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 李娜
編輯 | 施桂娟
開學以后,醫院中頭痛、頭暈、胸悶、肚子痛、腰疼、長期低燒的孩子增多,常會遇到以各種軀體不適為主訴去就診的患兒和家長。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醫生李娜提醒,家長們不必過于驚慌,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應該重視孩子所訴的身體不適感。當孩子輾轉于心內科、消化科、神經科、骨科等科室,經過相關檢查化驗并未發現明顯病變后,建議家長帶孩子到精神科門診就診,評估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態。
對于家長來說,面對這樣的情況,首先需要遵循專業醫生的建議。通過精神科醫生的診斷,可以了解孩子是否達到了疾病狀態,是否存在心理發育障礙,是否需要使用精神科藥物干預,以及是否需要進行心理治療等。
如果孩子因軀體不適而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家長們也不必過于焦慮。精神科醫生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提供專業的指導和建議,幫助孩子逐漸恢復健康,重新找回對生活的熱情和信心。同時,家長們也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支持,幫助他們度過這段時期。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出現軀體化癥狀之前,可能已經存在很久的焦慮、抑郁情緒,只是沒有被發現或者家長沒有重視。這種情況需進行全面的精神檢查和評估,包括情緒困擾的時長、嚴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自傷、自殺觀念和行為。如果需要,可給予抗抑郁藥物治療。家庭溝通沖突和心理壓力可能影響孩子,因此可聯合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
幼齡兒童則可能存在發育障礙,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和孤獨癥譜系障礙(ASD)等,家長應了解相關癥狀表現。
對于ADHD兒童,家長可能會注意到孩子異常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被老師告知。這些癥狀可能會持續影響孩子的學業和社交,導致孩子出現厭學心理和軀體化癥狀。針對ADHD癥狀,有專門的藥物治療干預,對大部分孩子有明確幫助。如果癥狀明顯影響生活,應積極干預。
而對于出現軀體化癥狀的ASD孩子,情況可能較為復雜且難以識別。一般而言,較嚴重的ASD患兒在學說話的年齡階段就會有所表現,如語言發育遲緩、社交互動困難、行為固著等。然而,有些孩子可能癥狀較輕,但表現出明顯的社交困擾,如無法理解社交距離、情感認知有異于常人,或者行為較為奇特而受到嘲笑。
這類孩子可能會因長期困擾而產生情緒問題,如不愿上學等。早期,家長和老師可能并未察覺到異常。針對ASD患兒,一旦確診,應采取積極的引導、教育和訓練干預措施,幫助孩子學習正確的社交技巧。若孩子的情緒問題特別突出,可能需要聯合使用一些緩解情緒的藥物,以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如果家長遇到孩子出現軀體化癥狀的情況,應先帶孩子到相應的科室進行必要的檢查排除,如果確實沒有發現明確的器質性病變,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到精神科就診,以防耽誤孩子的病情,并確保得到適當的治療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