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風濕痰阻,瘀停經脈。
【治法】祛風散寒,去瘀化痰,通經活絡。
【方名】蜈蚣矯正飲。
【組成】蜈蚣1條(去頭足),地龍12克,當歸12克,赤芍10克,雞血藤15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白芷10克,川芎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馬瑞宣方。
@ 治面部神經麻痹:按摩下關穴(位于耳前方一寸凹陷處,顴骨后3寸)患者利用食指直接點壓下關穴,待面麻痹處有酸、麻、脹感覺時,開始以順時針方向按摩20分鐘,每日堅持3--5次,一周后可見效,再繼續按摩鞏固效果。
@ 治面神經炎方:方藥,秦艽10克、白附子10克、川芎10克、紅花10克、羌活10克、末藥10克、香附子10克、白僵蠶12克、桃仁2克、當歸12克、地龍12克、全蝎6克、雞血藤3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 治面癱方:
(1)鮮天南星50克、生姜50克、蜈蚣一條合為一劑。將上藥搗碎外敷患處,或牽正穴周圍,每日1--2次,每次40分鐘,藥干后莫扔,加水調和可再用,一劑用3--5日。切忌藥入眼中!忌食海鮮一周;忌食豆類、小米飯4天以免減低療效。
(2)將鳴叫的雄蟬掉在太陽下曬死、曬干,放瓦上焙黃,研成細末,每付3克,用黃酒一次沖服,用藥后蓋被睡一覺,使身體發汗,汗后可愈;如不發汗,依上法再服一次,一般二付即可治愈。
(3)蜈蚣10克、全蝎10克、田七適量,將上藥烘干研末調勻裝入膠囊,早晚各服5粒。
(4)黃芪60克、歸尾6克、川芎9克、桃仁10克、紅花6克、白附子12克、全蝎10克、僵蠶10克、蜈蚣2條。上藥水煎服每日一劑。煎兩次,兌在一起分早晚二次服,3--7日可痊愈。
(5)用鮮松枝50克、生姜30克。加水1000--1500毫升,煎煮至500毫升,加入紅糖30克,即飲,復被發汗(以頭面出汗為度)如不愈,次日再服。愈后避風三日。一般5--7天即愈。
(6)取干姜10克研末,用適量蜂蜜調成糊狀敷于患處。左歪敷右;右歪敷左。每日一次,24小時換一次,共三次即可。(敷后用紗布固定,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7)棉花籽12克、花椒2克、生姜10克。加水適量煎成湯,每日服一次,共三次。
(8)康復治療法:每日數次對鏡子做皺眉、舉額、閉眼、露齒、鼓腮、吹口哨等動作,輔以面部按摩。