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北京健康播報第29期(總第782期)
作者 | 航空總醫院
編輯 | 徐維蔓
心臟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總稱,包括心力衰竭、高血壓、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臟疾病常常具有發生突然、病死率高的特點。為了喚起大眾對心臟疾病的重視,世界心臟聯盟確定每年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旨在傳播心臟病知識,提高大眾防治意識。心臟病作為常見疾病,其危害性被人們所廣泛了解,但是一些心臟病的常見癥狀卻容易被忽視,如心悸心慌、咳嗽、呼吸困難、胸痛(心前區疼痛)等等。
對于常見的心慌、心悸,大家可能都有過這種感覺,自覺心臟跳動的不適感,可位于心前區或傳導到咽部、腋下等,用醫學術語表述為“心悸”。有人感到心動過速,有人感到心動過緩,有的有規律,有的沒有規律;有人感到心臟跳的紊亂,有的一會兒就好轉,有的一直持續。過快或過慢的心跳均有可能造成腦部供血不足,導致頭暈目眩,甚至失去知覺。另外一種比較輕的情況是,心跳的頻率、節律正常時也可有心慌的感覺,往往是心臟神經官能癥。
如果經常感到心慌,需要做哪些檢查呢?心慌時常做的檢查主要有:心電圖是最常用的無創性檢查技術,可以記錄短時間內的心電變化,有助于縮小確定多種特定心律失常的范圍。還有動態心電圖,通過將小型便攜的記錄儀佩戴于受檢者身上,長時間連續記錄其日常活動和安靜狀態下心電圖變化,再通過主機回放、分析、綜合評價受檢者的心電變化情況。再有就是運動心電圖試驗,通過踏車或類似跑步機的設備,觀察運動中的心臟電變化,用于確定是否運動會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癥狀。醫生還會建議抽血化驗及心臟彩超等相關檢查,以進一步明確原因。
由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慌應該如何預防以及治療?其實,由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慌預防十分重要,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情緒激動,積極預防和控制患病的各種危險因素,如禁煙限酒、生活規律、起居有常,切勿過勞、熬夜等,平時要做到適當體育鍛煉,保持標準體重等。必要時間入睡前可用小劑量鎮靜劑。
治療病因是根治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病因治療包括糾正心臟病理改變、調整異常病理生理功能(如冠脈動脈狹窄、心衰、自主神經張力改變等),比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引起的竇性心動過速,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后竇性心動過速也就得到了糾正;冠心病相關的心律失常,解除了冠脈的狹窄,心肌得到正常的血液灌注,心律失常就會隨之消失。房室折返或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阻斷了引起折返的多余通道,心動過速就會得以終止。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心律失常的復雜性,藥物作用的方式和途徑也不一樣,患者需要到醫院就診并做相關檢查,明確原因后再選擇對應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