、放化療、甲狀腺功能減退等有關。而外周性性早熟有第二性征發育和性激素水平升高,但沒有卵巢或者睪丸的發育,下丘腦分泌的GnRH不升高。病因可能和性腺腫瘤、腎上腺疾病、使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食物、化妝品有關。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性早熟?
如何發現孩子是否出現性早熟?余善鋒表示,男孩9歲前若出現睪丸、陰莖和陰囊發育,長出陰毛、腋毛、胡須,身高增長速度突增,或者11歲前出現變聲和遺精,家長就要多注意了。女孩8歲前出現乳房發育,長出腋毛、陰毛,身高增長速度突增,或者10歲前來月經,家長也需要多加關注。
調查顯示,女孩性早熟發病率約為男孩的5倍-10倍。對于家長來說,女孩性早熟比較容易發現,而男孩性早熟可能很難被家長注意到,因此家長應多注意觀察孩子的發育征象以及心理、性格上的改變。
性早熟有哪些危害?
談到性早熟的主要危害,市疾控中心公衛處周曼琪表示,性早熟會影響成年身高。性早熟的兒童由于過早的性發育,在性激素的作用下,雖暫時生長加速,身高較同齡兒童高,但是同時促進了骨骺提前閉合,生長期縮短,骨骺線一旦閉合,長高的空間也就基本消失了。所以性早熟兒童最終成年后的身高比一般人矮。同時,性早熟還會增加成年疾病的風險!對于性早熟的女童來說,體內性激素水平較高,會增加成年期乳房腫瘤、子宮肌瘤的發病風險,并且由于卵巢過早發育排卵,還可能會出現卵巢早衰。此外性早熟也可能會增加肥胖、高血壓、2型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此類兒童多數生理上已經成熟,但心理上還處于實際年齡水平,這種情況下兒童可能被同齡人排擠,從而產生自卑、抑郁等心理問題。
如何預防性早熟?
1.合理飲食、控制體重。少吃高熱量的食品,少喝含糖飲料,調整不合理的飲食結構(過多攝入肉類),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2. 加強體育鍛煉。每日有氧運動40分鐘,如慢跑、游泳、騎自行車、跳繩等。
3.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包括早睡、足夠的睡眠時長、睡前不進食太多食物、不開燈睡覺等。
4. 不濫用營養滋補品和保健品,如人參、田七、蜂王漿、牛初乳、燕窩等。
5. 減少使用塑料產品(特別是三無PVC制品),因為這些產品可能含有塑化劑、雙酚A等成分,這些也可能和性早熟有關。
6. 減少看手機、平板以及電視的時間,不看“兒童不宜”的影視作品、書籍等。
1. 妥善存放避孕藥物、成人美容產品(包括護膚品)等,以免孩子誤服或接觸。
2. 對兒童進行必要的性知識普及和心理疏導。
3.樹立健康觀念,了解健康知識,密切關注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由專科醫生進行評估、診斷及治療。
來源: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