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支架是一種用于治療冠心病的醫療器械,它可以通過介入手術的方式,將一個金屬網狀的小筒放入冠狀動脈的狹窄或堵塞部位,撐開血管,恢復血流。
心臟支架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病情時,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然而,近年來,有關心臟支架的爭議也不斷出現。
很多人說心臟支架屬于“缺德害人”,傳統的金屬支架在植入人體后整個人就“廢”了,這個說法可信嗎?
心臟支架屬于“缺德害人”,裝上人就完了?看完或許你就明白了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心臟支架的背景知識,心臟支架是一種微創手術技術,通過引導一根細長的金屬支架插入到被堵塞的冠狀動脈中,來恢復心臟供血。
這個過程通常是通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PCI)完成的,避免了傳統的開胸手術風險和恢復時間。
對于那些患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心臟支架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它能夠幫助恢復血管通暢,改善心臟供血不足導致的癥狀,例如心絞痛和心肌梗塞。而在某些情況下,它甚至可以救人一命。
那為什么有人說心臟支架是“缺德害人”呢?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手術風險和并發癥的存在
毋庸置疑,任何手術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心臟支架手術也不例外。雖然這個過程使用微創技術,但仍然需要在醫生的精準操作下進行。一旦發生手術并發癥,如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可能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
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心臟支架治療并非治本之策
心臟支架只是暫時修復了冠狀動脈的狹窄問題,而并沒有解決冠心病的根本原因。一旦血管再次狹窄,患者可能需要再次接受手術,甚至可能進一步發展到需要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的程度。
然而,即使存在這些爭議,我們也不能簡單地將心臟支架定性為“缺德害人”的東西,與其說是心臟支架的問題,不如說是我們對心臟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方面還有許多不足。
心臟支架只是心血管介入技術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可以幫助患者獲得急需的救治,但并不能代替其他更廣泛的預防和治療手段。
因此,在評價心臟支架時,我們應該保持客觀的態度,毫無疑問,心臟支架是一項技術進步的產物,它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患者的生活。對于那些得到救治、擺脫痛苦的人來說,心臟支架是一種寶貴的存在。
所以,心臟支架并非完美無暇,但也并非“缺德害人”的存在,它是現代醫學技術的結晶,對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它是一種希望。
他放入支架20年,術后越活越健康!分享3個秘訣
78歲的老梁是一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20年前,他突發心梗被送往醫院,放入了2枚心臟支架,那個年代的醫療技術雖不像如今這樣發達,但這2枚支架還是挽救了老梁的生命。
出院后,老梁回想起心梗時的細節,還是有些后怕,于是他決定徹底改變生活習慣。
老梁說,沒有什么絕招,只需要堅持做好幾件事而已:
1、遵循醫囑,堅持用藥
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是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根源,通過堅持服用降壓藥、降糖藥和降脂藥,可以改善"水質"和維護"管道"的健康狀態。
術后仍存在血栓再生的風險,因此需要堅持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藥物,遵循醫囑并按時服藥,是術后康復和預防血栓復發的基礎保障。
2、保持健康飲食,戒煙戒酒
高鹽、高糖、高脂肪的飲食習慣會導致血壓、血糖和血脂升高,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非常不利,除非體重過低,患者應堅持低熱量、清淡的飲食方式。
吸煙和飲酒都會直接傷害血管內皮,還可能引發血脂異常、血管痙攣和心律失常等問題,對患者的康復沒有好處,必須徹底戒除。
3、根據自身情況適度運動
已經證實,運動能力與心臟功能良好與否息息相關,并且運動能力的提升也代表著心臟功能的恢復程度,支架術后的患者應咨詢醫生的意見,制定一套安全有效的運動康復方案。
通常來說,患者應該保持最大運動耐力的50-80%,每次運動30-60分鐘,每周至少運動3-5天,關于具體的運動方式,患者應該聽從醫生的建議,堅持適度運動的原則。
老人家的經驗告訴我們,只需堅持這幾個簡單的生活習慣,就能夠改善健康狀況,預防和控制動脈粥樣硬化,讓我們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讓身體保持健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